粉丝电影与当前国产电影

新浪热点
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尤其是学生)他们爱偶像胜过爱亲人,爱自己,他们为了心中喜爱的明星而疯狂,而消费,操碎了心,搭上美好的青春不说,甚至甘愿为其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这些人统称“粉丝“

自2005年超级女生之后,粉丝从以前单纯的追星族中脱胎换骨遍布天下,粉丝已不再仅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已经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独特鲜明的“粉丝文化”“粉丝经济”,如随意输入当下人气明星名字,杨洋,鹿晗,李易峰,吴亦凡,Tfboys等关键词,从百度旗下各个板块,到各大论坛,再到各个交流平台,基本上都能看到大量的组织或非组织的个人或团体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流量,成为互联网时代不容小视的力量,某青少年组合成员发了一条微博瞬间转发量超过4000万,吉尼斯世界纪录录颁发证书,引起各位热议。

粉丝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群体粉丝的团队精神,其次是那些粉丝喜欢就能勇敢的表达出来并鲜明的支持的率真精神,第三便是毫无思考的绝对支持偶像的精神,其四是粉丝与偶像患难与共的忠诚精神,其五是粉丝面对压力和困难敢于挑战的“pk精神”,如偶像A说偶像B的演技可以更好,没毛病的一句话,B粉会瞬间到A的微博,论坛,贴吧等下面去问候人家的爹娘,B粉为保护自己偶像,来一个回马枪,然后被无良媒体变成炒作点变成热门话题,某明星质疑某明星的演技,某明星当众批评某明星毫无演技,等等。回到源头看事情的真相,真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在当下国产电影中,出现了“偶像+电影”这一商业电影运作模式,既粉丝电影,这一特人群有着非看不可,非支持不可,非三刷,五刷不可的意义,粉丝电影主打粉丝群体,用偶像明星作为票房保障的新类型影片,因此即使制作低廉,也能有很好的票房表现。如果让时下最具人气的几位男女偶像明星联合演一部戏,镜头从开机到关机刚好100分钟,演员无需背台词,大家聊天就好,聊90分钟,然后通过审核拿到龙标上映,相信也能有良好的票房表现,

前不久,主流媒体关于演员天价片酬一事进行痛批,得到许多人的响应,具网上数据透漏,有些演员的片酬高达1个亿,一个亿是什么概念,不敢想象,制片方也表示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制作费用给了演员,而留给电影制作的经费少之又少,这必然大大折损电影的质量。那么演员的演技真的值一个亿吗?业内一直在流传这样一句话,只有戏剧表演才是表演艺术最佳的表现。是的,不能否认的是话剧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在演出的那2个小时里,你全程都是现场直播,没有NG,你的每一次失误都是你能力的不足,那么话剧演员的费用是多少?陈道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实力派国家一级演员,没得说,2014年与另一位实力派演员何冰两人主演的话剧《喜剧的忧伤》,只拿了1500元的报酬,相信您不会认为这是真的,但是这就是真的,《喜剧的忧伤》全程就只有两位演员一直在台上表演,想想那么长的时间要说多少台词,每一句台词都要到位,可想而知难度多高?要是换当下的小鲜肉明星上去演个话剧,看他能拿下来不?

关于演员费用的事前些日子很多导演,制作人也参与了讨论,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大家纷纷吐槽,受到网友的支持,但是著名导演贾樟柯在采访中表示演员天价片酬不能怪演员,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一话遭到网友的谩骂,笔者认为,贾樟柯导演言下之意是说在片酬上演员不具备主动性,要是他要5000万,但是带不来更高的效益,那他还会要5000万吗?那么他就值不了5000万,当然制作人也不会去花这个钱,正是因为粉丝经济的大浪潮下,只要你能带来更多的效益,为啥不给你5000万?投资人也不是傻子,高投资,高回报,谁不喜欢啊?
而今国产良心电影启用非人气实力演员主演的电影,大多在票房上的表现并不是很理想,观众也不会因为你是多大的导演而买单。

自2012年《泰囧》取得12.6亿高票房,徐峥从演员转型做导演成功后,引起不少人对电影投资回报率的思考,2013年作家郭敬明也开始当导演,改编自己的小说执导《小时代》系列电影,虽取得很不错的成绩,但各大媒体的评论却是不怎么好,如解放日报评:“客观上,《小时代》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透视当下年轻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解读他们多元化的个性表达和思想观念,《小时代》不过是给这些年轻人在电影院做梦的机会 ”赵薇研究生毕业长片《致青春》的大卖,彻底开启国产青春片的盛世,相继出来不少,一度出现打胎,出国,等尴尬字眼。

2015年大鹏执导的《煎饼侠》也称《屌丝男士加长版》让大鹏坐上十亿导演的宝座,但是专业电影人,影评人称其是一部从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全线溃败的电影。等等,等等,太多,不胜列举。这些IP 电影制作粗糙,剧作缺乏专业知识,表演乏善可陈,价值观导向不清晰,意淫苦难,奢侈糜烂的学生青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模仿电影不良桥段的例子时不时在网上都能看到。即便如此,在商业上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这些创作者之所以敢这么做,而且乐此不疲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深知不管拍的多烂,都会有人去看。
王小帅导演的《闯入者》上映后因票房的惨淡当时引起不少的争议,多少导演,明星,机构公开支持,但是粉丝依旧不买单,贾樟柯《山河故人》在全球上映,获奖无数,仍旧票房平平,《十二公民》绝对实力派演技,故事发人深思,也沦为部分电影院的免费电影。诸如此类,太多。
易中天教授说,凭什么要让思想,知识的创作者饱受贫穷?不管是白人,还是知识分子还是其他,人都是需要生活的,生活一定离不开物质交换,这就一定要有经济的出入,如果一个人靠一门手艺不能解决温饱,那么他还会继续坚持下去吗?肯定有但是少之又少,当你解决不了温饱时,有时间精力去创作其他吗?那这样的形式继续,只能回让一部分人转行。那么当国产优秀电影导演,艺术创作家们相继离开,电影院部部都是小鲜肉主演的电影,中国电影又会成为怎样的景象?

当电影完全变成一种娱乐消费文化的时候,那么他存在的意义就不会再是第七艺术了。显然这一担心将不会实现,因为不管怎么样?还是有热爱电影的人相继为所爱的艺术而努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四万万中华民族儿女长期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的结果,所以,中国电影终将会成为觉醒的狮子,为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伟大贡献。只是时间的问题,或要《论持久战》。

当然,粉丝电影的出现并不是完全不好的,相反对我国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丰富了电影类型,如,歌手,作家,演员,主持人,等跨界艺人当导演,丰富了视听,丰富了电影形态。第二;将一批潜在的电影观众拉近了电影院,贡献了票房,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这点来讲,是功不可没的,另一方面,电影市场的经济繁荣加强了电影的时代感,电影的受众大多是80.90。甚至00后,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风向标,“粉丝电影”引入丰富多元的时尚潮流和独树一帜的动感青春元素带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电影金字塔结构,把电影分成三类,第一为金字塔地下,为商业电影,第二为中间部分,艺术电影,第三为最顶层的探索实验电影。所以粉丝电影作为经济基础,也将势必带动上层建筑的发展,这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有业内人士预测分析,2015年中国电影达到400多亿。2016年有望达到600亿,直到未来达到1200亿后达到顶峰,开始急剧下降,以致饿死一部分从业者后,国产电影将会迎来另一个黄金时代,开始国产电影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