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蒜你狠”“煤超疯”同现,中国通胀周期来了?

新浪热点

关注

时隔半年,“白老虎”再次出没,蒜价大幅上涨,价格逼近历史高点,再一次让大家见识到了“蒜你狠”的厉害。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0月31日,大蒜的批发价和零售价分别为每斤7.24元和每斤7.89元,环比上涨6.16%和4.64%,同比涨幅则高达90%和67.9%。

有研究指出,相比于肉蛋价格,大蒜对宏观经济变化更敏感,价格弹性更大,具有经济先行指标参考意义,通常会先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出现上涨。

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CPI同比上涨2.1%,突破2%的关口,创半年来新高。

在大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也于近期出现了“煤超疯”的上涨态势。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606元/吨,比七月初价格涨幅超过50%。

而作为重要的工业生产资料,煤炭的上涨也带动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回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PPI同比上涨1.2%,超出市场预期,创下近五年来的新高。

作为通货膨胀的重要参考指标,CPI与PPI在10月份延续了9月份的回升态势——9月份CPI同比增长1.9%,PPI则结束连续54个月的负增长,首次转正。作为显性例子的“蒜你狠”和“煤超疯”同时登场,不免引发了市场对未来通胀的担忧。

然而如果进一步对“蒜你狠”和“煤超疯”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预测通胀来临可能言之过早。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石大龙认为,今年大蒜价格急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年初寒潮天气导致大蒜主产地减产,供给偏紧,比如中国大蒜之乡金乡县在2015年因大蒜价格低迷就缩减了种植规模,而今年年初的寒潮又导致去年年底种植的大蒜大幅减产。除此之外,在大蒜减产的大背景下,资产荒现象导致部分投机资金进入大蒜现货市场,囤积居奇,人为助长了现阶段的大蒜价格上涨。

对于煤炭而言,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巡视员张满英指出,五大因素叠加导致“煤超疯”重现。一是去产能工作导致煤炭产量回落;二是下半年以来社会用电量和火电需求加大煤炭需求增长;三是前期铁路运力偏紧;四是市场预期有所改变;五是不排除投机囤煤等市场炒作行为。

针对煤炭价格高企和供应局部短缺问题,发改委在过去两个月多次召集煤炭和发电企业及行业协会开会,协调煤炭供应。8日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和华电集团、国家电投集团签订了电煤中长期合同。9日公布的最新一期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结束了连续18期的上涨,首次出现下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当前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但在供求关系和投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部分供需偏紧的食品价格可能出现快速上涨,需要引起关注。随着楼市降温,可能会有部分资金流入工业产品领域,阶段性抬升工业产品价格,PPI的持续上升正是适度扩大总需求的重要表现,对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央行8日公布的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国内经济运行近期出现一定回稳态势,但前期房价较快上涨可能逐步传导,消费物价涨幅有望保持相对稳定,并略有上行压力,短期看PPI仍有继续上行可能。

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基调,央行的报告也再次重申了日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抑制资产泡沫、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的表述,表示货币政策应该保持稳健和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

来源:新华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