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光棍危机”与“剩女”

新浪综合
这几年有这样两个词一直被各家媒体用的非常频繁。
这两个词分别是“剩女”和“光棍危机”。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还特别去查了这两词究竟是怎么来的
“剩女”这一词的来历倒是很清楚,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官方的解释是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
至于“光棍危机”一词,我并没有查清楚具体的来历,。
颇有意思的是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对比来看,我觉得能体现很多的问题和现状。
不急,让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简单来说,这两个词的出现都基于我们国家一个现状——女性不愿意嫁,而男性娶不到老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因为两个原因:低生育率和传统“重男轻女”思想。
先说低生育率。
众所周知在此之前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在城市地区,其次是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让抚养孩子成为了一项非常沉重的负担,大大超出了许多新婚夫妇的承受能力;最后是随着年轻一代思想观念的转变,积极响应国家晚婚晚育的号召。
而种种的原因都造成了新生人口过少这一事实。
除了低生育率这一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国人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
俗话说“养儿防老”、“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这一样封建思想的直接影响,就是很多中国家庭对于男孩子的过分偏爱,乃至溺爱。
为了能得到一个宝贝儿子,许多夫妇用尽各种方法鉴定性别,若不是男孩,情愿将其流掉。
而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为了保险起见,生了一个儿子还不够,还要再生一个,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生多胎这样严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象,甚至于还出现诸如人口拐卖,买卖子女,购买童养媳等极为恶劣的犯罪现象和社会现象
毫不夸张的说,在我们国家有一部分的女性处境并不太好,甚至于可以用炼狱来形容。
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的巫山马泮艳女士所遭遇的事儿,那就是活生生的血例。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年轻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也被许多人 认为这是体现一个人其人生价值的一部分,诸如像同性恋爱和不婚主义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更多的女性选择为自己而活,为实现自我价值而活,为自己生存而活,我觉得这无可厚非。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国家的一些男性,并不是这样看。
这些人大多数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带有着明显的封建糟粕的重男轻女思想,这给他们灌输了一种自己因男性更因被赋予了诸多的特权的思想。
受其影响下,他们想着的不是提高其自身价值,也根本不知道何为尊重女性,何为尊重妇女,他们的潜意识想法便是女性是服务于男性,就是为繁衍而存在的。
他们无法理解女性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能够生存下来且实现自我价值是有多麽的困难与不易,
他们愤怒,他们不解,他们困惑。
他们不懂为什么这些女人就是不肯嫁,这些女人就是不愿意要自己。
他们持有的依然是那些本该烂了发臭被扫进垃圾堆里的封建糟粕思想。
他们找不到对象便去买,买不到便去抢,成年人抢不来就去买别人家的孩子,甚至于连邻国的都不放过。
是的,这就是一种碰撞。但不是男性与女性的碰撞,而是封建糟粕思想和现代文明思想的碰撞。
而一些媒体,专家学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依然是想当然的给那些没有找到对象,或者不愿意找对象的人创造了“剩女”一词并为她们打上了标签,更为可笑的是,这一词汇居然还被教育部官方认可了。
我想,这些人还有认可这词汇堂而皇之出现的教育部都欠我们一个道歉。
更让人觉得可笑的是,为解决所谓的“光棍危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居然开始厚颜无耻的开始大谈“'引进'外国女性”。
真是好一个“进口”!敢用这词说到底还是把女性当做货物来看待,依然还是男本位的思想
巫山马女士那事还没有解决呢,就已经把坏脑筋动到其他国家的女性头上了。
或许女性不再是几千年前的女性了,而垃圾依然还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