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行业暴利?配眼镜其实就是看病

新浪综合
“眼镜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这个观点已经深入消费者的观念之中。眼镜业流行这样一句话:20元的眼镜,200元卖给你是讲人情,300元卖给你是讲交情,400元卖给你是讲行情。
做客本期《超级脱口》的江苏快信董事长王定亚,作为眼镜行业的资深企业家。在谈及眼镜行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利润问题。“严格意义上来说,眼镜行业应该是暴利行业”王定亚称,但这种“暴利”跟我们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对此,王定亚解释称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上,这中间要经过制造、贸易、批发、二级批发再到眼镜店。可以说中间的过渡环节非常之多,那么这些成本层层递加之后,再到消费者手上,就十分昂贵了。
不仅如此,王定亚还表示消费者对眼镜的看法有一些误区。“我觉得不应该把它当成一个单纯的商品来买卖”。王定亚称如果是作为太阳镜,可以把它当成一件商品,因为其主要的用途是装饰,但从配镜的角度考虑,配有度眼镜更像是去医院看病一样。
王定亚称整个配眼镜的过程,不仅有眼镜的价格,还有一系列验光的费用以及讲解,这就如同你去医院看病,不单单只是开药,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很自然是要产生一些费用的。

而眼镜店把这些额外的服务费用,都加注在了商品上,所以眼镜的价格是恒定的,但验光等一系列诊断的费用却是浮动的。“消费者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当进入一家眼镜店的时候,觉得眼镜便宜就是没有被坑。”在王定亚看来这是消费者心理上,已经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
“眼镜越便宜,我反而越不敢配。”王定亚坦言他自己曾在日本一个知名眼镜连锁企业配眼镜考察。那个企业就是价格比较低,量也非常大,但他在验光后发现度数出现了问题。
王定亚称按照他的年纪和用眼习惯,不应该给出这样的一个度数建议,可以说这家企业的验光方式是不准的。那如果碰到了外行的消费者,就会觉得没有问题,然后按照它给出的度数配眼镜。价格倒是便宜了,但你的眼睛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损伤。
还有很多立等可取的商家,消费者觉得很方便,但实际上商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为什么呢?王定亚称当店里没有你配度数的库存时,商家会做一些微调。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戴眼镜的度数会急速增长,都是因为戴了不合适的眼镜。

所以王定亚强调配眼镜不应该以价格论处,应该把眼睛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的眼睛是有自动调节功能的,所以在不合适的眼镜佩戴后,也不会出现模糊不清的状态,但长久自动调节,会使眼睛更加疲惫从而损害眼睛的健康。
在王定亚看来当我们不把眼镜当商品看待,那么也就不存在暴不暴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