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神啊》阿米尔·汗真相访谈

新浪综合
印度电影大神阿米尔·汗,本人是穆斯林,在八成印度人是印度教信徒的大环境里,也可以是彻底的少数派,但是他却走出了一条非一般传统的印度电影封神之路。阿米尔·汗近期的著名电影,多数都是描述“异类”,以他者的目光,去撞击印度社会主流思潮,《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闹宝莱坞》和《我的个神啊》,再加上实质水准远超央视《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的《真相访谈》电视节目,阿米尔·汗不仅仅以电影影响着印度,更在《真相访谈》中以优秀的社会学观察及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脚踏实际的日拱一卒,《三傻大闹宝莱坞》从教育和公开切入印度社会,《我的个神啊》毫无疑问就是宗教与信仰,阿米尔 汗既在一定程度上冒犯了印度精英和大众,又以“异类”的声音提点着印度大众和精英,真正实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最高智慧境界。本片导演拉吉库马尔·希拉尼前作《三傻大闹宝莱坞》、《黑帮大佬和平梦》、《黑帮大佬医生梦》等等,也都是口碑与票房双赢的优秀作品,均是对印度社会病灶的搞笑解剖,而且开出了药(虽然还是电影化)。

《真相访谈》每期关注一个印度社会热点话题,不仅有对普通人的采访、社会现实的纪录,阿米尔·汗也要请来有关部门的官员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尽可能理性、中立、客观的给出从历史到现实的解决之道,显然《我的个神啊》是以大电影的形式将审视的目光对准了印度多宗教问题,尤其是无数宗教基层最终只是向信徒索取,操纵教义解释的往往只为名和利。韩国电视剧《匹诺曹》中的宋车玉部长,可以说是当代媒体神婆一样的存在,比拟到印度社会(中国人并非普遍存在信仰“大师”的传统,然而临时抱佛脚或者寄希望于大师的神奇人脉者也是隐秘战线中的常见现象)则就是所谓各种宗教神祗在世间的代言人,本片与《额滴神啊》都是很鲜明的讽刺神棍又不是终极意义上质疑宗教,或者说很巧妙的将上帝的送还给上帝,经是好的都是歪嘴的和尚念错了。尤其是在世界宗教博物馆的印度,各种虔诚、苦修、蒙昧与现代化文明的对照,更具有典型性。

伪神在人间,颁布各种心灵鸡汤,散播各种成功学,保持对人间世和精神领域的最终解释权,彼此与是非,全然都在一张嘴上,中国网络上近年来流行的问禅师可以说是很好的消解方式。相对而言,印度人要比中国人虔诚太多,阿米尔·汗要在太岁头上动土,就只能采取化为外星人的天外飞仙的大招,否则印度争议知会更大,也难以收获印度电影有史以来最高票房。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基督最后的诱惑》、梅尔·吉布森导演的《耶稣受难记》,基本情况也是如此,引起轩然大波绝对是主创从一开始便追求的效果,他们要还原的是内心深处与之共鸣的真善美的道德与星辰。《我的个神啊》可以说是电影版《天问》,阿米尔·汗喋喋不休的问个不停,不断的去尝试如何与母星联系,连绵不绝的试错过程,让他明白了为神打工的人多数不过是一门混饭吃的手段而已,而真正的信仰则往往不知去向。PK有家不能回在印度的街头,好像是残酷而搞笑的真人秀节目,为本片提供了很多的笑声。在故事后半段,PK去直面的就是从现象到本质的欺世盗名之徒,真是他的大无畏敢于抗争和追问,印度观众可以去更多的诘问宗教代理人的颟顸与贪婪。

人间自有终极奥义,但是对信徒采取灌输、强迫贡献、被动供养、恐吓报应、包装宣讲等等的,都是走火入魔后的宗教经济学(某些政治经济学也是如此)。外星人阿米尔·汗来地球是为出公差,简单地说就是考察地球人,地球人都是他的研究对象,本片的设定相对比《银河系漫游指南》要正常得多。可惜他一落地,就悲催的成为不着一缕的外星醉汉PK,能观察而不能言语,淳朴如赤子而不懂掩饰,简直就是直来直去的影评人。他既天真又滑稽,与人类的交往秉承着不做假、不作恶的原则,那就只能如同脑门上镌刻着“二”字,他歪打正撞、横冲直撞着神棍们的生意法门,将越来越多的信徒从奴役和被剥削和压迫的境地里拉出来,鉴于他是个外星人——绝对意义上的局外人,于是能够超越地球凡人的一般信仰困境,他只需要提纯出各种“信仰”的矛盾、虚假和伪善之处,而不必要负责地球人的迷失、背叛、弑父之自我谴责与社会压力,在这样的故事里,巨星饰演的人物容易被不同宗教信徒所接受。
《我的个神啊》中也有爱,爱也是解决之道,如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星际穿越》一般,如今的软硬科幻电影,多数都要以爱来做不可或缺的要素,从《阿凡达》到《超能查派》都是如此,但是本片中的外星人PK还是有着相当的神性,他能够将爱升华,既不去羡慕嫉妒恨,也不是散发着主角光环的礼让,而是浑然一体的在大学生和记者贾古的世界里,如同鸟飞过精神的天空,却又超越世俗男女的两心相印,精神生活的颤栗,令贾古超越了印巴冲突、父权再上、盲目信仰等等局限,成为一个全新的有着完全独立人格的现代印度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