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 医生推荐卖出可获提成

新京报
过敏、早产、高胆红素血征……这些疾病或症状往往令一些幼儿无法正常进食,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出现则有效解决了这类孩子的营养摄入问题。然而近日有消费者在医院周边商店发现,一种宣称能解决婴幼儿过敏等问题的“配方粉”在产品包装上同时标注“固体饮料”,疑似冒充特医食品。
针对这一现象,自5月6日起,新京报记者以过敏患儿家长身份对北京部分医院及周边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在3家医院的院内商店售卖标称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具有一定功能性质的“配方粉”,还有医院的医生对相关产品进行推荐。经查询,这些“配方粉”实为固体饮料,均未取得特医食品的注册资质。
据宁波特壹负责人透露,此类产品主要流向母婴和医务渠道,在缴纳一定“进门费”后可进入医院院内商店销售。另外,医生每成功推荐一罐产品可拿到60元左右的提成。医院消化科、儿保科、儿童ICU等有处方权的大夫,都是销售人员重点“公关”的对象。

调查
固体饮料冒充特配粉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京东旗舰店展示的“肽敏康”“佳瑞宝”等“配方粉”产品,同时打出了“固体饮料”字样。金大洋乳业官网展示的“贝儿康”“特能”“爱贝儿”等7个系列的产品包装上,也同时出现了“配方粉”和“固体饮料”两种标称。
宁波特壹和金大洋乳业的这些“配方粉”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产品?4月29日,新京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拨打金大洋乳业官方客服电话,工作人员称,其产品中的蛋白质是经过了水解的,因此属于“特配粉”,“我们也在申报国家特殊医学配方粉,不过在下证之前就找一个最接近的乳蛋白固体饮料的标准。”
宁波特壹食品工作人员则表示,公司一款深度水解奶粉这两个月预计就能拿到特医食品的注册资质,“后期就可以把‘固体饮料’去掉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俗称“特医食品”、“特配粉”,其中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也俗称“特医奶粉”,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依照我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规定,特医食品应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注册,生产企业应当取得相应的特医食品生产许可,且普通食品不能有疾病防治等功能宣称。
市场监管总局官网生产许可证号查询结果还显示,宁波特壹“佳瑞宝”和金大洋“敏康宝”“特能舒疸”的产品类别均属于固体饮料,而非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特医食品。

企业称此类固体饮料可完全替代奶粉
标称“配方粉”却不属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宣称适用于牛奶蛋白过敏等人群却未取得特医食品资质,这些被乳业专家宋亮形容为打政策擦边球的“三无特配粉”(无婴幼儿配方奶粉配方注册资质、无特医食品注册资质、无特医食品生产许可),却将目标瞄准了母婴群体。
销售负责人说做医务渠道“天长地久”
“这类产品通常都是做医院的,每个月销售也还可以。”为了解此类“特配粉”的流通渠道,4月30日,新京报记者以商家身份电话联系到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裴经理。他称自己前几日还跟业务员一起去了北京一家医院,“见了他们的大主任,都是和我们合作非常好的。”
据裴经理介绍,宁波特壹旗下的“佳瑞宝氨基酸配方粉”及“佳呔褓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在北京销售较好,且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母婴店,二是医务渠道。前者被他形容为“看天吃饭”,医务渠道则被其形容为“天长地久”。
“跟你直截了当讲,国产有国产的操作模式,临床那儿做个打点,然后就是一对一地往你(母婴)门店去推。一家医院做个千八百听,你的收入都很不一样。”根据裴经理的介绍,医院消化科、儿保科、呼吸科、皮肤科、儿童ICU、急诊科中有处方权的大夫,都是其医务渠道的重点“公关”对象。通常情况下,医生每帮助售出一罐这样的“特配粉”,就有60元左右的提成。

暗访 有医生推荐无资质特配粉
为验证两位销售负责人的说法,自5月6日起,新京报记者以过敏患儿家长身份,根据线索先后走访了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妇产医院(东院)等一些医院及其周边地区,发现这种“三无特配粉”已渗透到医务渠道。
5月6日上午,位于北京回龙观地区的京都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患者寥寥,在听取过敏症状描述后,出诊医生建议记者给自己“3个多月的宝宝”食用氨基酸奶粉。记者以不了解品牌为由希望医生推荐产品,该医生说了两个进口品牌。当问及有无国产产品时,该医生称“国产倒是有一个,名字要看一下”。
随后,医生翻了一阵抽屉,又出去了一会儿,之后拿回一张卡片,称产品名叫“佳瑞宝,佳禄普”。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卡片上印有佳瑞宝氨基酸配方粉、佳呔褓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等5款产品的特性和适应症,下方还印有“营养师”的热线咨询电话。经与医生核实,卡片上的“营养师”并非院内人员,而是来自品牌方。

“三无特配粉”现身部分医院院内商店
除京都儿童医院外,新京报记者在多家医院院内商店及周边商店也发现了宁波特壹食品的“佳瑞宝”、青岛金大洋乳业的“特能舒疸”产品。
5月6日,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院内的便民服务部,记者发现了标称金大洋乳业生产的“特能舒疸黄疸期小肽配方粉”,罐体下方同时印有“高胆红素血征黄疸期营养支持固体饮料”,售价为568元/罐。当问及针对小儿黄疸是否还有其他产品时,销售人员称“没有”。对于产品上的“固体饮料”标称,该工作人员解释为“高胆红素血征黄疸期营养”支持“固体饮料”。

就这家院内便民服务部与医院的关系,5月10日记者拨打儿研所电话咨询。工作人员称,该院内商店属于“医院三产”,即医院的产业。随后,按其提供的电话联系院内便民服务部,对方称如果想要在店内销售商品需“先去科研楼找人,他们同意了你(产品)才能进来。”
而在儿研所院外的一家“尤拉便利店”,一名男店员在听说孩子有过敏腹泻症状后,从货架上取出一罐“佳瑞宝”,称这是来自宁波的“医用级别奶粉”,吃后“立马就好”。随后,该店员又相继拿出了标称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佳呔褓”和“嘉璐褓”进行推荐。
对产品上标称的“固体饮料”,店员解释称,“因为是从植物里提取出来的,咱们国家不允许它叫奶粉,但它就是奶粉”,且与进口特配粉相比口感更好。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