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别杀我…”3岁女童剪掉1岁弟弟生殖器

知讯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很多人童年时都受到过语言的伤害,也许是无下限的逗弄,也许是无心的揣测,也许是带着恶意攻击……一句话亦能如同一根刺,深深地剜进孩子年幼的心灵。
有时大人们自以为不过分的一句玩笑,却能带给小孩子巨大的创痛,使他们陷入自我否定,造成安全感缺失,甚至给孩子们带来终生的阴影。

我曾在知乎上看过这样一个提问:有没有小时候被某人一句话影响到至今的?
有位答主是这样回答的:“小时候刚刚学会和人打招呼,每次见到大人都会主动上前问好,对方就会给我一块钱。结果有天那人问我,是不是为了要钱才这么礼貌的?”
看到这里,我以为这只是一件小事。却没想到在答主幼小的视角来看,大人的这句质疑,简直是对她天大的打击。
在她看来,自己逢人就打招呼,是为了带给别人好心情,没想到用意却被大人曲解。那以后很长时间内,答主不仅不敢和任何人打招呼,甚至还患了口吃。
大人往往无法理解孩子们心灵的脆弱程度,也忘记了孩子们内心的纯粹,所以才会用自己世俗复杂的眼光去审视孩子简单的举动,伤害孩子很久很久。

而大人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就像海灵格曾经在《爱的序位》中提到的那样:
“孩子在潜意识里是会追随自己的父母的,无论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父母或其他亲戚和孩子沟通时,不注意维护孩子的感受,就很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还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3岁女孩趁着家人不注意,竟然将弟弟的生殖器用剪刀给剪了下来!
女孩恶毒吗?其实是因为有大人在逗她的时候,对她说:“你弟弟有小鸡鸡,妈妈有弟弟就不爱你了。”一句话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这样的“玩笑”并不好笑!
还有曾经获得戛纳国际创意节大奖的谢勇老师作品《语言暴力》里,也曾经提到过一个案例:
15岁的小王,小时候学习成绩一般,母亲经常数落他“就知道吃”,他无力抵抗。
长大以后,小王在沈阳一家饭店做厨师时,老板说他是“愤怒的小胖,就知道吃”,一下子勾起了他童年时屈辱的回忆。
等到老板深夜熟睡时,他将匕首插进了老板的腹部:“母亲说我,我没有办法,他凭什么那么说我?”
一句话能带给孩子多么长久的伤害?也许这就是答案。
即使成年以后,童年的记忆依旧骗不了人,那些孩提时就被大人取笑、嘲讽,作弄长大的孩子,很有可能终生都活在自卑里,难以扭转自己的个性。

那些不重视孩子心理塑造的大人,言辞如刀让孩子难以承受,而那些温暖的、尊重孩子的大人,却能把言行化作阳光,给与孩子温暖和安全感。
还记得主持人李咏吗?有人说,他留给女儿最大的财富,就是无微不至的爱。在女儿法图麦的成长中,他从不吝啬言辞,总是及时表达自己对女儿的赞美。
早在妻子怀孕三个月的时候,李咏就在日记里记录下第一次通过胎心监测仪,听到了女儿心跳时,自己初为人父的欣喜若狂,这份日记,一记就是十几年。
小宝贝,你好吗?今天爸爸一个人静静卧于床上,手握你胎心的录音,塞到被窝里,音量开到最大,让你那铿锵的扑腾声儿,通过被窝与席梦思的混响和共振,从手到胳膊传递到全身,从而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心动。”
除了日记外,在微博里,李咏和法图麦父女俩的互动也很温馨。
他称呼女儿“小法”,女儿的艺术类短片上线,李咏骄傲地第一个为女儿“打Call”,做起宣传;
还说和妻子哈文一起用女儿的美照做手机壁纸,把对女儿的支持昭告天下。

李咏曾说要把女儿培养成全世界最聪明、最幸福、最快乐、最漂亮的女孩,他果然做到了,坚信自己被无条件地深爱着的孩子,如今正在自信地度过每一天。
那些童年时在大人的关心和爱护下长大,在大人的言行中感受到赞许和肯定的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这份自我认同感,是成长路上最好的礼物。

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充满童心,需要被理解、被呵护的小孩子,只是随着年岁渐长,童真渐失,有的大人还记得那颗童心的感受,有的大人却已彻底忘记。
畅销书《小王子》里就讲述过一段大人无法理解小孩的故事。如果你看到这一幕也觉得似曾相识,也许你也经历过一段不被理解的童年。
小飞行员儿时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6岁的他,曾看过一本和原始森林有关的书,书里描绘着一个让他陷入想象的动物世界:
“大蟒蛇会把猎物整个吞进去,完全不咀嚼。然后它们就无法动弹了,要花六个月的时间边睡觉边消化。”
于是小飞行员突发奇想地画了吞下整只大象的蟒蛇。可当他兴致勃勃把杰作拿给大人看时,大人们的回答却出奇一致,是:“一顶帽子有什么好怕的?”

大人们不仅完全没兴趣去理解小飞行员画作的含义,还都借题发挥地建议他,把兴趣放在地理、历史、算数和语法上,不要画这些无用的画作。
在这样一种不共情的教育下,小飞行员缄默了,他学会隐藏起自己的本性。看见天上的云,不再去跟别人说这朵像飞马,那朵像棉花糖。
直到遇到小王子——那个重新唤醒成年后的飞行员童真的小孩,他才因得到了理解和懂得,而重新燃起对世界简单的期待。

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小孩子心智尚未健全,长期反复地用某一种语言刺激孩子,孩子在潜意识里认可大人所说的,就会重塑自己的性格。
就像那些在大人的打击、讽刺下长大的孩子,成人后往往会对人际交往产生畏缩心理;而那些受到鼓励和肯定的孩子,成人后性格也会坚定、自信,很少怀疑自己。
正向的语言就像一束阳光,可以照亮一个人的生命,而贬低或含有侮辱性的语言,就像刀剑,能让一个人伤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