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医生轻信“客服”被骗7万余元

新浪新闻
来源:临泽公安
5月12日,《人民公安报》安防讲堂版刊发文章《医生轻信“客服”被骗7万余元》,对临泽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侦办的典型电信诈骗案例进行了报道。

□本报记者闫振宙通讯员安学海
上个月,临泽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深入辖区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培训,结合近期发生的典型案例向广大干部、职工揭露诈骗分子惯用的骗术和手段,提醒大家提高防诈意识。可就在反诈宣传铺天盖地,全民防诈、全社会反诈的同时,仍有高学历医护人员被诈骗的案件发生。
案件回放:
4月9日下午,临泽县人民医院医生马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支付宝客服工作人员,提醒马某在上大学期间开通的“借呗”需要关闭,否则会影响其征信。随后,对方短信发来一个QQ号码,马某添加为好友后,对方要求马某把自己的“借呗”借款截图发过去,待截图发过去后,对方又要求开启屏幕分享模式,并提示马某将自己“借呗”里的金额全部转到指定账户,“借呗”就可以关闭。
马某信以为真,根据提示将支付宝“借呗”里的15000元套现后转入对方指定账户。这时,对方又告诉马某,在关闭“借呗”时发现“花呗”平台也未关闭,又让马某将“花呗”里剩余的20000元额度继续转出,马某在转钱时系统提示其当前操作存在风险,自动中断当前操作,看到这一提示后,马某通过QQ直言对方是诈骗,要求退钱。为了取得马某信任,对方将一份印有“中国银监会”的红头文件发给了马某,取得信任后紧接着告诉马某,通过微信微粒贷提现转入指定账户后,同样也能将“借呗”平台关闭。根据对方提示,马某将微信微粒贷上的40000元额度提现后,转入了对方提供的指定账号。这时,对方又给马某发来一张印有“征信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字样的截图,显示马某的征信安全系数仅有45.15%,会影响马某今后的购房、乘飞机、坐火车等社交,要求马某再转点钱过去,他们通过后台来提升马某的征信度,待他们将马某所有网贷平台关闭和征信安全系数提升后,会把马某转账钱款全部“原路返回”。在对方的指导下,马某先后在爱奇艺、58同城、唯品会等平台通过网贷套现转账的方式,分五次往对方指定账户转账75400元,而马某所有在手机上进行的操作,对方都要求屏幕分享。马某事后觉察自己可能遇到了诈骗,便到公安机关报了案。
案情分析:
受害人马某虽然是名医生,有着大学本科学历,也接受过反诈知识宣传,但仍存在反诈观念淡薄的现象,总感觉电信诈骗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殊不知侥幸心理导致自己蒙受诈骗。马某被诈骗是一起极其普通的电信诈骗案件,骗术也没有多么高的技术含量。首先,在诈骗分子实施第一步诈骗时,马某但凡有点反诈意识,也不至于给对方打款,关闭支付宝“借呗”只需根据流程关闭即可,不需打款这是常识;其次,在给对方打完第一笔款项后,诈骗分子还用同样的骗术让马某将“花呗”内的额度提现后转入指定账户,马某在提现时系统已经提示当前操作存在风险,马某虽意识到这有可能是骗局,但仍被对方的骗术所蒙骗,导致第二笔钱款被骗;再次,马某连续转入两次钱款后,还意识不到这是电信网络诈骗,仍听信对方的骗术在各个网贷平台进行套现、转账,以此来提升诈骗分子口中所谓的“征信度”;最后,马某在遭遇接二连三的诈骗时,没有在第一次被诈骗前或诈骗后向公安机关或金融机构咨询,而是选择继续听信骗局,从而反映出受害人马某法律观念淡薄,反诈意识严重缺乏,没有将公安民警宣传的反诈知识入脑入心,这是马某被骗的主要原因之一。
民警支招(临泽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 兰鹤)
无论公安民警还是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反诈知识宣传时,一定要将反诈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为这些知识点关系到个人的经济利益。此外,在接到陌生电话后,无论对方以什么方式、理由索要账号平台截图、屏幕分享、个人身份信息、手机验证码等信息,这一切都是电信网络诈骗,切勿将个人信息提供给对方,公民在遇到对方索要个人身份信息、转账汇款等要求时,一定要多方求证对方身份,在自己拿捏不准或遭到对方反复催促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