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曾经的天才少年 如今靠低保度日

扬子晚报

关注
93岁数学教授讲授律诗对联:不能让唐诗宋词在我们手里绝了

来源:扬子晚报

他,16岁就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从大三开始,因痴迷数学放松了对专业的学习,最终没能拿到毕业证书。回家后的他,继续沉迷于他的“数学研究”,一干又是20多年。最终,他选择了放弃。既无一技之长,又干不了体力活,如今的他仅靠政府每个月400元的低保收入维持生活。

做题机器人秒杀博导 准备参加高考

曾经的他意气风发 16岁走进哈工大

1980年,16岁的刘汉清以398.5分的优异成绩,被哈工大建筑材料系热处理专业录取。在当时很多人眼里,少年的他就是一个“天才”,聪明无比,进入哈工大学习后,前途不可限量。记者获悉,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大学之一。我国航天领域很多顶端人才都出自哈工大。

他是全球最帅数学老师 身材完美

大学前两年,刘汉清成绩优秀,深受老师好评。之所以迷上数学,刘汉清说,是受了徐迟的报告文学作品《哥德巴赫猜想》的影响。他因为这篇文章一头扎进了“数论”的海洋,并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质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刘汉清越“啃”越觉得其中奥妙无穷、趣味无穷,并立志“要比陈景润做得更好”。

直播微积分上课 浙大教授秒变网红

对“数学的研究”,刘汉清达到痴迷的程度。他回忆,最疯狂时,他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吃饭都觉得浪费时间,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因“热爱学习”而无法拿到毕业证,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哈工大甚至全国高校中都是少见的。哈工大从爱护学生的角度给了他一年的时间。然而,这一年,刘汉清仍在研究他的“数论”。“那时,就像中了邪一样。”刘汉清说。

两年后的一天,刘汉清告诉他的这位同学,他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成果。“他当时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该拿这成果咋办呢?当时美国已经有了因特网,我想到一位在美国工作的同学,请他将刘汉清的论文公布在网络上,希望能有国外行家评判。不久,一名挪威数学家有了反馈,对论文第三页提出一点疑问,刘汉清做了解答,又请美国同学翻译过去。但此后就没有了下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