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人”火了,看看会烧着谁

观察者网

“赵家人”只是“500家庭”的旧语借鲁迅作品来了番“本土化改造”
原标题:子思:“赵家人”火了,看看会烧着谁
年终岁末,天气虽冷,却是热词流行的季节。今年又是,借了最近的一桩商界新闻,埋在旧书堆里半个多世纪的老话梗“赵家人”突然又冒了出来,被一群人当成了新玩意在网路上追着跑,越追越兴奋,每天念叨无数次,连续一个月不觉累,看起来就好像这三个字里藏着“芝麻开门”之类的密码,话音一出,立刻天光大亮,地洞大开。
“赵家人”是怎么成了热词的,又是怎么传播的,其实不用当真考察,看看追这个词最起劲的那些人都是谁,也就很容易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个人群并不大,他们很卖劲地到处传播这个词,是为了让它看起来好像真是“广大人民”自发创造的,然后再把自己这个小群体隐藏在其中,伺机制造“广大人民”和“赵家人”之间的对立,乃至斗争。
最终目的,当然就是斗争,因为这是唯一能够让他们满血复活的事情。他们在本性上属于历史上的斗争年代,无论斗别人还是被人斗,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但时代前进了,他们却因为拒绝改变而留在了原地,眼见得往事如烟,复辟无望,生命苦短,他们倍感焦虑,于是一次次制造关于斗争的想象,一遍遍尝试将现实推向他们的顽固的幻想,就像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一样。
“赵家人”正是这种周期性的大战风车游戏最新一出。很多人都还记得大约是六、七年前,上一个周期的流行语游戏,内容叫“中国的问题很简单,就是500个权贵家庭”。如此没头没脑的一句话,也曾在当时海内外各大时政论坛上风行一时,阵势和今天的“赵家人”差不多。但此风吹了一阵,后来戛然而止,没了下文,因为被人揭出源头来自美国政客,同时还有“埃及的问题很简单,就是500个权贵家庭”、“乌克兰的问题很简单,就是500个权贵家庭” 等完全一样的版本在世界各地流传,属于颜色革命的标配弹药。
相较于“500家庭”版本,“赵家人”版本显然是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就像当年日本丰田汽车打中国市场请出西游记的孙悟空代言广告一样,美式颜色革命借“赵家人”说话也假定中国人民都读过鲁迅,也都知道这个典故。看起来这次的编辑当真吸取了上次的失败教训,知道中国毕竟不是埃及乌克兰,不能直接照抄CIA的小册子。
但从近日来“赵家人”版本流行的情况看,实话实说,情况却也没好到哪里去。
首先一点,您虽说是位了解点国情、读过点国粹的编辑,但却是换汤不换药,让人一眼就看穿无非是“500家庭”节目的重演。一遍遍抛出老节目,结果就是暴露自己,把内心里千方百计在中国社会中制造官民对立、富贫冲突的企图暴露得太明显。
您也许还留恋当年,拿“500家庭”说事的确迷惑了不少人。但很遗憾,经过这些年,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2008年一场全球金融海啸,让中国人看得很明白,真正的问题所在,恰恰就是西方世界里500个权贵家庭,天天说别人,无非就是要掩盖自己。而2010年一场阿拉伯之春,也让中国人看得明白,一旦失去了自己的国家主权,连最起码生存权都没有了保障,骤然实行西式民主,结果就是加速灭国。
在中国国内,自2012年底开始的一场习式反腐,让中国人越来越确信,腐败的问题完全可以在制度内部自行解决,就像中国人攻克众多世界难题一样,中国靠自己的力量克服腐败也已胜利在望。
最重要的几堂课就在这几年时间里上完了,今天的中国人早已没有那么容易被忽悠了,而这个时候您像是发现了什么宝葫芦似的拿出“赵家人”这么个老把戏,不觉得可笑吗?
不仅如此,更要命的是,事情很可能会有另一面:一旦事情败露,真相大白,您精心打造的武器就成了刺向自己的刀枪。
想必您对于这个新版本很是自鸣得意,还自己配上广告语“这称呼真是太绝了……不得不服……有些东西你可能会犯迷糊,当‘赵家XXX’摆在你面前,你立马就清晰了……”云云,看起来挺美,不仅包含典故,还可以引申,又具有拨云见日之效。
但别急,您可能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赵家人”这个典故最合适的应用对象,不是别人,恰恰就是您的幕后老板。今天的中国人很容易就领悟到:“‘赵家’,这个称呼真是太绝了,不得不服,有些东西,比如被称作‘自由’时,你可能会犯迷糊这到底是啥玩意儿,当‘赵家自由’摆在你面前,你立马就清晰了,类似的还有‘赵家人权’、‘赵家宪政’、‘赵家反恐’……”。
明摆着,这个世界上,如果存在真正的“赵家”,到中国这个经过数次彻底的人民革命之后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真正的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来找,是完全走错地方了。那些屹立百年、千年不曾倒塌的“赵家楼”,统统都在西方国家,不在人民国家。因为一部西方发达史恰恰就是众多“赵家”的家族财富史,而一部人民国家的建国史恰恰就是团结起来抵御西方“赵家”侵略剥削的抗争史。这是一个连阿Q都能明白的道理。
而西方“赵家”与人民国家之间有形无形的战争,今天仍在世界各地继续着。利用人民国家中那些自认为“也姓赵”的斗士们从内部瓦解人民政权,正是“赵家”一贯的战略。
这么一看,事情就很清楚了。也难为这几位编出“赵家人”、“赵家楼”段子的老少编辑们,忙活了半天,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就凭这点本事,你也配姓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