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海”奇景现西涌

深圳商报

这两天,西涌多家民宿的掌柜们纷纷在自己的朋友圈晒出“荧光海”的图片。原来自3月31日起的连续两个晚上,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西涌海面上都泛出点点荧光色的蓝点,聚集在一块儿犹如流动的星空,令人们惊喜万分。
“奇景”连续两晚出现
这两天,西涌多家民宿的掌柜纷纷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荧光海”的图片。西涌社区沙岗村凤凰树下民宿掌柜Peter说,自己看到的那一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浪花涌起,一道蓝光逐浪而过。脚踏在沙滩上,用力一踩,四周就会“长出”像《阿凡达》的生命树那样奇妙的荧光线。
另一家客栈Mini House的“店小二”张霞一大早发微信连呼遗憾:“大清早就被西涌的荧光沙滩刷屏了,一直以为国内的沙滩是看不到如此美景的!……我也想感受脚踩星星的那种喜悦!”
荧光海由夜光藻引起
据了解,西涌位于大鹏半岛最南端,拥有长达10里的银白色沙滩,曾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线”之一,更在去年底当选为广东“十大美丽海岸”。
西涌社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过去并没有在西涌见到过荧光海的景观,因此本地人也觉得十分罕见。
2日,当记者来到西涌海滩时看到的景象就没有夜间那么奇幻美丽,整个海面上漂浮着一条宽宽的红色,像一条暗红的腰带缠在了沙滩与海面之间。
记者昨晚获悉,昨日下午大鹏办事处鹏城社区较场尾海面也出现了大片暗红色藻类聚集,到晚间也呈现出荧光海浪的景象。
关于荧光海,科学界普遍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于名叫“蓝眼泪”的微生物造成的。像马尔代夫、中国台湾马祖和福建平潭都曾多次出现“蓝眼泪”。由于“蓝眼泪”引起的荧光海通常定期出现,例如每年4月到5月在中国台湾马祖海滩出现的。
而另一种则没有这么浪漫,与夜光藻有关。夜光藻是圆球形藻类,大量聚集时呈粉红色。更值得关注的是,夜光藻繁殖过盛并密集在一起,可形成赤潮,对渔业危害很大。
广东海洋大学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西涌出现的荧光海现象是由于夜光藻所引起的。由于一般藻类衰败期为7到10多天,预计未来几日荧光海现象还将持续。
减少废污水排放才能堵住源头
夜光藻的聚集是否意味着已经爆发赤潮,或者海水质量不佳呢?
该专家指出,目前,只能判断西涌海域属于富营养化海区,夜光藻属于赤潮的前身,偶尔发生不能认为海水质量变差,但如果经常发生,就要特别引起重视。因为夜光藻等藻类的衰败过程需要大量耗氧,来不及游走的鱼或者贝类等底栖生物就会因缺氧而大面积死亡。也就是为什么每次赤潮之后都会引发海洋生物大面积死亡。
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海水富营养化呢?专家认为,与废污水的排放相关,特别是热排放会造成海域温度提高2℃到4℃,引发海水营养状况的改变。因此,减少赤潮发生的关键在于堵住源头,减少废污水的排放。
记者了解到,大鹏新区一直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近岸海水水质二类达标率保持100%,一类达标率83%。2015年底,大鹏新区以评审成绩第一名成为第二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什么夜光藻还会聚生呢?
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大鹏半岛已经没有废污水排放,但海水是相通的,惠州地区赤潮近年来多次蔓延到深圳。”因此海洋生态保护应该是提倡区域合作、共同维护。
大鹏“荧光海” 原因找到了
深圳市海洋环境与资源监测中心检测证实是赤潮引发
昨日本报报道了大鹏半岛多处海域出现“荧光海”景观。昨日,深圳市海洋环境与资源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已对大鹏半岛的海水进行抽样检测,证实“荧光海”由赤潮引起。
赤潮影响面积5平方公里
记者了解到,此次“荧光海”现象最早于3月30日在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官湖社区海面。3月31日和4月1日、2日在南澳办事处西涌社区海面,4月2日在大鹏办事处鹏城社区较场尾海面也出现了“荧光海”。此次“荧光海”现象遍及整个大鹏半岛,从东到西、从北到南。
夜间,灯光暗淡后的海面出现了星星点点的荧光蓝色,由于海浪的作用犹如流动的星空。但白天,海面看起来就没有那么美观了,呈现暗红的色带,看起来黏黏糊糊的。
这次“荧光海”现象由带状分布的夜光藻赤潮造成,影响海区面积累积为5平方公里。
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最早报告的官湖社区,暗红的夜光藻赤潮带已经漂浮到了离岸较远的位置,沿着葵鹏路可见到。
而西涌社区一家冲浪客栈的老板娘告诉记者,3日西涌已经看不到暗红的夜光藻赤潮带了,海水清澈了许多,但沙滩上出现了不少死亡的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