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摸金校尉“祖师爷”被判死缓

央视

关注

【新中国成立来最大盗墓案一审宣判:头号主犯被判死缓】今天,辽宁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公安部部督2015一号特大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系列案件主犯姚玉忠等人作出一审判决。姚玉忠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3名被告人被判无期徒刑,多名被告人被判有期徒刑3-15年不等,并处罚金。

今天(14日),北京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公安部部督2015一号特大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系列案件主犯姚玉忠等人作出一审判决。因犯盗掘古文 化遗址、古墓葬罪、抢劫罪、倒卖文物罪,头号主犯姚玉忠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以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判处3名被告人无期徒刑,判处多名 被告人有期徒刑3至15年不等,并处罚金。判决追缴涉案文物32件,其中一级文物16件、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4件及一般文物8件。判决没收非法出土文 物77件,包括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17件、三级文物53件、一般文物3件。

至此,朝阳中院审理的公安部部督2015一号案特大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系列案件组织、领导、指挥实施盗掘行为并控制所窃取文物的主犯全部一审获刑。

头号主犯姚玉忠一人犯数罪,情节特别严重

法院审理认为,在盗掘古墓葬过程中,犯罪团伙实行资金提供、设备投入、勘探古墓、盗掘墓葬、销售分赃“一条龙”作业。被告人姚玉忠以非法占有古文化遗 址、古墓葬内文物为目的,违反国家文物管理法之规定,多次私自挖掘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行为构成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 葬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指使他人以暴力手段共同劫取他人财物、国家级文物,行为构成抢劫罪;以牟利为目的,自行或帮助他人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 特别严重,行为构成倒卖文物罪,一人犯数罪,应依法予以并罚。据此,法院依法作出前述判决。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可与“埃及金字塔”相比的世界性发现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在此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将中华文明 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誉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可与埃及金字塔、印度亨觉达罗古文明相比的世界性发现,该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底,朝阳市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保护区建控地带外周边现大批盗墓痕迹,多处古墓葬群、古文化遗址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珍贵文物被盗。公安部、辽宁省公安厅、朝阳市公安机关 成立专案组对11.26特大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展开侦查,并一举破获“公安部督办第一号”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红山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系 列犯罪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共225名,打掉盗掘犯罪团伙12个,追回涉案文物2063件,其中一级文物248件,二级文物142件,三级文物262件, 一般文物1411件。该案系新中国成立以来追缴被盗文物最多、单案抓获犯罪嫌疑人最多的案件。

共判处有期徒刑51人,无期徒刑8人

2016年初,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就该案其他主犯姚玉飞、王子朋等人进行宣判。历时一年两个月的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朝阳中院一审审理尘埃落定,共判处有期徒刑51人,其中判处本罪最高刑无期徒刑8人。其他涉案人员将陆续由朝阳各级法院依法审理宣判。

回顾:案犯被尊为“盗墓祖师爷”

此前,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11·26特大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第一批案件作出一审判决,以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分别判处许某(化名)等5名被告人无期徒刑,判处林某(化名)等2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3~15年不等,并处罚金。

该案被称为“公安部督办第一号”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红山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系列犯罪案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追缴被盗文物最多、单案抓获犯罪嫌疑人最多的案件。

自2014年6月22日以来,朝阳市公安局相继发现朝阳市境内的牛河梁红山文化古遗址保护区监控地带以外周边均出现深挖痕迹,连续发生多起盗掘案件,一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积石冢群文物本体和原历史风貌遭到严重破坏和损毁,大量文物被盗。

公安部、辽宁省公安厅、朝阳市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对11·26特大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展开侦查。

盗墓·人物

首犯绰号“祖师爷”

可凭山河走势看出墓穴端倪“祖师爷”、“关外第一高手”……这些带有传奇色彩的称呼,是盗墓团伙对首犯姚某的称呼。

姚某自称能根据风水星象“看山”,他通过这一方式来锁定盗掘地点,并先期进行踩点,然后再带领团伙进行盗掘。扔掉 罗盘,只根据山川大河走势就能看出墓穴端倪,通过观察山水的走势等因素,他就能把挖掘位置缩小到10平方米左右。正是凭借这一点,他在众多盗墓团伙中成为 1号。

从警方侦查的情况看,嫌疑人姚某作为盗墓团伙核心人物,靠盗墓“吃饭”30多年。2009年以前,姚某对赤峰市红 山文化遗址实施了多年盗掘。2009年之后,姚某盘踞在辽宁省朝阳市、河北省及内蒙古相邻地带,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盗掘。自2012年始,姚某实施 破坏性的盗掘越发频繁,也因此进入警方视线。

“姚某行踪不定,根据他的活动规律,我们锁定了他可能出现的多个区域。在赤峰部署多组民警进行蹲守。”朝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案件侦查大队长张金宝回忆。

2014年12月7日凌晨2时,姚某现身内蒙古赤峰市某宾馆。凌晨4时,姚某被控制,警方当场查获放大镜等作案工具。

当天的首次抓捕行动中,朝阳市公安局出动785名民警、78个抓捕组,会同其他省市配合抓捕的警力,在辽宁、内蒙古、黑龙江、河南等7省区10市同步行动,在6小时内抓获78名嫌疑人,主要嫌疑人全部落网;此后的第二次收网行动中,共29人落网。

其后,本案抓获犯罪嫌疑人共175名,打掉盗掘犯罪团伙10个,追回涉案文物1168件,其中一级文物125件,二级文物86件,三级文物200件,一般文物757件,价值逾5亿元。

根据检方指控,10个犯罪团伙近200人,分别以姚某、冯某、王某、马某等人为核心,其余人等技术含量不高,多为参与刨挖、放风的农民。

多个盗墓团伙成员,奉首犯姚某为“祖师爷”,此外有资深考古人员刘某、监守自盗的遗址抢救性挖掘技工邓某等4名公职人员,其余100多名涉案人员多为负责埋头刨挖的农民。

今日,朝阳中院将对首犯姚某作出一审判决。

盗墓·工具

将“智能化”探矿方式用到盗掘古墓中

在利益的驱使下,各盗墓团伙也在不断地改进手法。以张某为核心的团伙就借助了高科技,在到处流窜作案的过程中,张某结识了经营探矿测仪的黑龙江人李某,两人将“智能化”探矿的方式运用到盗掘古墓中。随着技术的精进,探测仪器越发精巧,便于随身携带。

朝阳警方介绍,冯某团伙在作案时会使用一种自制的名叫“扎子”的工具,这种工具性能高于洛阳铲,专门适合盗掘红山时期的文物。另外,罗盘仪、高频大功率对讲机、强光手电和高倍数望远镜也是他们作案的必备工具,装备甚至比一般的文保部门科研队伍还齐全。

冯某团伙成员平时以赌博、收购农副产品、收藏文物等名义四处踩点,只要听谁家在地里发现有破碎的陶片,甚至出价购买相关信息以确定进行盗掘的大体方位。

盗墓·评估

盗挖文物文献未记载的,价值难估量

很多专家表示,此次盗挖出现的文物是文献从未记载的,考古价值难以估量。

辽宁省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红山文化研究专家郭大顺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追缴的3件国家一级文物——玉镯、马蹄形玉 箍、勾云形玉佩的出土地点为朝阳市喀左县南公营子镇。此前,文物保护部门对这个地点分布有红山时期的墓葬并不了解。在朝阳市龙城区尹杖子村被盗掘的红山时 期的古墓葬群同样没有被划入保护范围。

今年辽宁省“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就“朝阳文物案”采访了省政协委员、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马宝杰认为,红山 文化的发掘一直是有计划地进行,盗挖对科学有序的发掘工作有很大影响,那些文物出土的场景不知道了,甚至从哪里出土的确切地址也不知道了。好在通过以往发 掘文物进行比对,可以做补救一些。

此次出土的文物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甚至有些此前没有的文物出土。文物价值因人而不同,盗墓者看重的是商业价值,司法机关有力地打击了文物盗挖,接下来文物将移交给相关部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