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卖掉60万斤菠萝的天猫旗舰店猝死了

新浪博客
来源:易邦动力网
4月22日,主流媒体都报道徐闻的八万亩菠萝滞销,价格只是1毛多。

但现在,在“笨鲜生”的店铺主页面上看到,因农民坐地起价,成本高涨,代办掺杂三分之一熟果,导致发货和品控出现了严重问题,损失至少50万,且公司面临破产。这次农产品电商事件究竟是一件怎样的事呢?以下内容来源:知乎1——知乎网友:加露理 基于目前得到的信息,暂时得到的消息是,因为果农不诚信,造成品控非常糟糕,反馈信息很糟糕。那么我的答案是基于这个信息来回答的。 首先,来看老板的店铺公告吧,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一片好心,然后把店开垮了。。。” 注:聚划算价是29.9元/10斤,售出6万件。
店铺里所有宝贝都下架了,但是进去还看得到店铺的架构、通过评价还能看得到其他一些宝贝的界面,都是花了心思的。 要问是不是炒作,是不是牟利,我认为不是。 然后,影响是什么。从评价来看,口碑是真的很差,哪怕没有抱怨的也都是出于对店铺好心的体谅。贴一部分。
聚划算卖了6万单,就算有一部分id重复下单吧,那么也至少有5万人以上买了徐闻的菠萝。。。你作为消费者会不会跟周围人分享这次购物体验?不客气的说,每一份发出去的烂菠萝都是在打徐闻的脸。。(“笨鲜生”这个品牌当然也被玩儿坏了。)接下来再加上媒体的发酵,徐闻这地儿以后再有烂菠萝恐怕是卖不出去了。更可惜的是,也伤了理想主义的心。店主想着做点儿好事,然后店铺开垮了;消费者想着买点菠萝算做好事,然后都是烂果子。。。怪谁呢?来看当时南都的报道,一斤约0.8元的成本价,而笨鲜生公布的收购价是0.65元/斤,也就是果农实际还是亏本的,只是亏少一点。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公告里提到的“坐地起价”“掺杂熟果”等等情况。。。

不清楚这家店铺以往能卖出多少水果,但对于原店铺25名员工来说,肯定是超负了吧,所以才出现公告里没管理好品控的情况。他说已经着手起诉部分果农,我们都希望善有善报能有公道的结果,不寒热心人。但是,理想主义仅凭着好心做了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本身就是一件有很高风险的事情。引用以前在知乎看过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如果不能随时有效地反击,所有的宽容都是懦弱。”
延伸阅读:广东徐闻菠萝价格暴跌 伤心果农盼电商"救市"
来源:中国经济网

曲界镇菠萝交易市场交易现场。 梁盛 摄

冒雨装运。 梁盛 摄
时下正是菠萝上市销售旺季,但在“中国菠萝之乡”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当地的果农却因为今年的菠萝收购价格暴跌而忧心忡忡。
27日中午,记者在有“中国菠萝第一镇”美誉的徐闻县曲界镇菠萝交易市场看到,尽管场内车水马龙,但菠萝交易并不活跃,与常态下的这个中国最大菠萝交易市场应有的热闹相去甚远。
正在场内忙着洽谈生意、来自山东济南的经销商赵大旺告诉记者,当天的交易量比前几天好多了,价格也逐渐回暖。“今天上午的菠萝收购价每公斤约1元左右,最高售价达到1.6元,较之于前阵子的每公斤低至2毛钱,伤心的果农总算看到了希望。”
据了解,中国是菠萝十大主产国之一,徐闻县更是“中国菠萝之乡”,全县菠萝种植面积约30万亩,年产量达50多万吨,面积、产量均居中国之首。其中,曲界镇又是徐闻县的种植大户,种植面积超过全县约近半数,年总产值逾5亿元,当地农民种果致富,尝尽甜头。
种植户林炳对记者说,他到省外开过饭店,赚过钱也摔过跟斗,2001年,他看好菠萝种植的前景,毅然返乡,承包了50亩土地,用来种植菠萝。因为卖得好,他每年赚个10万元没问题。“今年春节前的那场寒潮,重创徐闻的菠萝种植业,由于当其时的鲜果受霜冻侵害,采摘3天后就‘黑心’质变,各地消费者误认为是普遍现象,遂对菠萝鲜果避而远之,以致滞销。加上每年清明节前后是菠萝集中上市的时段,多种因素叠加,就造成了鲜果积压,售价一路暴跌,果农、经销商都亏得欲哭无泪。”
徐闻县菠萝协会会长、徐闻县连香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建连告诉记者,她承包经营1000多亩菠萝,每年利润最多的有100多万元,由于价格暴跌,保守估算,今年至少要损失400万元。
跟赵大旺一样,经营着曲界镇菠萝交易市场、同样也是种植户的吴建连有个想法:今年菠萝价格走低固然有特殊原因,但农场品要做强做大,除了本身品质过硬,关键还是要引入现代物流业,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拓宽菠萝的销售渠道,进而提高产品价格。
曲界镇副镇长李堪远说,目前,该镇的连香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瞄上电商这块沃土,他们用精美的包装,一箱两个约3公斤的菠萝,通过电商就能卖到28元的好价钱,且销量还较为理想。
据李堪远介绍,目前已有来自山东、福建、贵州、四川、广州等地经销商,以及京东、苏宁易购、淘宝等电商平台,都在与当地有关部门和菠萝种植户对接洽谈,预计未来几日,当地的菠萝销售有望价量齐升。
(责任编辑:庄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