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著名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词2/3是日语

新浪博客

关注

来源:知乎日报

作者:王有言,东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前期在读

在你熟知的行业或领域,有哪些常出现的谣言,真相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分之二是日语。

内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三个词中,“人民”和“共和国”是日本人在江户时代后(即 1603 年后)所造。所以说,中国的正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有三分之二是日语。

先从结论开始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三分之二是日语,纯属胡扯!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三分之二是日语,纯属胡扯!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三分之二是日语,纯属胡扯!

---

一,“MADE IN 江户时代”?

谣言称,“人民”一词为日本人于江户时代所造。

然而,笔者随手一翻,在日本平安时代所著的『今昔物語集』(此书堪称文学瑰宝)中看到这么一句。(后附小译)

下图 『今昔物語集』手抄本 日本国宝(今昔物语成书于平安時代末期,公元 1100 左右)

——『今昔物語集』巻 11 第 15 話 聖武天皇始造元興寺語 第十五

【译】上至国君下至民众,都看到了佛的显现。在他们流着泪膜拜的时候,佛的眉间放出了光芒。

造谣的能不能更坑爹一点?说好的“MADE IN 江户时代”呢,平安时代的『今昔物語集』比江户时代早了有 500 年。

所以,就算“人民”是日本人造的,那也不是造于公元十七世纪的江户时代,而是公元十二世纪左右的平安時代

二,“人民”到底是谁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搞清楚,12 世纪前的中国古籍中有没有“人民”一词。

首先,有请我们列北宋四大部书之一,政治军事历史综合巨著《册府元龟》(始编于景德二年,即公元 1005)。

均人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职,均人民、牛马、车辇之力政。

《册府元龟》 邦计部·总序 卷四百八十三

【译】均人掌管使地税合理,使山林川泽之税合理,使各种从业税合理,使对于人民、牛马、车辇的力役征调合理。

这么一看,基本上可以确定在可考的文献中,“人民”的使用,中国是早于日本的。

然而,我们不能留给谣言一丝活路。

有请一位曾经生活在大唐的郭先生(卒于咸通十三年,即公元 872 年)。

猃狁人民犷悍

《大唐故郭公墓志之铭》

【译】猃狁族(古代北方民族)人民民风粗犷凶悍。

接下来,我们召唤出一位生活在公元前 400—公元前 320 年的老先生。鬼谷子!

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

《鬼谷子》内楗第三

【译】善于变化的,要详细了解地理形势,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天道,化育四时,驱使鬼神,附合阴阳,牧养人民。

接下来,有请墨子(公元前 4 世纪 - 公元前 5 世纪)。

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 皆欲国家之富 人民之众 刑政之治。

《墨子》·尚贤下

【译】当今掌握国家政权的王公大人都希望国家富强、人口兴旺、刑法治国。

最后,最后,答主决定祭出一本大杀器。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下图 《诗经》(公元前 11 世纪至前 6 世纪诗歌集)

谨尔侯度 用戒不虞

《诗经》大雅·抑

【译】治理国家安定人民,谨慎你的法度吧,以此告诫发生意外出现不测。

小结一下,

日本古籍中最早可考的“人民”出现于公元 1100 年左右。

中国古籍中最早可考的“人民”出现于公元前 11 世纪至前 6 世纪。

相差1700-2200年。

至此,“日本人发明了人民”这一命题为真只剩下一种可能,

那就是距今大约 3000 年前日本人发明了“人民”这个词,然而他们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写出来,一直憋了 2000 年,终于在公元 1100 年的时候舍得用了一次。

然而这种荒诞的假设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汉字从中国本土传至日本是在公元 3 世纪左右,即弥生时代末期古坟时代初期。

《诗经》的年代距离日本进口汉字近千年以上,试问没有汉字怎么可能造出汉字词语?

所以,“人民” ,MADE IN CHINA。

(由叶嘲风这位朋友提醒《汉语外来词词典》也没有认定“人民”为外来词,文末详述)

三,“共和国”?,“共和”+“国”!

这个谣言还有一个语法知识上的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里有 4 个词。

从中文角度讲,“共和国”是一个由“共和”和“国”组成的合成词。组成合成词的词素往往是可以单独成词的。“共和国”就是个例子。

从日语的角度讲,即便是根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的词语单位认定标准,也很难一口咬定“共和国”是一个词语,“共和”这个词的现行概念是从“republic”来的(第五小节详述),精确来讲它是由“共和“与”国”二词构成。

四,中国的“共和”不是第一次了

先打脸,再废话。

召公 周公二相行政 号曰 共和 

《史记·周本纪》

【译】召公,周公二人参与执政,国称“共和”。

这段记载的历史背景是,西周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逐逃离都城镐京(现西安长安区)。诸侯们拥戴共伯和为天子取而代之,天子令召公、周公二人参与治国。

所以,在西周的“共和”政体中,国家中并不存在世袭制的国王,而是通过国家中有权者的推选。换而言之,在西周“共和”中,最高领导人的选举权不在民众手里,而是由处于社会金字塔上部的人进行推选。(这里不再展开,请各位看官联系现实,自行脑补。)

其次,对于西周“共和”的在中华文明历史上的意义,历史名家,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的刘乃和教授这样评价。(黑体为笔者注)

共和行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共和元年即公元前 841 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意义重大,开创了中国历史准确纪年,此后中国的历史脉络清晰,一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记载。正是这件事让我们能够上溯几千年而不迷惘。在此之前,我国的历史只能是传说,时间脉络十分模糊,只能够通过文物考古追溯,准确性是不够的。所以说,共和行政,无论这个“共和”指代的是什么,总是对中国的历史起了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

如此一来,“共和”一词有两大意义值得放入国名。

一,非世袭的推选式政体,二,中国历史的里程碑式标志。

请问,还有比“共和”一词切合 49 新中国的国家内涵的吗?

五,为什么会有人说“共和国是日语”?

其实是这样的。

江户时代,日本地理学家 箕作省吾 在翻译英语“republic”一词时十分苦恼,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直到有一天他受了江户时代汉学家 大槻磐渓 的启发:“你看你看,republic 想表达的政治思想不就有点像中国西周的“共和”时期吗?”。

于是,在 1854 年箕作省吾的著作《法窗夜话》中“republic”第一次被翻译成“共和”。后来,中国的晚清的留学生们觉得这个翻译十分切题,便将它带回了中国。

事件过程是,箕作省吾 受汉学家 大槻磐渓 的启发,率先引用中文词语“共和”将“republic”翻译为“共和”而后,当“republic”修饰“country”时,就有了“共和国”这个复合词。

日本人阴差阳错地牵线搭桥,帮助中国人接触了英语的“republic country”这个概念。但以此为理由说“共和国”是日语就完全是子虚乌有。

因为,“一旦 A 国语被 B 国人引用在翻译上使用,则可称该词语属于 B 语”这是一种神逻辑。

在此介绍两个语言学上的概念,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能指说的就是字词语句的书写形式以及发音,所指说的是字词语句的意思。

从能指的角度讲,汉语和日语的“共和国”的字形为汉字,发音为中文式发音(日语的“共和国”的三字发音采用中国隋朝的汉语发音呉音)。

从所指(词意)的角度讲,英语的“republic”对它贡献最大,其次是中文古文。日语的贡献是促使能指、所指二者结合。

所以说,“共和国”是“中日英”三语的语言接触的成果,三方都有贡献,很难界定归属。“共和”是东西文化交汇的共同成果,应该作为中日英语言文化交流的友好象征。于情于理都不应该争其归属。

评论中有位十分认真的朋友叶嘲风为我们翻了《汉语外来词词典》以供参考,非常感谢。

留舫补充说:“我记得以前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虽然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中国,但是意思和现在不一样,所以不是同一个词。现在用的词义是日本人在翻译外文时发明的。”

这种逻辑似是而非,因为词义也不是箕作省吾在翻译外文时发明的,如本小节所述,它来源于英语。)

(另外,中文文献中''人民''的出处上至周朝下至民国粗略计算约有 5000 例,''共和''则有五六百。本人古文功底不及专业人员分毫,如果您是主攻古汉语专业人员欢迎私信讨论,当然,如果您是语言学或者「日本語学」的本专业人员也请随时交流。)

参考资料

中文资料

刘乃和 2012《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海豚出版社

周礼·地官司徒·封人 / 均人译文

日语资料

穂積陳重 1854『法窓夜話』岩波文庫

著者不明 约 1100 『今昔物語集』岩波文庫 池上 洵一 (編集)

图片来源

国宝・今昔物語集(京都大学附属図書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