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哈尔滨陪老保姆订单量年增三成

新浪综合

关注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何照顾好这一“宝”成了越来越多家庭最大的难题。于是,家政公司的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接待室里的沙发要等位才能排上,为了给老爸老妈找个靠谱的保姆,不少人一趟趟大老远跑来见保姆,一个个地谈……部分优秀的保姆被雇佣周期很长,三五年不能“接下家”,这也让人大呼“这年头,好保姆比好对象难找”。

3000多人的陪老保姆队伍相对3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是1:100的比例,注定了这个行业的金贵与稀缺。本报记者对哈市家政市场进行调查,就价格、资质、用工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整体梳理,采访了有代表性的老人、家属、保姆,听听各方的心里话。

现状

订单量一年涨三成 月薪4000难觅可心保姆

“家里两位老人一位88岁、一位89岁,一位半自理、一位还能自己扶墙上厕所。想找个24小时、业务强、有经验的护老保姆。”这样急求保姆的电话,哈市每家家政机构每天都能接到很多,还有等不及家政公司“回电”的市民,直接杀到介绍大厅,看能不能直接“逮到一个”。据说更壮观的景象是,市内一家家政公司春季第一期“护老保姆”培训班刚结束,拿到资格证的40多名护老保姆就被“一抢而空”。

62岁的周女士和大哥,已经分别在好几家家政公司做了登记,她说,只要一接到能和保姆见面的电话,无论当下有多忙,她都会“飞奔”过去。这么努力就是为了给90岁的老父亲找个可心的保姆。周女士自称要求并不高,她和父亲住一个小区可以每天负责买菜送水果,保姆只需照料父亲日常起居、一日三餐,加上简单打扫室内卫生。一个多月了,她开出的月薪从3200元涨到3500元,又从3500元涨到4000元,依然没有找到可心的保姆。

市妇联家政中心主任周晓冰很有感触地说,近几年,居家养老护理员的需求量,每年都呈递增趋势。从去年3月份到现在,就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30%。工资涨到了均价三四千元。目前护老保姆基本全部是24小时,护老保姆照顾完全能自理的老人价格2200元起,照顾半自理的老人价格是2700元起,照顾失能老人的价格是3300元起。

春节后,护老保姆已成家政市场第一抢手的“工种”,每天平均百余个家庭急切寻找能照顾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老员。

原因

“老老人”愿“守家养老” “小老人”照顾吃力

前几年月嫂火,再往前推,是计时保洁火,谁想如今却是当年不被看好的护老保姆火了。原因到底在哪?

“88岁的老母亲和90岁的老父亲前几年身体还算硬朗,可现在,走路、上厕所还能自理,三餐却已经不能做了,老人年龄大了,也开始糊涂。单独生活我们儿女不放心。”67岁的许先生已经在家政公司做了“急求”保姆的登记。家里兄妹三人,作为长兄的他年逾七旬,心脏做了支架,还有严重的糖尿病;二妹妹在外地带孙子;前段时间一直是62岁的小妹妹两头跑照顾父母,可年后天冷路滑,又摔了一跤骨折了。三兄妹都已步入老年人行列,照顾父母实在力不从心,只得寄希望于家政。

78岁的于宏保脑梗后,在话都说不清楚的情况下,特意让子女拿来笔纸,用还能动弹的左手写下“死也不去养老院”,一句话打消了子女奔波好几天为他物色的条件好、具有医养结合特色的养老院的想法。老人们身体不如从前,对家更加留恋。新吉社区王主任深有体会,社区内800多名老人,九成以上都是在家养老,不愿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环境。

报达家政总部职介经理付守伟告诉记者,生活条件好了,长寿老人也越来越多,八九十岁老俩口都健在的家庭不少,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并试着让保姆走进自己家。大部分失能需要人照顾的高龄老人,其子女也大部分都60岁以上。这些“小老人”本身身体也不太好,长年累月地照顾“老老人”自己身体根本吃不消,因此他们很想给父母雇一位专业护理员。另外,现在还有一部分失能老人的子女是独生子女,脱不开身的工作、襁褓中的幼儿,让这些第一批独生子女既不能24小时守在床前照顾病中的父母,也没有兄弟姐妹能“打替班”。

矛盾

“半年换4个保姆”演变为“互炒”

保姆现在往往被称为“家庭新成员”。相处好的,几年甚至十几年都在一家做,送走一位老人,还要继续照顾另一个。56岁的李秀华就是这样的保姆,即使离开这个家,家属也“追着”将锦旗送到了家政公司。可雇主与保姆之间矛盾依旧存在,雇主难满意,保姆也有一肚子委屈,如今由“单炒”演变为“互炒”。

在哈市家政圈里,王女士是个“名人”,半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为患有小脑萎缩的母亲换了4个保姆,理由很简单,她们的专业度都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第一个保姆干活是麻利,也很热情,可就是太“糊弄”。洗菜时基本放水里“过”两遍,为老人手洗线衣线裤也是洗得不干净。

第二位保姆挺新潮,刷微博转朋友圈都会,平时休息时候赶紧拿出手机刷一会儿。晚上关灯后还要和亲朋好友“微”上一个小时,黑暗中手机屏幕发出刺眼的光,和“嘀嗒嘀嗒”的微信提示音,让本来睡眠质量不怎么好的老母亲更睡不着了。

第三位照顾老人也很有经验,最重要的是嘴很甜,说话幽默风趣,把老太太照顾得舒心高兴。可在第三个月工资刚结算清时,保姆以王女士母亲挺累人为由,提出每个月涨500元。

第四位性格有点木,太严肃,老太太生病本就心焦,保姆不劝解说话还总像训人。

当然现在说“拉倒”的,不仅是雇主,还有保姆,由以前的单炒变成了现在的“互炒”。道里区顾乡某家政公司的陪老保姆曾大姐有着7年的工作经验,她说春节前刚上岗一个月,她就主动提出干不了,原因是雇主的要求自己做不到。雇主家擦桌子是用六块抹布,要求保姆擦时,要将六块抹布按着功能、顺序依次搭在胳膊上,擦桌面是干、湿各一块,擦桌角一块,擦桌腿一块,擦桌脚两块——第一遍一块、第二遍一块。

除了生活习惯,保姆主动提出不干的原因最主要是伤了自尊。有的雇主家午饭只做一个土豆,保姆根本吃不上两口菜;有的保姆过了十多天才发现,自己和老人的房间里被家属安装了摄像头。

出路

家政公司加紧陪老培训 盯上护老“蛋糕”

在报达家政职介部,记者看到保姆登记处对于每位来登记的保姆需要出示的“标配”——健康证和资格证。前来找保姆的雇主问的第一句也都很内行“有经验吗?”“有资格证吗?”

家在牡丹江的刘丽娟,在哈市当陪老保姆已经5年多了,目前已考了两次资格考试,刚刚又从初级晋了中级。培训费算下来花了差不多有3000块钱,对于家境本不是很好的刘姐来说,这钱是她咬牙拿出来的。“这事不是光用嘴能忽悠过去的,你有没有那本事,一到用户家,一上手人家就能看出来。”刘姐说,为了能在竞争中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大部分同行都能想通自掏腰包花钱培训。

家政公司之间也在培训上“较了劲”。龙妹家政负责人马胜男告诉记者,陪老保姆这块“蛋糕”早就被盯上,现在培训是平均每月一次,每次培训三四十人,还没结业,好学员就被人“耗下了”。

市妇联妇女培训学校培训科工作人员介绍,从去年起,为了方便农村女性就业,特意带着培训课堂直接下乡培训,结业合格的可以获得《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前几年主动掏钱报名学习的人,几乎一年也没几个,可近两年却不一样,每期都是爆满,而且有不少男同志,还有一些资历老的陪老保姆主动报了将近2000元一期的专家课程。

作为“医养结合”护养院的领军者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爱心护养院,从去年到现在,接了100多名哈市几家大型家政公司送来培训的陪老保姆。护养院主任刘丹娜告诉记者,现在家政非常重视培训,直接将课堂搬到了护养院,由医生、护士手把手传授,从给失能老人翻身、拍背、换尿垫、打流食、吸痰,到常见病护理、心理慰藉、临终关怀等纳入培训中,将更专业的护理通过保姆带入家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