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老师在家上网课,一堂课讲完麦克风没关,尴尬的一幕出现了…

新浪新闻
抠书抠本抠橡皮
就是不给你学习
陪孩子上网课的家长们
你们最近还好吗?

在青岛
有一家三口
在居家网课的日子中
把家和学校都浓缩进了
90余平方米的空间

书房争夺战
清晨6点,童云飞揉着眼睛翻了个身,戳醒一旁的妻子刘娜。
大学毕业后走上三尺讲台,每天6点半之前起床,已然是童云飞固定的生物钟,赖在床上反倒有些不习惯。
时间还早,夫妻俩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惊扰到熟睡中的儿子。
童云飞和刘娜同为青岛六十八中老师,他教高三生物,同时兼任级部主任,妻子则是高二语文老师。

7点10分左右,童云飞习惯性地坐到电脑前,打开教学管理云系统,开始了线上的巡课。
每进入一个班级直播间,便输入一次账号和密码,全年级15个班巡视下来,花了20多分钟,是平时线下巡课的一倍时间。
“今天我在书房上网课。”居家网课的这段日子,三口人经常说着同一句话。书房是最佳的网课环境,自然是必争之地。
3月21日,刘娜网课安排最集中的一天,上、下午共有三节课,占据了上课时间早的优势,帮她提前锁定了书房的席位。
这也意味着,丈夫和儿子得主动回避,老老实实转战其他房间。
最先从书房争夺战中退出的,无疑是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小家伙的网课内容丰富,尤其体育、音乐等,免不了蹦蹦跳跳、放声歌唱。
这样一来,书房空间反倒显得有些局促,只能“发配”到客厅。
儿子卧室有一张书桌,对于他这个1米8的大高个来说,空间虽然显得局促,倒也影响不大。
“每次争抢书房,多数是我胜出。”
“这么多天下来,他现在可自觉了,只要我去抢,基本就是我在书房。”
实际上,只要刘娜想在书房上课,童云飞便会主动让出来。说起这事时,刘娜哈哈地满溢出幸福感。

一连串的“问号”
从线下切换到线上,夫妻俩原本以45分钟一节的课时,如今压缩成了30分钟。
调整似乎仅限于此,线上线下课程衔接同步,早晚自习也一节不落,可担心无时无刻不在。
“今天巡课看着一切正常,没有线上搞怪的学生,都在认认真真地听讲,跟着老师二轮复习。”
“这些高三孩子不容易,刚上高一一次居家网课,到了高三都高考倒计时了,结果又来一次居家网课。”
晚上9点左右,结束又一轮线上巡课,童云飞长舒了一口气。
距离高考仅剩70来天,大家在压力之下也透着些许无奈。
“一轮复习效果到底怎么样?学生在全市是什么位置?哪些知识点还需要强化?”
一连串问号在脑海盘旋的同时,童云飞更忧心的是,“网课是否影响学习效果?同学们能及时调整进状态吗?居家学习自律性如何?”
师生不在彼此身边的最初几天,童云飞尤其忐忑。网课需要学生开摄像头,主要拍摄书和手的位置,就怕学生不按要求执行,看不到他们的学习状态。

“现在高三了,学生长大了,懂事了,主动了。”在童云飞眼中,学生不必再催着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的兴致高了,就连家长都更加默契了,及时反馈着孩子的网课状况。
3月14日第一天开网课,童云飞巡课发现有个学生用布偶挡住镜头,一时看不清到底在没在,赶紧跟上课老师发微信:“这个学生挡了镜头,赶紧提醒提醒,看什么情况?”
“孩子调皮了一下。”上课老师回复时,镜头里也露出了学生正安静做题的画面,童云飞才稍稍放下心。
网课节奏比平时要快,老师和学生追着时间向前跑。
跟学生线上交流时,童云飞能感觉到一股焦虑,“什么时候可以回学校?”“盯着手机上课快看吐了!”学生忍不住吐槽,童云飞课上一遍遍地安抚。

“你感觉今天效果怎么样?”夫妻二人在家更少不了交流,孩子们正处于成绩提升黄金期,童云飞就怕在网课阶段懈怠下来,怕网课会影响他们的心态。
如何了解学情,是两人共同的焦虑所在。

设了4个闹钟
三口之家的网课,童云飞用“鸡飞狗跳”,形容着最初的抓狂。
除了自己要授课,两口子还得盯着儿子的学习,“每天都觉得心里有事,甚至有时候顾不上他。”
与高中学生的网课不同,小学生上课时间较零散,一节网课拆分为上下段,上半段20分钟,下半段15分钟,中间留15分钟休息。
毕竟孩子年龄尚小,上网课难免分神,经常错过开课时间,刘娜为此在手机上一口气设置了一排闹铃。
第一个闹铃是早晨8点,准备10分钟晨读;
第二个闹铃是8点20分,提醒儿子8点半上课;
第三个闹铃是9点半,儿子完成了亮眼操,开始准备第二节课;
第四个闹铃是10点35分,经过了眼操、体育活动,提醒在10点40分上课。

只有闹铃还不够。刘娜的电脑上安装了两款软件,一个是她语文课的直播软件,另外一个便是儿子的网课软件。
只要儿子的网课一上线,电脑桌面立马会弹出对话框,提醒帮孩子打开视频。如果夫妻俩都在忙,未注意弹窗信息,就基本宣告儿子的网课要迟到了。
耽误了儿子网课,刘娜心里不免感觉内疚,可转头看到儿子玩得正嗨,就跟没事人一样,这种内疚顿时变成无奈,对着儿子就是一通抱怨:“三年级了还弄不好网课,还得靠爸爸妈妈替你盯着……你赶紧回学校吧,我还能清静清静,就不用管着你了。”
一听这话,儿子觉得冤枉,嘟囔着进行反驳,“你总说我!本来就没弄明白,还总是挨批评。”
那一副委屈的模样,让刘娜看了又想笑,“你应该早晨7点上课,一直到晚上7点下课。”听到这话,儿子一扭头,不吱声了。
“他还是愿意在家上课,毕竟爸妈就陪在身边,也不被局限在座位上。”是老师也是母亲,刘娜其实非常理解儿子的心思。

立下“新家规”
三个不同的空间当中,回荡着不一样的声音,三人彼此间也形成一种默契,只要一个人在上网课,其他家庭成员的动作就得小心翼翼,或者干脆不去打扰。
有时候看儿子上课,童云飞忍不住想,儿子的网课有唱又有跳,这个课堂似乎更欢乐,反观他和妻子二人,则是天天围着题目、分数打转。
为上好每一节网课,夫妻俩总是严阵以待。只要出现在镜头前,童云飞就穿得很利落,一边在手写板上写板书,一边滔滔不绝地讲解,有一股线下上课的劲头,“甩开膀子讲更有感觉。”
儿子好奇爸妈上网课的样子,偶尔偷偷地推开一条门缝看,一副古灵精怪的模样。
就在几天前,他一下推开了刘娜房门,虽然轻轻地喊了一句“妈妈”,可声音还是传进了麦克风,引得正在线上听课的同学笑起来,还一个劲儿地嚷着“带他跟咱一起上课……”
刘娜觉得不好意思,只能连连回应说:“不用不用,他还有自己的课。”

摄像头和麦克风实时开启,时间一长,让三人在家的行动自然而然形成了“规矩”,“如果要进房间拿东西,先是轻轻地推开房门,指一指电脑摄像头,询问是否正在开着。倘若处于关闭状态,那就大摇大摆进入,否则就得轻声地关门,避免干扰正常课程。”
至于下课忘记关麦克风,这种现象虽然极少发生,夫妻俩还是会互相提醒,这也是家里的“新规矩”之一,毕竟遭遇过一次尴尬。
就在刘娜上网课的第一个周五,从7点50分至8点20分,激情十足地讲完一堂课,恰好赶上外出的童云飞进家门,“老公,你回来了……”便意犹未尽地跟老公聊起天。
不一会儿,刘娜的手机微信就震起来,打开一看,全是语文课代表的信息,定睛一看,是告诉自己忘了关闭麦克风,刚刚夫妻俩的对聊,成了一场线上直播。还好,当时多数学生都已经退出了网课直播间。
“网课时间短、任务重,有时候讲课正起劲,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下了课又去看学习安排,就把关麦克风的事抛之脑后了。”此后,一家人立下了这条规矩,下课嘱咐一句——“及时关闭设备。”

指日可待的日子
早日回归校园,这是三口之家的心声,也是众多学生的期待。
童云飞有时会忍不住想,在学校上课的日子至少打心底有一种踏实感,有一种陪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感。
“我就是要吃好吃的!”儿子开始表达抗议,餐桌上就一个菜,一人一碗米饭。
3月21日,童云飞仅有一节网课,11点5分到11点35分,这节课在一周之前就跟学科组进行了集备;刘娜上午两节课,第一节9点20分至9点50分,第二节10点20分至10点50分,课后还有一番总结。
夫妻俩此前约定谁先下课谁做饭,可当天筹备午饭的时间有点来不及了……

平日里,两口子总有一个在早晨提前到校,午饭又都在校解决,全家每周只有两三天能凑齐吃晚饭。
现在,一家人居家网课,按照小学上课时间表,儿子下午三点多放学,可夫妻俩都还忙着,小家伙只能坐在客厅写作业,或者干脆到小区里玩耍锻炼。
儿子突然提出了一个想法,“要做家里第三个炊事员”,这有点让夫妻俩喜出望外,干脆地答应了下来。
趁着没有网课的空当,刘娜指导儿子做起了西红柿炒鸡蛋。
从来没有使用过打火灶,调料的剂量也没有把握,更不知道如何掌握火候,看着儿子手忙脚乱,又拒绝她上手的样子,刘娜只能哭笑不得地干着急。

当这盘西红柿炒鸡蛋端上桌,夫妻俩可是给足了面子和鼓励,直接一个风卷残云。
对于工作忙起来顾不上儿子,童云飞和刘娜也做了反思,当儿子想跟俩人亲近的时候,实质性的陪伴没做到位。
“什么时候可以回学校?”
“上网课的日子早点结束吧!”
这是最近童云飞
听到最多的学生咨询
就连儿子也开始盼着与同学重聚
回到可以嬉笑打闹的校园
“回去的日子,
应该指日可待了。”
童云飞在线上回复道
-------------------------------------
来源: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