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宝越南,落子新加坡,东南亚凭什么吸引李嘉诚?

知讯
94岁的李嘉诚目光依然锐利,这位曾经的亚洲首富,在过去十年,将投资重心在欧洲转了一圈之后,终于回到了亚洲,这次瞄准的是经济正在崛起的东南亚。
李嘉诚旗下风投基金在新加坡成立了办事处,这也是维港投资首次在香港以外设立办事处。
维港投资派遣了多达10名员工常驻新加坡,其中包括专注于交易执行的高级投资经理Jacky Li和投资组合策划人Jeffrey Ho。他们将帮助维港投资在东南亚地区寻找新的交易,并协助维港投资支持的公司在亚洲扩张。
除了投资,李超人也从房地产入手,大力押宝越南,旗下长江实业集团和越南本土龙头企业万盛发集团合作,引入高端房地产项目,涵盖住宅、办公室、商业中心、娱乐等业务,同时发展大型基建项目。
如今的越南,经济增长速度快,人工和土地价格相对便宜,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大批新兴的中产阶级迅速崛起,也激发了对中高端房地产的需求。李嘉诚在东南亚布局房地产,几乎是将其在中国国内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方法又践行了一遍。
01
落子新加坡,辐射东南亚
布局东南亚,是维港投资的重要落子。
常驻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的维港投资组合策划人Chris Liu透露,维港投资已在东南亚地区注资大约23个投资项目。在新加坡设立办事处,能够帮助维港投资更接近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选择合适的投资机会。
Chris Liu还表示,已有超过1亿美元资金部署在澳大利亚投资项目中,东南亚可能获得更高额的交易资金。维港投资还将在新加坡高校招募员工。
早在2021年初,李嘉诚的红颜知己、维港投资创办人周凯旋就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维港投资将把东南亚市场作为投资重点,尤其是该区域内最大的市场印度尼西亚。
2021年时有媒体报道,维港投资联合东南亚头部风险投资公司Alpha JWC,一年内就在印度尼西亚“挥金”2.1亿美元,垂青了在线券商Ajaib、咖啡连锁店Kopi Kenangan和胶囊旅馆运营商Bobobox。
而今年1月,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与印尼电信运营商Ooredoo Group完成合并,成立了印尼第二大电讯商Indosat Ooredoo Hutchison。
如今,布点新加坡的维港投资,又成了海外企业与新加坡政府牵线搭桥的“媒人”。
在维港投资的帮助下,其投资的两家澳大利亚公司,医疗保健人工智能平台Harrison.ai和生物科技公司Loam Bio,得以与新加坡政府机构和国有投资者接触。
维港投资还计划在今年10月,在新加坡办事处举行两年一次“Techcracker”活动,届时其投资组合公司的创始人、共同投资者都将前来参与。
为什么选择新加坡?
答案显而易见,新加坡是东南亚的金融中心,也是东南亚的国际贸易中转站。这里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营商环境还很优渥,大批国际企业在此设立区域总部。
Chris Liu表示:“与香港相比,新加坡在连接东南亚地区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淡马锡等共同投资者都在这里。而澳大利亚在地理位置距离上离亚洲太远,不能作为区域中心。”
目前,李嘉诚旗下地产旗舰长实集团已经参与开发了新加坡的滨海湾金融中心、商业发展项目One Raffles Quay、豪华住宅The Vision等多个重要项目。
事实上,已有多个中国巨头将新加坡作为其亚洲其他地区业务发展的基地。除了早已深耕多年的腾讯阿里,字节跳动也加入了新加坡投资热潮,海底捞则将第一家海外分店开在了新加坡。
此外,戴森公司(Dyson)创办人戴森、Facebook联合创始人Eduardo Saverin、谷歌联合创始人Sergey Brin等名人巨贾都在新加坡设立了家族办公室。
02
从房地产入手,押宝越南
2010年到2019年期间,李嘉诚重金投入英国市场,项目遍布港口码头、电力能源、医疗等重要行业。
在李嘉诚拿下英国30%电力市场、25%天然气供应市场、7%供水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英国码头以及超50万平方米的土地资源后,市场开始高呼“李嘉诚要买下整个英国”。
但2020年起,李嘉诚开始大手笔卖出英国和欧洲的资产,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便是英国电网公司的出售交易。市场分析人士猜测李嘉诚主要考虑到了英国脱欧及疫情对欧洲整体经济的影响。
如今,李嘉诚要将英国资产出售的资金,投入到新的“世界工厂”越南。
据越南媒体报道,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集团通过越南本土龙头企业万盛发集团,和日本的欧力士集团一同和胡志明市市长潘文迈进行了会面,共同商讨在胡志明市的投资事宜。
而李嘉诚在越南的投资举措似乎有点“保守”。
长江实业集团总裁赵国雄承诺,长江实业将致力于把胡志明市打造为金融和技术的战略中心,与万盛发一起引入高端房地产项目,涵盖住宅、办公室、商业中心、娱乐等业务,同时发展大型基建项目。
节节攀升的房价,或许是吸引长江实业的重要因素。胡志明市,被称为“中南半岛小上海”。作为越南的经济中心,这里居住着约1200万人,而这里的房价也处于越南全国之首,据报道,胡志明市第1郡核心区的豪华项目价格超出了2万美元/㎡。
巧合的是,越南首富潘日旺与李嘉诚的经历颇为相似,都是房地产大亨。
身家已超过70亿美元的越南首富潘日旺,在乌克兰靠速食品牌Mivina赚取了第一桶金,2001年回越南发展,一举称霸了越南房地产行业。旗下地产开发集团Vingroup,早年专注于酒店、豪华度假村、海滩别墅、水上乐园和高尔夫球场等旅游娱乐地产项目,胡志明市地标塔81大楼也是Vingroup旗下资产。
而李嘉诚本人,曾在钟表店做助手、在五金厂做销售,后来在香港房地产沉寂之时,凭借独到的眼光,他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并在经济复苏之际高价抛售房产获利。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于1972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如今已成为香港规模最大的地产发展商之一。
如今的越南,如同十多年前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人工和土地价格相对便宜,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大批新兴的中产阶级迅速崛起,也激发了对中高端房地产的需求。而长实集团所选择的合作伙伴万盛发集团,则是越南国内地产界的头部企业,两大房地产巨头牵手开发越南的房地产,或许是一个积极信号。
03
东南亚市场吸引力在哪?
东南亚,一直是中国企业和资本出海的热土。
在这片热土上,诞生了Grab、GoTo、SEA、Lazada、J&T、VGN等多家独角兽公司。这些公司要么是中国巨头投资,要么是更为直接的“中国模式出海”。
如“东南亚小腾讯”Sea不仅商业模式对标腾讯,其成长也与腾讯的支持密不可分;J&T极兔的创始人李杰曾经是OPPO印尼主理人;印尼电商独角兽Bukalapak身后站着蚂蚁集团和新希望集团;今年4月上市的印尼科技独角兽GoTo获得过阿里、京东的支持……
人口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关乎一个国家的命运。东南亚地区,生活着约6.5亿人口,他们的平均年龄仅在30岁左右。人口结构带来的优势,给东南亚市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软银老板孙正义著名的时间机器理论指出,利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的差距,在相对先发的国家发展某项业务,待商业运作成熟之时再将该业务的发展经验带入相对后发的国家,拷贝商业成功模式,如同驾驶着时光机器回到了几年前。
在欧洲、日本老龄化严重,中国人口红利见顶的当下,东南亚庞大的年轻人口显得尤为可贵。
在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达到了70%东南亚地区,短视频、直播、网约车、外卖、跨境电商等各种新的服务受到用户喜爱。如同多年前的中国,伴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和高科技公司迅速崛起。
廉价劳动力则是另一个优势。随着东南亚工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宝马、宝洁、苹果等品牌将工厂从中国搬迁到了东南亚地区。
除了人口红利,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也在进一步发展中。
数据显示,2021年印度尼西亚GDP约为1.19万亿美元,依然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个GDP超过万亿美元的国家。而2021年,中国GDP为17.73万亿美元。可以说东南亚市场就是“十年前的中国”。
另外,在疫情之下,印尼仍保持着较高的GDP增速。2021年印尼GDP实际增速达到了3.69%,预估2022年印尼GDP增速维持在4.5%-5.3%。
当东南亚新的中产阶级崛起,其房地产购买能力不容忽视。李嘉诚在东南亚布局房地产,几乎是将其在国内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方法又践行了一遍。和李嘉诚一样,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对东南亚地区的房地产生意也很感兴趣,旗下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与东南亚房地产独角兽PropertyGuru完成业务合并,并于今年3月22日在纽交所上市。
各方面都可以看出,在李嘉诚这里,东南亚市场是未来必须抓住的机遇。
相关新闻(证券时报网)
李嘉诚又要“杀回来”?
李嘉诚的突然现身,令广州2022年第一轮土地拍卖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近日,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盯上了位于白云新城的一块优质土地,出价23.6亿元,不过未能将该地块收入囊中。
作为全球房地产首富的李嘉诚,其投资的一举一动,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风向标之一。尽管此次未能成功拿下上述地块,但其罕见现身内地土拍市场的信号,令市场“浮想联翩”。李嘉诚的这次试探性竞拍,是否嗅到了内地楼市触底的信号?
李嘉诚的试探
李嘉诚罕见现身,嗅到了什么?
广州2022年第一轮土地拍卖引发市场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罕见现身其中。
据最终的拍卖结果显示,本次拍卖的18宗地块中,有15宗底价成交,2宗溢价成交,1宗流拍,出让成功率接近95%,合计进账341.4亿元。

图片来源: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
其中,位于白云新城的空港大道中地块,是本次拍卖中最抢手的“肥肉”,不仅吸引了保利、越秀、中海、华发、华润、广州城投、粤海、珠实等一众“国家队”,甚至连在内地“消失已久”的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地产也参与其中。
这场竞拍刚一开始,和记黄埔便率先出价23.6亿元,但后续,和记黄埔因并未跟进加价,未将该地块收入囊中。
在持续数天的激战后,中海地产以27.2亿元+住宅自持比例9%拿下了这块炙手可热的土地,成交楼面价达34500元/㎡,溢价率15%。
尽管李嘉诚没有成功拿下该地块,但他罕见现身内地土地拍卖市场的信号,令市场“浮想联翩”。
有分析人士认为,以李嘉诚此前的投资风格,投资决策都非常谨慎,此次参与广州土拍,或许是一次试探,也可能是对内地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态度发生了转变。
另外,广州克而瑞首席分析师肖文晓表示,缺席许久的和记黄埔突然出现,应该是看到了某些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李嘉诚还在越南市场进行了试探。据越南媒体报道,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集团通过越南本土龙头企业万盛发集团,和日本的欧力士集团一同和胡志明市市长潘文迈进行了会面,商讨了投资事宜。
另外,公开资料显示,长实集团在新加坡已经开发了6个项目,包括新加坡著名的滨海湾金融中心、位于新加坡商业中心的商业发展项目One Raffles Quay,豪华住宅The Vision等。
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否预示着,李嘉诚正在重新审视亚洲地区的投资机会?
李嘉诚突然“变了”
复盘李嘉诚过去10年的投资不难发现,自2013年以来,他便持续抛售内地的房地产类项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资产有:
2013年连续出售了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上海东方汇金中心,回笼资金超过112亿港元;
2014年11月,李嘉诚再以39.1亿元的价格出售了重庆大都会项目;
2016年10月,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公告,以200亿元的出售了上海陆家嘴的“世纪汇”综合体,成为了李嘉诚在内地抛售的最大一笔资产;
2019年10月,长实集团以超过40亿元的交易总价向融创中国出让大连(楼盘)西岗项目;
2021年7月,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出售位于四川成都的南城都汇商住项目部分股权,预计获益38亿港元;
2021年9月,老牌港商—希慎兴业(00014.HK)公告称,以35亿元收购李嘉诚家族的长江实业旗下位于上海的世纪盛荟广场。
据长江和记和长实集团公布的2021年年报显示,长实集团的中国内地土地储备仍在继续下降,较上一财年再降400万平方呎。
而在出售内地资产的同时,李嘉诚持续下注欧洲、“抄底英国”,投资项目遍布了港口码头、电力能源、天然气、医疗等行业,外界一度感慨李嘉诚这是要“买下整个英国”。
凭借着持续大手笔投入,李嘉诚家族几乎控制了全英国30%的电力、超过7%英国人口的饮水、1/4的天然气供应。另外,李嘉诚还是英国最大电信运营商的大股东,连英国最大的连锁酒吧也被其收入囊中。
但自从2022年以来,李嘉诚似乎“变了”。首先是,今年3月,据彭博社报道称,李嘉诚家族计划出售旗下英国最大配电公司,交易估值可能高达150亿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260亿元)。长和系公司3月4日在一份联合提交给香港证券交易所的文件中表示,未具名的各方已表示有兴趣收购其在UK Power Networks持有的部分或全部股份。
随后又传出,李嘉诚家族抛售其位于伦敦的写字楼的消息。3月11日,长实公告,出售位于英国伦敦金融城核心地段的瑞银集团伦敦总部大楼,交易代价7.29亿英镑(约合人民币60.33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李嘉诚逐步撤退的背后,或许是嗅到了潜在的风险信号。其一,便是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当地时间5月5日,英国央行再度加息25个基点至1%,自去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已连续加息四次,这对李嘉诚持有的大量不动产投资而言,必然是利空的;此外,俄乌局势导致欧洲经济前景黯淡,可能也是李嘉诚撤出部分资产的重要考量之一。
作为商人的李嘉诚曾经说过:做生意有买有卖再正常不过,全是出于市场和经济情况而做出的决定。
嗅到了什么?
今年4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2胡润全球房地产企业家榜》显示,李嘉诚家族以2050亿元的身家,再次登顶全球房地产首富,超越老对手李兆基。
而作为首富的李嘉诚,其投资的一举一动,一直是外界强烈关注的风向标之一。当前,市场更关心的是,抛售欧洲资产套现的巨额资金将会流向何处?
其实,过去2年间,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演了残酷的大洗牌,高杠杆、高周转率的激进房企一度都出现了资金链危机,众多头部民营房企已经在土拍市场消失许久,在土地市场上的购买力大不如前。
而在2015年内地楼市高涨时退出的李嘉诚,避开了这一波房地产周期调整。与此同时,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持有充沛的现金流,且杠杆率已降至历史低位。
据瑞银集团发布的报告显示,长实集团自去年6月出售多项资产后,净负债率可能已从去年6月的13.3%,大幅下降至如今的0.3%。从双位数大幅下降至不足1%,这在长实乃至港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另外,据长江和记的最新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其综合现金和可变现投资合共1613.6亿港元,净负债率为20.3%。
因此,李嘉诚悄然现身广州的土拍市场,瞬间成为了市场热议的焦点话题,是否嗅到了内地楼市触底的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利好政策频繁落地。2022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除此以外,一行两会也发声支持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据证监会网站5月4日消息,近日,证监会召开专题会议指出,积极支持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研究拓宽基础设施REITs试点范围,适时出台更多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4月29日以来,至少包括河南洛阳、广东东莞、湖南株洲、广东惠州、广东中山、湖北黄石、江西上饶、四川乐山、江苏连云港、广东梅州、江苏无锡、湖北天门、湖南岳阳、江西赣州、江苏徐州、浙江嘉兴、江苏镇江、安徽马鞍山、湖南长沙等19城发布或开始执行取消限购、限售等楼市新政。
来源:融资中国、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