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意外,中国老年人才网闪现38岁“老年人”
老年人就业会选择哪些行业?8月24日,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才信息库和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启动建设。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多个岗位上网不到一周就已“消失”。8月30日,记者向该网站求证时,工作人员介绍说,由于面向全国招聘效果较好,不少岗位已经没有了。
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求职就业话题越发火热。他们之中,有人需要补贴家用,有人想发挥余热、丰富生活,还有不少人想创业。不过,在“再当打工人”的过程中,他们也因年龄面临一些问题。
求职栏出现38岁的 “老年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浏览该网站时看到,网站栏目有40多个,涵盖老年人关心的各类主题,如各地动态、党课学习、隔代教育、银界网红、退休第一课、老龄图书、防骗常识、双创平台等内容。通过手机注册登录后可以看到求职及招聘的大致情况,但求职人的联系方式只有注册为法人的ID才有权限查看。
9月3日,记者再次登录该网站时看到,目前“求职”信息有110条,“招聘”信息有38条,招聘区域较8月时更为扩大,增加了许多上海招聘岗位。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有趣的是,记者发现该网站吸引了不少55岁以下的人群参与报名,甚至38岁的中青年也来报名。
38岁的周先生求职意向是“医养项目负责人”,从简历来看,他曾做过护理院的项目统筹,有8年多医护机构工作经验,还曾在东莞某医院做过院办主任。
51岁的潘女士从事临终老人心灵呵护工作6年,是专业的义工培训讲师、义工服务领队,她的求职意向是“临终老人心灵呵护”;北京53岁的陈女士从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30多年,持有中级会计师证、驾驶证、早教师证,她想“兼职会计”或是“接孩子上下学”。45岁来自天津的于女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曾在民营企业工作,求职意向是人事经理。
再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求职意愿。65岁的吴先生曾是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求职意向是“物联网相关:数字孪生,传感器数据采集”;成都魏先生66岁,毕业于四川省广播电视大学,开发过电子商务网站,曾在最基层工作,例如三班倒的生产车间、锅炉房、工厂维修车间,此后在通信设备公司工作了10年,积累了许多设计经验,他的求职方向是“产品设计、企业管理、专利申请、数控切割”;来自南京的70岁退休教师殷先生擅长书法艺术,他的求职意向是书法老师。
在招聘端,9月3日,中国老年人才网显示的岗位包括保洁员、厨房助理、中医医师、咨询引导员、项目经理、视频剪辑等。
除专职、兼职外,《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岗位中还出现了“在线兼职”的新形式。北京某中老年人兴趣学习交流平台正在招聘美术、书法、舞蹈、器乐、声乐、美妆等专业的老师,可兼职办公,每周一次线上直播课程。“无论您是年轻老师,还是退休老师,我们都欢迎您的加入。”招聘人员介绍说。
不只求职,还有老年人想创业
上海长寿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主任、原上海市老年学学会老龄产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顾霖从事服务老年人工作15年,一直关注老年人就业,推动老年人创业活动落地,他如何看待老年人就业、创业?
顾霖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说:“我们是公益组织,工作中经常遇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可以从中发现政策短板,再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对相应政策提出建议。”
2019年,顾霖创立了“老当益壮”平台,以“信息对接、政策咨询、保险保障”三个内容来支撑老年人持续就业和再创新创业,弥补市场空白。
很多多才多艺的老人给顾霖留下了深刻印象。“曾有位日托老人原来是木匠,他眼睛不好,就自己‘打’了一个能自动翻页的架子,上面组装了放大镜。我突然发现,我们服务的这些老人身上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传承下去。”
顾霖还发现,很多老年人愿意去做志愿者,这也会发补贴,没有补助也会发放一些生活物资,这更类似临时聘用人员。“这不能算求职,但这群老年人是愿意继续为社会服务来换取部分报酬的。”
(英自海介绍彩蛋文创产品)
顾霖还向记者提到了上海市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绘彩蛋代表性传承人英自海。英自海能在一寸见方的蛋壳上,以白描为底,融合国画元素,布局、构图、上彩、勾勒、点胎,一气呵成,转眼间呈现一方山水。
英自海退休后从事“蛋上画作”事业,经常参加社区、院校等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弘扬传统民间技艺。有很多社会人士邀约他开班教学。后来,英自海办了公司。
“他办公司后有一系列问题,因为他只专注于技艺,但公司需要财务、管理、宣传等事宜,他力不从心,也没有专门孵化老年人企业的园区。现在,我们想做一个平台,为老年科技工作者、老手艺人提供平台对接,实现他们的需求,以年轻人的视角和方式为老年人创业提供‘税务、法务、事务’三种服务。”
顾霖说,老年人就业既要兼顾家庭照料,又要考虑退休前工作场景的延续,往往看似美好,实际难度较大,所以最理想的模式是“离家近”。
而对于老年人的创新创业,顾霖接触过的老年人说过两句话最形象,一句是“这个工作我想再继续做几年”,想继续干擅长的领域;另一句是“我终于退休了,可以干些自己喜欢的事了”,他们想完成年轻时的兴趣和心愿。
顾霖表示:“老年人的经验、技术、见识和韧性值得年轻人学习,更可以帮助年轻人创业少走弯路,所以老少搭档事半功倍。比如,有位心理学老师退休后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招募了很多年轻小伙伴一起创业。”
“老司机”车队:老有所为可贵范本
申城的马路上行驶着这样一批海博出租车,司机们平均年龄62岁、驾龄超30年,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字“海博银辉车队”。从最初发起时的11人增加到现在的33人,最年长司机66岁。他们由劳模驾驶员、党员驾驶员、星级驾驶员、前车队班组长等优秀驾驶员共同组建而成,这支银发“老司机”车队,成为上海“老有所为”的可贵范本。
发起人、海博银辉车队队长王勤国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我是海博公司的支部委员、雷锋车队队长。去年年底我临近退休,我知道那些已经退休的老同事在家没事干,我就询问他们愿不愿意以后继续开车。55岁退休的人其实很年轻,身体也棒,就是出来发挥余热,而且出租行业也面临招聘紧张,正好一举两得。”
王勤国的建议提出后,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赞许。今年1月13日,公司还特别为这支车队举行了发车授旗仪式。
“因为60岁以上的司机不能通过滴滴APP接单,所以我们的客源主要是来自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平台‘申程出行’,以及不会使用打车软件而选择马路扬招的老年人。”王勤国介绍说。
王勤国特别提到,他们这些“老司机”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给新司机每周上一次课。“比如,新手司机不认识路,我们教他们怎么跟乘客沟通,避免服务踩雷。我们希望通过多年积累的优质服务质量、理念,重拾市民对于出租车业务的信心,更希望身体力行,做好‘传帮带’工作,让年轻驾驶员们继续守护和延续出租车营运事业。”
老年人再就业纠纷主要有哪些?
支持老年人再就业,法律保障要跟上。如何完善老年人就业配套?企业、政府应该做什么?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立法研究中心秘书长白耀华调研发现,较多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纠纷案例主要是劳资双方在加班费、带薪年假、未签劳动合同者想赔偿双倍工资、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相关保险缴纳等福利待遇方面容易产生争议和纠纷。另外,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过程中,如果认定劳资双方之间属于劳务关系,单位可以随时终止用工,而不用给予劳动提供者任何经济补偿,很多退休老年人对此在情感上难以接受,也极易引发争议和纠纷案件。
白耀华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解释道,超过退休年龄的再就业老人,其与用人单位的关系通常认定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合同关系,法律风险主要在这个方面产生,即超过退休年龄的再就业老人,在工作期间受伤不属于工伤事故,不按工伤标准进行赔偿。
“对用人单位来说,雇佣超过退休年龄的老人再就业,由于退休人员无法缴纳工伤保险,一旦在工作期间受伤,用人单位须承担雇主责任和赔偿责任。因此,对于用人单位而言,雇佣超过退休年龄的老人也存在一定风险,对此也要引起关注。”白耀华说。
白耀华表示:“国家已于2021年11月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部分省市也制定了配套的实施意见。我仍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制定中老年人就业促进法,通过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的方式建立中老年人才信息库,支持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有力有序促进老年人再就业,为老年人再就业提供法律保障。”
白耀华认为,政府和企业应探索适合老年人的灵活就业模式,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对政府而言,可以增加老年人再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再就业,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体系,防止各类损害老年人就业权益的违法违规事件发生。对企业而言,应消除关于老年人再就业的歧视,用足、用好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为老年人再就业赋能。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