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央视网评|对网暴者必须依法惩处

央视

关注

在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悲剧后,网络暴力正引发众怒,舆论呼吁与道德谴责已无法对之进行有效制约,寄望于网络文化的自发向善更成为奢望。加之流量思维作祟与经济利益驱使,一些平台热衷于推送那些刺激性、情绪性、煽动性的内容,对催生网络暴力形成了推波助澜之势。

不能再任由这一“网络毒瘤”继续野蛮生长、肆意膨胀了,法律该亮出“牙齿”了。尽管我国尚无专门针对网络暴力的单行法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惩治网络暴力就无法可依。

对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我们上有宪法为依据,下有具体细致的规范。《刑法》对有关网络暴力的内容有定性规定,集中于侮辱诽谤罪、寻衅滋事罪、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等条款,“网暴追究刑责”案例甚至写入2022年最高法报告;《民法典》对公民人格权方面的规定亦可作为治理网暴的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部法律都有相关的规定,形成了遏制网暴的法律框架。

法律是治理和惩治网络暴力的最后屏障,也是最有力的武器。面对日益泛滥的网络暴力,我们不能止于“一封了之”,更要一查到底,对网暴者依法惩处,对这一群体形成有力的威慑。在此之前,德阳女医生遭“人肉”自杀案、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等多起恶性事件中被告人均受到了法律的审判,应成为处理此类案件的示范。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全社会要更有效治理网络暴力目前还存在一些短板、不足。譬如,防治责任主体不明确、法律条款分布松散、缺少专门性法律进行规制等等。进一步而言,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还缺乏对网络暴力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规定,也没有列举性的规范方式,这让司法实践中对网络暴力的认定存在诸多技术上的困难。除此之外,取证、诉讼等较高的法律成本也往往让受害者选择忍气吞声,助长了网暴者的嚣张气焰。

基于此,对于惩治网络暴力,短期而言,我们有必要结合我国立法实际和反网络暴力的需要,完善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等有关“反网络暴力”相关法律条款,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形成预防惩治网络暴力的完整法律体系,擦亮“法治利剑”;长远来看,有必要认真考虑采取专门化、体系化的集中立法,从预防、惩处等全链条建立具体化、明确化的规定,让网络暴力无处滋生,让相关网络平台扛起责任,为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央视网评论员)

相关报道

永久禁言!多个账号因网暴武汉被撞身亡学生母亲被封禁(南宁晚报)

5月23日,湖北武汉汉阳区弘桥小学月湖校区内发生一起悲剧。一名一年级学生谭某被老师驾车撞伤,后送医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涉事教师刘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校长和副校长被免职。6月2日,该事件中小孩的母亲在小区内坠楼身亡,具体情况正在调查。

2日晚,孩子父亲的发小李先生告诉记者:“我是从孝感赶过来的,孩子母亲人已经走了,孩子父亲现在在楼下蹲着,我们都在陪着他,他现在接受不了,处于崩溃边缘。”

此前,杨女士曾就孩子被撞身亡事件发声,称目前没有收到任何的道歉。

女士在媒体曝光后,网络曾出现大量网友,对其穿着和身材肆意评价。因出镜被部分网民在网上大肆评价其长相及穿着,有网民评论称,“衣着光鲜,穿搭漂亮,是不是化妆出来接受采访,疑似作秀。”

甚至有人说:不就是嫌赔偿少了,想多要点赔偿吗?

孩子父亲发小李先生对记者说,网上的舆论也确实给孩子母亲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但轻生的具体原因暂时还不清楚。

孩子母亲也确实和丈夫以及其他家里人讲过网上那些负面言论。我只能说孩子母亲在小区附近的售楼部上班,他们家里并不缺钱。有人说孩子父母为了钱跟学校闹,但是这个钱赔下来,有哪个父母花得安心?

目前,多个发布恶意言论的账号已被平台禁言,其中有的账号被永久禁言。

网友评论:

不能只有封禁就结束了,

一定要把网暴者抓出来,

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价!

Sugar_Cindy:把造谣的抓起来!!!

小叫不困:所以,网暴者凭什么要对失去孩子的母亲评价她的穿衣和身材

找个柚子:孩子妈妈穿的西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类似销售中心接触客户的工作服,看不出来只能说造谣这帮人连售房部都没进过

蒸包不吃鱼:一定要把网暴者抓出来,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价

地瓜瓜瓜瓜瓜瓜瓜瓜瓜啊:保护好孩子爸爸吧,原本好好一个家……

张小喵萌萌:网暴什么时候入刑我说真的

小碎片晴天:网暴者账号不能只有封禁就结束了,必须坐牢为自己张嘴就来蹭热度的行为买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