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俄乌冲突进入第三年,和平谈判前景渺茫

前线

关注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以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和保持中立为目标的“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就此拉开帷幕。两年后的今天,长期战、消耗战、拉锯战已成为国际社会对这场牵动全球目光的军事冲突的普遍共识,战争依然处于胶着状态,战事终结的迹象仍未出现,绵延1000公里的战线自2022年秋季以来虽不断“运动”,但整体形状始终未能有较大变化。随着冲突正式进入“第三年”,俄乌战况又能否迎来实质性进展,双方又是否还有着和平谈判的一线希望?

战事焦灼,2年时间俄乌战场经历了怎样的血雨腥风

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命令俄罗斯军队进入乌克兰,并宣布俄罗斯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2月24日,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展开,俄军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进攻,目标瞄准基辅、哈尔科夫和顿巴斯地区。2月2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动员所有可用的武装力量抵抗俄罗斯。2月28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多个西方国家宣布向乌克兰派遣军事顾问和物资,并增加在黑海地区的海空部队部署。土耳其也表示支持乌克兰,并关闭了博斯普鲁斯海峡,阻止俄罗斯向黑海增派舰艇。3月25日,俄罗斯称第一阶段军事行动基本完成,将专注“解放”乌东顿巴斯地区。至此,俄乌战场正式陷入焦灼态势。

2022年8月30日,乌军开始进攻南部赫尔松地区,准备展开全面反攻。但是,反攻并未能够对俄军构成真正威胁。直到2023年2月,持续了半年的巴赫穆特之战正式进入决战阶段。从2月开始,俄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将乌军逐步挤出巴赫穆特。2023年5月21日,俄方宣布完全控制巴赫穆特。与此同时,西方开始热议乌军“春季反攻”。2023年6月3日,乌军又一次反攻拉开帷幕。然而,俄军在南线修筑的“苏洛维金防线”使得大批北约装备陷在了雷区。乌军甚至很难攻至俄军第一条防线。直到反攻结束,乌方也只攻下了罗博季涅等几座村庄。2023年11月1日,时任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首次承认乌军反攻失败,冲突陷入僵局。

当时间转入2024年,俄乌战场态势进一步发生变化,泽连斯基宣布撤换乌军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俄军接连拿下马林卡和阿夫杰耶夫卡等战略要地,乌军迎来新任总司令瑟尔斯基。与此同时,西方对乌援助武器大幅减少,财政援助金额也开始缩水,美国党争激烈也导致新的援乌法案迟迟无法通过,乌军被迫陷入被动。

走进第三年,俄乌战事何时才能迎来终结

据俄罗斯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10月份,乌克兰方面阵亡人数已经高达50万人,其中乌克兰政府军在与俄军队战斗中损失最为惨重,共有427232人牺牲,而俄罗斯的战事损失也突破30万人。兵员、武器装备、相关资源等多方面的快速消耗使得参战双方无不付出巨大代价。而在2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500多项制裁措施,以加大向莫斯科施压。欧盟和英国也加入新一轮对俄制裁的队伍中。此外,美国还将对近100个向俄罗斯提供支持的实体实施新的出口限制,并将采取行动进一步减少俄能源收入。美国财政部称,这是自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美国针对俄罗斯“规模最大的一次制裁行动”。然而,在制裁的背后,是美国对俄施压效果的持续疲软。据统计,美国和欧盟两年来先后出台了13轮对俄经济制裁,截至2023年11月,西方对俄制裁总数达到1.75万项。但是,制裁没能改变俄罗斯的战场行动,对俄罗斯经济也未能造成实质性影响,反而令冲突演变成一场持久消耗战,欧洲自身遭到反噬。2023年底,波兰卡车司机因不满欧盟救济乌克兰政策,长时间封锁波兰与乌克兰边境口岸。德国、法国、比利时、罗马尼亚、荷兰等十多个欧洲国家爆发街头游行以抗议廉价的乌克兰农产品大量涌入以及欧盟的绿色能源政策。

与之相对的,制裁并没有像西方国家所希望的那样奏效,俄罗斯仍在设法出售石油,并为其军事工业采购零部件。对于当前的西方国家而言,其制裁已无法作为主要手段压制俄罗斯,与此同时,当前美对乌一项价值600亿美元的新援助计划仍未能获得通过,甚至有乌克兰支持者担心如果特朗普在11月的总统大选后再次入主白宫,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援将会枯竭。而欧盟方面欧盟原计划在2024年3月底前向基辅提供的一百万枚炮弹,目前只完成了一半左右。在西方国家援助缩减的情况下,本就拮据的乌克兰将完全失去反攻能力,并被迫陷入全面防御态势。

但另一方面,俄罗斯的情况也并不算乐观。对于当前的俄军而言,其实际上仍缺乏有效的进攻方式,其在军队建设,尤其是协同作战、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以及技术侦查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缺失使其进攻能力实际并未能够达到外界对其最初的预估水平。事实上,也正是由于这些不足,在俄乌冲突初始阶段,俄军虽看上去“长驱直入,势头正盛”,但其实际未能真正对乌军构成毁灭性打击,乌军仍保有了相对完善的军队体系。迈进冲突第三年后,仍受到西方支持的俄罗斯虽然占据战场主动权,但其仍不具备在短期内解决当前冲突困境的能力。英国广播公司(BBC)援引智库“全球安全”的报告称,最有可能的情景是,一场消耗战将持续到2025年以后,双方都将遭受重大伤亡,乌克兰将继续依赖盟友的武器供应。报告认为,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来自美国大选的结果,以及其他地区冲突,尤其是巴以冲突将如何影响乌克兰和俄罗斯支持者的优先事项和忠诚度。

和平谈判还是武力冲突,俄乌战事终将以何种形式落幕

俄《国防》杂志主编科罗特琴科称,俄停止特别军事行动的前提是,必须控制整个乌克兰东南部以及第聂伯河上的边界,并将敖德萨和尼古拉耶夫地区置于俄方控制之下。对于莫斯科方面而言,如今的乌克兰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俄罗斯军队将继续推进,直到实现他们的目标。而基辅方面则坚称必须恢复国际公认的边界,将俄罗斯军队赶出国土。从目前情况看,双方均不会做出让步。尤其是乌克兰方面。两年来,以乌克兰危机为借口,美国推动北约吸纳瑞典和芬兰加入,并试图打造“亚太版小北约”。而欧洲多国也在美国的裹挟下发出与俄罗斯开战的警告,呼吁欧洲加速扩军备战,甚至通过军事演习模拟与俄罗斯直接开战。在美国的大力推动下,乌克兰已经失去了“主动退出”的能力。而随着双方拉锯战的持续进行,美国将继续以乌克兰为工具,通过对乌源源不断的“输血”实现对俄罗斯的削弱与压制;而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同时也是对美国打击俄罗斯的战略的有力反击。在双方的持续冲突下,即便战事迈入第三年,和平谈判仍前景渺茫,而包括美国、欧盟以及俄乌双方也将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军事冲突中被迫持续“放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