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宠粉”的王一博,凭什么那么拽?

圈内
前几天,王一博摔车事件闹得轰轰烈烈,在热搜上整整挂了三天。
起因是,在珠海ZIC摩托车赛的最后一圈,对手入弯超车时不慎摔倒,导致在前方入弯的王一博被绊倒,人和车整个飞出赛道。

之后,他虽然尝试重新打火回到赛场,却并未成功。只能踢了踢石子发泄内心的愤懑和不甘。
这边,粉丝们全程屏息凝神紧盯哥哥,眼看哥哥马上就要赛出好成绩,却被人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绊倒,导致人摔出去滚了好几圈。
哥哥没能继续比赛,绊倒哥哥的人却若无其事地回到赛场,还拿了组别第一。
内心那肯定是心疼混合着愤怒,这种情绪在一个群体之间蔓延发酵,愈演愈烈,瞬间将这件事推上了热搜。
小众摩托车赛事就这样出了圈。
摔个车,
怎么还摔出了路人缘?
本来,摩托车竞技赛场,摔车是常事,哪怕因此身体受到严重伤害,也是这项比赛本身存在的风险。
选择了就要自行承担,没什么毛病。
粉丝们的怒点在于,导致王一博摔车的选手胡通明,在以往的赛事中“巧合地”三年摔了三次车,让人怀疑他是个“惯摔”。
而且,摔车事件发生后,网上还流传出赛场上选手互相击掌庆贺、后台观看选手鼓掌欢呼的动图片段。
赤裸裸的幸灾乐祸,毫不掩饰的满满恶意。
这无疑将粉丝们的怒气值燃到最高点。


胡通明被骂是跑不掉了,就看祖宗被问候到哪一代。
这时候,王一博出来回应了。
“我的粉丝不要帮我骂,有些事情我自己说。”

他自己付出过无数心血的摩托车赛事,恐怕没人比他更愤怒。
话里也含蓄地表达“丢失了体育精神就不对了,”的确在质疑胡通明的摔车行为。
但还是理性克制地劝粉丝不要帮他骂,有事情自己解决。

虽然很生气,还是理性地考虑到这是体育赛事,在仲裁结果出来之前,放纵粉丝去骂选手,可能让这件事蒙上其他色彩。
自己的确粉丝众多,但在摩托车赛场上,就应该是一个纯粹的赛车手。
这份清醒和理智,被称为流量明星教科书级别的公关案例,圈了无数路人粉。
不媚粉,不卖人设
他算什么流量?
王一博,是当下内娱罕见的反趋势流量男星。打破了流量明星爱宠粉爱立人设的造星框架。
靠一部耽美大量吸粉爆火,走的就是正统的流量路子。
虽然微博介绍上写着演员,但王一博的本命是跳舞、做男团,演戏不是他的专业,也谈不上长项。主持了四五年的《天天向上》,也不过是在里面当个不抢话的团宠。

而内娱当下的发展环境,跳舞这个绝活,基本也没地儿出招。
他本该战战兢兢,表面上当粉丝的崽,背地里做粉丝的儿。
但他偏不。
别人天天把粉丝挂在嘴上“爱你们哦”“你们是我最重要的人”。
光做爱豆,粉丝分分钟爬墙。卖男友人设,粉丝才会死心塌地。宠粉算什么,媚粉都要拼个你死我活。
王一博呢,“粉丝是陪伴我一段时间的朋友。”
清醒,又疏离。
记者问他宠不宠粉,他直接回“不宠啊。”
得,粉丝碎了一地的心,又自己捡起来粘回去。
一个劲媚粉,粉丝也不一定买账,得拿得出手,不然在粉圈怎么跟人掰头。所以,艺人们都主动把自己商品化,给自己贴上各种人设标签,好让粉丝各取所需一眼挑中。
内地流量明星竞争这几年趋于白热化,资本尝到甜头纷纷使劲砸钱造星,还有《创造101》《偶像练习生》成批量输入。爆款古偶言情前赴后继。
粉丝池就这么大,不放点大招,怎么让人记住。
王一博偏不。
吃香的“暖男”“情商高”人设摆在面前他不选,让粉丝摆正自己的位置,还经常耿直发言被质疑情商低。
记者:一博你现在有没有谈恋爱的打算?
耶啵:没有。媒体面前怎么能说有?问这种问题……
记者:粉丝都在说什么时候你会开摩托去娶她们呀?
耶啵:换别人吧你们。

记者:闭麦。
要说怼记者,在王菲那英面前王一博都不是个。只是,在崇尚礼貌教养高情商完美人设的流量明星中,他显得有点出格。
王一博,真是头一号反流量的流量明星。
王一博,你凭什么这么拽
13岁跳舞,14岁做练习生,17岁在韩国出道,出道之后糊得悄无声息。娱乐圈的残酷,做练习生的辛苦,遥不可及的出头之路,王一博都很清楚。从身后空无一人,走到粉丝千军万马,他了解这一切的来之不易。
面对患得患失,有的人选择顽强守护,他选择做好自己。
粉丝说,“王一博的走红,提醒我们内地正在进行一场从低级娱乐到高级娱乐的升级。”
低级娱乐是,明星为了红把自己变成商品,粉丝喜欢什么样,自己就变成什么样。虽然很假,却很有用。
高级娱乐是,我就做好我自己,把自己打磨成真正的钻石。当大家都发现人造莫桑石闪的光很假很不自然,就会被钻石的光芒吸引,不请自来。红的不快,却很长久。
不争不抢的从容中,是看破世事又不显沧桑的透彻。
柴静说过,真实自有万钧之力。不立人设,不追求完美的真实,吸粉慢,却足够稳固。
王一博用努力换自由。
为了不说假话不虚与委蛇的自在,不曲意逢迎不讨好他人的任性,他不置一词埋头苦干。

参加《极限青春》,就苦练滑板,让选手对他另眼相看。

喜欢跳舞,得了心肌炎,一天打八瓶吊针也绝不放弃,一练舞就是一整天。爱上摩托,就要做职业赛车手,一年就拿冠军。
但你问他,努力做好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他又会轻飘飘地回答你,没什么意义,只是因为自己喜欢,就要做到极致。
见多了“妈味”“爹味”重的明星,看腻了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高情商,他的“情商低”还挺带劲的。
就像永远活在自己世界里的18岁少年,做什么事就为了爽,没有那么多的有用、有意义。这种“无用”不能说是一种经过选择的智慧,是下意识的天性。这种恣意和拼劲,大概就是偶像力量。
认真地活,用力地玩,本身就让人不可抵挡。
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不断巩固自己的闪光点,追随他的万千青少年自然心生力量。这就是让偶像回归偶像。打破了娱乐圈那套靠卖人设吸粉巩固地位的商业套路。
真实又有料,才是娱乐圈颠扑不破的吸粉人设。
来源:娱记四道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