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从苏北农村到大上海,杨超越如何实现大超越?

圈内

关注

杨超越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奇迹,她的出现完全打破众人皆知的所谓阶层流动理论,让普通人看到这样的成功典范:坐着乡村大巴从农村去往上海打拼的懵懵懂懂小女孩,在一年之后就取得了成功。

人生的故事发生反转,杨超越跻身于成功人士行列。

的确,类似杨超越这样的成功概率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但仍然给很多普通人带来了希望。

很多网友早就知道了,杨超越出生在苏北的一个农村,初三就退学外出打工,也没有太高的颜值,有的只是坎坷的人生经历。这么“草根”的她,非常符合当代我国年轻人学习,让一众年轻人感到很亲切。

然而,很多网友不知道的是,她又与很多普通人不同,她敢于迎接困难和挑战,不向命运妥协,她代替类似境遇的无数年轻人实现了无法实现的梦想,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

杨超越到底碰到了哪些机遇?她又是如何实现走好了自己的超越之路?

作为普通年轻人,我们又该向她学习什么?

杨超越在参加《创造101》前所代表的一直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中国人,低出身、低学历、低生活水平的“三低”现象是这类人群最大的特征。而在社会历史的发展浪潮中,这类人群所占基数最大,获得阶级跳跃的可能性也最低。

因为,出身、学历限制了他们的眼界,而眼界又限制了他们的生存活动范围,从而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越发艰难。

从农村到上海打工,杨超越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也有幸与电视综艺节目结缘。自《创造101》节目的开始,选手杨超越的表现便引人关注,唱歌、跳舞样样不行,还经常在镜头前哭泣,无论是杨超越本身的特点还是节目组为制造话题而刻意剪辑,杨超越显然成为话题中心,她一出场就会登上微博的热搜榜。

当杨超越最后以第三名的成绩出道时,形成了微博全网热议的局面,不同的言论、观点不断碰撞,杨超越一跃成为现象级人物,两大极端舆论的争锋碰撞引起巨大关注。

一种观点认为杨超越的出道是合理的,是符合节目规则的,《创造101》节目本身就是通过观众投票来决定最后的出道人选,杨超越能有第三名的成绩说明她在一些方面有吸引力。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杨超越的实力不够、不应该出道。

两种走向两个极端的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突,而微博大V们对此热点话题发布的具有倾向性的观点便会将双方的舆论争锋推到风口浪尖,引发热议,也因此吸引一些并不了解节目的网民参与舆论的纷争。

更为巧合的是,不知道是有意安排还是幸运,排在第三名的杨超越因为前两名“闹退学”的缘故,被封“锦鲤”称号,她的表情包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杨超越的人生经历确实与中国传统文化“吉祥物”锦鲤有了相似性,这些图片也作为相似符而不断到处传播。这些图在调侃杨超越本人的背后,更多地寄托了网友对自我期许的意义而广泛传播,相关微博话题讨论量累计过亿。

网络锦鲤文化,从实质上讲,是人们寄托在某一特定文化上的欲望表达。当观众看到实力欠佳的杨超越顺利进入团队,就在心里将杨超越划到了幸运星的行列。

总结起来,杨超越经历了这样的几次超越:从最初依赖“草根接地气”的爆红,到化身祈福“锦鲤”的幸运神灵符号在社交网络被广泛转发,再到后期作为青年正能量形象的“《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

这样的演变是常人无法做到的,更不用说超越,杨超越这些经历的背后,显然有专业传媒机构和商业文化对艺人演艺生命周期精心设计,也正是这种以市场驱动的文化逐渐成为当代社会娱乐文化的主流形式,杨超越实现常人无法做到的“超越”,不仅仅是个人的超越,而是集体的超越。

不得不说,杨超越底层的经历在某种意义上说成就了她。

该档综艺节目制作和播出过程之中,杨超越遭受了历经长达3个月的网络暴力,网友们将她从小到大所有的事情事无巨细地扒出来,放在世人面前观看、检验。因为家庭原因,因为学历低还被辱骂为“文盲”,居然在网络上被点赞10多万。

就是在经历了那么多恶意伤害后,杨超越仍然选择保持善良。杨超越后来参加《回家的礼物》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到收到过最好的礼物是什么时,她说:“我收到过最好的礼物,就是这个世界对我的善意。”

杨超越的经历是很多人都羡慕的“咸鱼的一夜成名”,冷丝却认为,杨超越的成名并不只靠好运气,有她个人性格的优势,还有媒体追捧,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统一。

总之,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价值体系去衡量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对错,只能好好学习杨超越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她的善良。

来源:冷丝说人文教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