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水军控评潜规则!王一博赵丽颖被殃及

央视
如今,很多人习惯在观看影视剧后去网络平台上进行打分和点评,这也为还没有观看的网友们提供参考。
然而,日前有两部影视剧却接连出现了“超前点评”的荒诞一幕 —— 影视剧还未播出,网上就已经有大量评分出现。
影视剧遭遇“未看先评”
几角钱就能吸引水军接单“控评”
12月1日,某古装剧在互联网平台上线。由于一些原因,该剧的正式上线时间比原来的“官宣”时间晚了近一个小时。然而,在某知名打分平台的短评打分区,有大量评分在原定上线时间集中涌入,
这些短评呈现一星和五星两极分化的状态。

无独有偶,在12月5日首播的某部网剧中,女主演尚未登场的前两集播出后,网络社交平台上同样准时涌现了大量质疑其演技、台词的论调和一星短评。

两部影视剧出现的“超前点评”现象被网友和媒体质疑为水军刷分“控评”。记者以粉丝身份进入某水军派单群,发现频繁有人发出招聘兼职刷分“控评”的信息。一条 1 元钱甚至几角钱的价格,能吸引大量水军接单进行“控评”。

业内人士指出,水军刷分“控评”打破了“先看作品再打分”的基本规则,不仅会对影视作品的口碑和观看数据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制作公司经济受损,也会破坏打分平台的客观性与公信力,甚至影响正常的文艺评论。
影视剧“控评”或涉嫌违法
此外,水军对影视剧“控评”的行为还有可能涉嫌违法。
今年 2 月,有网友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上留言咨询:“电视剧 ‘ 控评 ’ 是否合法?”对此,官方回应称,“控评”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可提交充足证据材料,向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也可直接拨打 12315 或登录 12315 互联网平台,进行申诉举报。
网信办近年来也出台了多项规定,对网络“水军”的刷帖“控评”行为也都有较为细化的规制。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副教授 朱巍:在“控评”的过程中,水军表面上看是侵害了正常的传播秩序、市场经营秩序,严重的话可能涉及非法经营罪,有刑事法律进行规制。
这次在央视的相关报道中,为了避免直指某些明星和影视剧,对影视画面以及相关评论都进行了遮挡,也没有选择有主人公出场的画面。
但是也能看出来,这次首当其冲的就是《风起洛阳》和《谁是凶手》,两部剧的影视画面都出现在央视这次专题报道中。虽然有故意避免,但网友还是认出来了相关画面,在下面评论对这些剧进行了批评。



12月1日播出的《风起洛阳》,原本定于晚上20点播出,但是却一直拖到21点播出,而像是豆瓣等相关平台上就已经出现了大量好评,剧还没播,宣传热搜一个没拉下。

而《风起洛阳》的影视小组中,对王一博的好评更是一个接一个,几乎看不到对于剧情以及其他演员的讨论。但实际在剧情播出后,王一博在剧中对于人物的诠释一直备受质疑,尤其在在剧中一幕,百里弘毅的父亲去世,王一博的表情甚至毫无波动,与这样的好评如潮大相径庭。

而随后在5日播出的《谁是凶手》也陷入了类似的尴尬,在首播的两集中,赵丽颖是完全没有出现的,但是网络上是铺天盖地的都是对赵丽颖的评价,而其中差评更多,就算是从预告片中看赵丽颖的演技,估计也很难看出来什么。

其实影视剧的宣传方花钱雇佣水军在豆瓣等平台上刷好评,和电视台买收视率的行为相似,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预热、炒作,除了将原本的收视群体稳固,还能吸引来不少路人粉,对影视剧的收视率、播放量都是有好处的,数据的好看才能吸引来更多的广告商,这样影视剧的制作方才能得到更多的收益。
这些影视剧播出前后的操作,早已成为了影视制作方的惯用手法,也一直备受诟病,但一直没有相关法律的制裁以及管理,所以才造成让水军更加泛滥的程度。
来源:央视新闻、光影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