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汤唯往事被扒,3亿女性的体面,被无情撕开……

圈内

关注

来源:读者·读者读书会

雷佳音最近被韩国网友骂了。

起因是汤唯主演的韩国电影入围戛纳电影节。

而一则前两年她和雷佳音的采访,登上了韩国热搜。

当时,两人因为电影合作,共同接受了一场直播采访。

主持人问雷佳音,和汤唯合作的时候,你最受不了她什么地方。

雷佳音直接说,在演激动的戏时,汤唯老上厕所。

“拍100条,得上3回厕所,每回我情绪饱满,眼含热泪,她就说:导演,我要上厕所……”

汤唯瞬间尴尬地低下了身子,接着又跑到直播间后的墙上趴着尴尬地笑。

汤唯试图尽量消化自己的情绪。

她多次为雷佳音打圆场,认真地向雷佳音反复道歉。

“我要先跟你说对不住。

“这其实换谁谁都不高兴。”

但雷佳音这时候仍然没有转换话题的意思。

直到汤唯眼眶湿润,眼泪都止不住,需要到化妆间整理情绪。

主持人问,你不去安慰一下汤唯吗?

雷佳音接着说:

“别别别,别装,你这戏挺好,你挺像样啊今天,不至于吧。

“我安慰啥呀,哭完就回来了嘛。”

其实,一时说错话弄哭对方,道歉就是了,没有人会追究。

但此时的雷佳音不仅没有理会汤唯的哭,更是在后面说:

汤唯哭了是“艺术家性格”,戏比拍戏时好。

3年后为什么重提这件事?

其实,我们在意的不是谁把汤唯弄哭,而是汤唯为什么哭。

多年来,汤唯不仅没有得到道歉,反而要一次次在不同场合解释自己为什么“哭”。

当年一次路演中,汤唯再次向身边的雷佳音道歉。

汤唯究竟“哭”的是什么?

勾起了产后身体没有完全得到恢复,漏尿、尿频这些心酸而尴尬的回忆?

在记者追问下回答的“打了抗生素所以影响了身体的机能”?

还是因为作为一名演员,发现自己原来影响了对手的发挥,感觉很内疚?

真实原因,我们不能轻易下定论。

但对方从根本上的不理解和喋喋不休,才是网友感到冒犯的根源。

本质上,都是无视女性的生理困扰和尊严。

属于妈妈们产后“屎尿屁”的那些事,被忽视、被调侃。

出现情绪波动,还要被说矫情和玻璃心。

这不荒谬吗?

3年了,互联网上仍有很多这样的声音——

这一点芝麻小事,至于“上纲上线”吗?

这种声音背后普遍的一个理由是:

当时汤唯已经是生育后的第二年了,剖腹产也不存在“漏尿”的问题。

看到这样无知无畏的话,我就知道必须写下这篇文章——

生育问题从来不是老生常谈。

我们对女性在生育过程中所遭受的苦难,还了解得很浅薄。

生育过和没有生育过的女性尚且认知有别。

何况一些凭嘴判定女性生育后遗症的男性?

漏尿与否不是生产方式决定的,而是怀孕时盆底肌肉和韧带受损松弛导致的。

且,它本就是个长期伴随的症状。

汤唯在一次采访中曾说过,生完孩子后,她的整个人生观都变化了。

汤唯频繁上厕所、情绪不稳定、表露的极其尴尬的神情,都符合一个妈妈产后后遗症的特征。

经过这几年的科普,我们可能已经稍微了解:

“哦,原来女性产后会漏尿。”

但她们具体而微的尬与痛,仍然很少被真正摆到台面上。

先来看一组数据:

全球尿失禁患者有2亿人,成年女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5%~45%。

中国女性尿失禁发生率为30.9%。

国际尿控协会(ICS)

也就是说,每3个女性中就可能有1个女性患有尿失禁。

而成年女性尿失禁的主要原因,就是妊娠。

《女心理师》中,一个二胎妈妈在接孩子上学时,突然在学校门口漏尿。

旁边不懂事的孩子嘲笑道:

你看她尿裤子了!

她这么大了还尿裤子!

我都不尿裤子!

女性产后不仅会“漏尿”,而且,还来得毫无征兆。

今年年初,马丽曾分享过自己生完孩子的经历。

虽然以前也有听自己的妈妈和外婆说过,但是马丽自己并没有什么概念。

直到生完孩子后,她才发现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

“漏尿会发生在你打喷嚏时、受惊吓时……你不知道的任何时候。”

可想而知这不仅是一个生理问题,还是一种心理损伤。

它更像是一种对于未知的恐惧。

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走。

《失禁人生》

由此可见,某些人信誓旦旦地说女性产后第二年就不会漏尿有多可笑。

部分女性的漏尿症状可以恢复,但有些女性的漏尿症状则伴随一生。

Ella直到孩子3岁后,还需要专门去做一个手术。

“应力性尿失禁及膀胱脱垂二级”的她,连打喷嚏,原地跳跃,跑步……都会造成尿失禁。

不是失禁一点点,而是把裤子大面积弄湿。

如果盆肌底受损,即便是到了老年,子宫脱垂的症状也会越来越严重。

仍会出现尿失禁、漏尿的情况。

但很多中老年女性就这样忍耐着过了一生。

几百年来,女性都是靠着这样一条固定带“治疗”。

这不就是“双标”吗?

我们平时去看病治疗,医生都会跟你说这个药的副作用是怎样的,这个手术的潜在风险有哪些;

我们去买个东西,商家都会跟你说这个东西售出恕不退还或7天可退换。

但,怎么到了一半人都可能会经历的生育问题时,我们的传统,却是避而不谈。

明星和大众科普女性的生育后遗症,不是为了恐吓女性,更不是教唆大家不生孩子。

而是让更多女性知道做一件事情所需要承受的风险。

只有真正接受它的喜悦和痛苦,才有可能胜任母亲这个角色。

以及当我们看到汤唯这样的事时,能够理解她的泪水中,可能包含的辛酸。

正经的生育科普很少,甚至还有口口相传的谎言广为流传:

生个孩子,什么病都好了;生孩子后,月经就不痛了。

事实呢?

你本来没有的病,都有可能在生育后出现。

漏尿,已是产后后遗症里最普通的一种。

有人总结了女性生育以及产后可能会出现的生理症状,足足有60项。

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腰肌劳损、孕吐导致的消化道损伤、牙周炎、严重水肿、贫血、耳鸣、神经性皮炎、便秘、鼻炎等。

在社交平台上,很多女性分享过自己产后的经历。

一位博主跟很多女性一样,以前只了解怀孕时会有多难受,生小孩时有多痛。

但根本不知道生完孩子后身体会有多糟。

尤其是早期给孩子喂奶的阶段。

@MK凉凉

很多宣传中会说——

“母乳是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画面上都是:

妈妈在一个宁静美好,吹着微风的午后,恬静地给孩子喂奶,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

但没有人知道母乳的诞生有多痛苦。

如这位博主所出现的症状——

堵奶引起的乳腺炎和高烧,以及因为婴儿用力吮吸而导致的乳头皲裂。

这,才是现实主义。

所谓的“顺产”,不用动刀子,不用剖腹。

用母爱自然的力量顺顺利利就生下婴儿,也是一个误区。

一位也是“顺产”的博主这样形容产后的自己——

我就像破碎过一样。

顺产也要侧切,该有的生活后遗症也会有,就像一个没有期限的缓刑。

图源:@我的大刀

《产后调理院》里,女主吴贤真也是“顺产”。

但吴贤真在生育中途还痛得昏了过去,险遭不测。

顺产的她阴道撕裂、拉伤,也没那么快恢复,坐下更是辛苦。

产后还要12小时之内马上排尿,不然就有可能插尿管。

这也能叫顺顺利利的“顺产”吗?

部分“产后恢复”,运动以及手术,是科学而有效的。

而有一些则是产后恢复机构的谎言。

很多人认为子宫就像一个气球一样,产后很快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尺寸。

但事实是有人需要几周时间就可以恢复,但有人永远都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无论如何,当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开始,产妇就进入了人生新的阶段。

你必须开心。

妊娠分娩的所有痛苦,都应该在此刻被忘却。

就像《产后调理院》里生育后的吴贤真。

没有一点儿力气,嘴唇干裂地躺在病床上。

但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新生的婴儿上了。

当丈夫说贤真其实生得很辛苦时,婆婆只说了一句经典的话:

哎呦,辛苦什么啊。

再怎么辛苦啊,只要看到孩子的脸。

就会忘却一切,那就是妈妈啦。

确实。

我们的妈妈也是这样。

她们都是靠着对孩子的爱而默默忍受了生育的一切风险。

只为看到孩子健康长大。

但如果这样的牺牲被当成理所当然,就太冷酷无情。

因为那些没有靠着强大意志力和身体素质坚持下来的母亲,就会被“开除母籍”。

很多妈妈产后会患上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也是:

以传统母爱之名的愧疚感、病耻感——为什么别的妈妈都可以,就我不行?

被生育突如其来改变而累积的负面情绪——我真的适合当个好妈妈吗?

马丽在产后也患上了产后抑郁症,1年间不想说话,还曾想过轻生。

她可以减肥,可以很快地瘦下来。

就像那些产后几个月就在媒体前公开自己身材纤瘦依旧的女明星一样。

但光鲜的背后,却是身体由内而外的惶恐不安。

会情绪低落发脾气,会失眠,所有的幸福都消失不见。

有着庞大的产后恢复团队、心理疏导和医疗资源支持的明星尚且如此。

那普通人呢?

产后,身边的亲人都在说——

多吃点多喝点,不然身体恢复不快,宝宝也没奶水喝。

但这一切在被情绪侵扰的产后女性来说,很难相信人们是真的在关心自己。

图源:@妇产科妈妈赵赵

有人说汤唯“矫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

拍戏时上厕所影响了对手的发挥,不敬业。

这里且不论汤唯的演技,就上厕所这件事而言。

汤唯频繁上厕所,不是因为每天来到剧组吃喝玩乐导致需要频繁上厕所。

而是因为身体原因。

如果一个妈妈在职场上仅仅因为身体原因多上了几次厕所,就要被说不敬业。

这样的社会,这样的职场,不是过于冷冰冰吗?

换个角度看,如果一个人仅仅因为生病、手术后工作,影响了同事。

TA就活该被骂被开除吗?

或许,这也是汤唯尴尬而哭的原因之一。

已经很努力地不让别人因为自己是妈妈或者身体有点问题,就区别对待、小心呵护。

但没想到自己还是被认为影响了工作。

而且事后还被放到全国人民的面前讨论。

一个悖论是——

当一个妈妈选择当全职妈妈时,她是“妈虫”:

做着最累的育儿和家务事务,但又被认为是寄生在丈夫和孩子身上的寄生虫。

当妈妈回归职场时,她又是超人妈妈:

一边被认为是不负责任地丢下孩子的妈妈,一边认为她们应该就像超人一样兼顾家庭和工作。

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徐颖在一次讲座中,果不其然地被学生问到了一个经典的问题:

你怎么平衡工作和生活呢?

徐颖先是温柔地否定这个问题的成立性:

有段时间特别反感这个问题,好像从来没有人问男科学家这个问题。

大家默认他们不需要生活,他们有工作就是全部了。

她再说,平衡更是一个伪命题。

每一个人都只有24小时,在这里花的时间多了,在那里花的时间就会少。

但心灵鸡汤总会把女性塑造成一个“超人”。

仿佛她们只要成为母亲后,就可以在事业和母职之间灵活切换。

职场妈妈也多想做一个超人。

而事实是,职场妈妈会受到很多隐性的母职惩罚——

不赶紧复出工作,很快就会被抢去原有的职位;

复出工作,拖着正在哺乳期破碎的身体。

上班要记着背奶回家,还要一边通宵加班、只睡几个小时。

一边为孩子挤出这个世界上最甘甜的奶水。

热依扎在哺乳期拍摄《山海情》

但是,产后职场妈妈要的从来不是“过度照顾”和“特权”。

而仅仅是在这些“屎屁尿”的问题上,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歧视和偏见。

我想起《美丽新世界》里的黄色药丸。

他们都说,只要吞下一粒黄色药丸,就没有了任何痛苦。

这个美丽新世界在召唤你——

只要妊娠结束,宝宝健康出生了,就等于服入一颗脱离苦海的药丸。

每天看到的,都是宝宝可爱的脸庞。

那里,没有“屎屁尿”的烦恼,没有对女性的歧视。

那里只有兼顾家庭和工作的超人妈妈。

活在谎言世界里。

笑起来很用力很标准,但很累。

脸上每一寸肌肉都在用力抽搐,直至每一个人,都失去接受真实世界、接受真实痛苦的能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