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儿孙,比孝顺,想当年……退休别做老年“凡尔赛”

健康时报
原标题:拼儿孙,比孝顺,想当年……退休后别做老年“凡尔赛”
最近,“凡尔赛文学”在社交网络上火了。
“凡尔赛文学”指一种委婉的炫耀方式,假装在不经意间透露出自己的优越生活。不少老年人深谙此道,“赛”条件,拼儿孙,比孝顺……结果把邻里亲戚都得罪了个遍,一说话就“讨嫌”,最后连个说话的人都没了。
退休了,别做老年“凡尔赛”。
“赛”孝顺:别把所有关注点都放在子女孝心上
案例:小倩很孝顺,逢年过节都想着给父母买东西。小倩父母逢人就夸,身边几乎没人不知道小倩孝顺的。“你看我这衣服、这包、这鞋子全是闺女给我买的,我说不要了吧,她非要给我买,这孩子,整天就知道瞎浪费!”嗔怪式的变相炫耀不仅让邻居们厌烦,有时让小倩颇感尴尬。
点评:爱攀比孩子孝顺的老人往往是敏感细心而重视亲情的。正因为只有细心观察儿女们平日里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才能有和其他老人攀比的内容。老人愿意攀比的孝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子女的物质付出,比如给老人买手机、买衣买鞋;二是子女的情感投入,比如一周回几次家,回家给老人分担多少家务,精神上如何关心老人。如果老人的注意力一直放在儿女的行为上,一旦儿女稍有一点做得不顺父母心意,老人就会感到不受关心和重视。这时不仅自己情绪低落,也会给子女施加压力,甚至会在遇到更“被孝顺”的老人时产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暗示子女也“表孝心”,不断对自己进行情感或物质投入。这样不仅自己累,孩子更累,让孝心变味。最好的方式就是转移自己关注的重点,不把所有关注点都放在子女对自己的情感反馈上,而更多地从个人兴趣生活中找寻情感寄托。
“赛”财富:别把家庭财务挂嘴上
案例:老李刚搬到新小区,跟邻居们聊天。新邻居问:“儿子多大了?结婚没?”本来是挺简单的问题,老李避而不谈,上来就说:“儿子还小,不指望他养老咯,反正我们自己有房有车,也给他都备齐了,他不着急结婚,慢慢挑。”一句话把邻居的嘴堵上了。慢慢地都觉得老李爱炫富,不搭理他了。
点评:时不时炫耀经济条件优渥的老人在情感上是相对匮乏和空虚的。谈话不管别人问什么总能扯到财富方面,恰恰证明在其他方面没有交流的谈资。老年阶段人的物质欲望其实并不高。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饮食上对肥甘厚味是难以消化的;身体也无法承受超出其承受能力的高强度娱乐活动。除了医疗消费,保健消费,日常消费并不多。
在大多数老人看来,活得简单快乐才是人生的幸福。所以当一些老人拿钱财攀比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朋友。老人“炫富”在满足虚荣心的同时,也在证明自己过去或现在的价值,也恰恰反应了内心的不安全感。秀什么往往是担心什么,越是担心别人认为他没本事,越是想通过财富来证明自己有用。事实上,这一类老人的幸福感是很低的。为了获得人们的认可,有意无意地露露富,内心实际上比较空虚。
“赛”儿女:别让“别人的子女”离间亲情
案例:老黄的儿子从小到大一路顺风顺水,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顺理成章地考了个公务员,工资不高但好在稳定。这两年亲戚家有个原先高中就辍学的儿子因为赶上直播带货的风潮,年纪轻轻赚了大钱,“不仅买了车和房,最近还给父母报了欧洲游……”年夜饭上听了这话,老黄心里很不是滋味。
点评:有个笑话:母亲跟女儿说:“你看看人家哈佛女儿刘亦婷”;女儿回怼母亲:“你看看人家格力总裁董明珠”。老年人不主动攀比,但很容易在和同龄老人交流时“被比较”“被参照”,尤其是看到自己曾经的教育杰作被“比下去”的时候,情绪上会受到触动。作为父母,尤其是老年父母,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和子女是两条生命轨迹,孩子有自己的生命和选择,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将孩子变成自己未竟梦想的延续,变成自己人生的更高版本,否则就会陷入痛苦。在心理学中,“谁痛苦谁改变”,因为我们无法改变任何人。老年人,更应该把生活的重心落到自己身上,关注子女已经为自己做的,而不是别人子女做到而自己子女没做到的,这样自然就将子女置于自己的对立面上,无意中离间了彼此间的感情。
“赛”当年:别总提当年勇
案例:老周之前是某企业一把手,退休后突然回归平静不习惯,逢人就爱说当年自己如何带领厂子走上辉煌的过往,还一直保持着当年做领导的口吻和作风。说一遍两遍,邻居们还都捧场说“老周厉害啊”,但说得多了,渐渐地大家都敬而远之了。
点评:很多老人喜欢在别人面前回忆当年的成就,听得别人都烦了,自己却浑然不觉。这种心理其实属于“回归心理”,即迷恋过去,认为过去比现在要美好,喜欢沉浸于过去的回忆之中,不肯回到或面对现实。
一般来说,两类人容易有回归心理:生活中不得志者和老年人。前者因对自己的处境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只得从过去的回忆中寻找安慰。而老年人由于机体组织出现退化,思维能力会变得迟缓。一是老年人从心理上无法接受自己处于一种持续衰退的状态,怀念过去自己年轻的“高光时刻”;二是近期记忆下降,对新事物学习比较困难,但远期记忆还没有完全减退,因此就会对储存在大脑中的往事反复叙述。所以,老人爱提“当年勇”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但这种做法往往会产生社交障碍。毕竟已经离岗退休,总拿当年说事,会让同龄老人感到距离感,无法产生真正“走心”的沟通,从而被“情感孤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文)
相关阅读:老人该比什么?
比·健朗身骨
不比官衔地位。我们的幸福十分之九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上的,健康才是一切。如果一个老是炫耀自己多有钱的人,却常年生病住院,那又有神马值得羡慕的呢?在老年,拥有健康,才是最富有的人。
比·阳光心态
不比洋房豪宅。心态好,才能事事乐观豁达,即使再困难的生活一样过得有滋有味,比那些“坐在宝马车里哭的人”幸福感高多了。
比·良朋益友
不比儿女侄孙。退休后的生活,最难得的是还能有一帮老兄弟老姐妹儿,有事儿时大家一起帮衬帮衬,没事儿时,一起爬山、打麻将,这样的生活难道不值得羡慕?
比·兴趣爱好
不比锦衣玉食。自己有事情干,便不会整天围着儿女转,更不会因为儿女工作忙来看不了我们而暗自神伤,生活的充实,比啥都强。(重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王浩/文)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