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身体亮起3处“红灯”可能是肠癌“提示”

新浪新闻

关注

“之前一直以为是痔疮,怎么也没想到是肠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30岁的小美向朋友哭诉父亲确诊肠癌的事情,本来她的父亲一年以后就可以退休了,操劳一生,可以享受天伦之乐,没想到现在只能住在医院接受治疗。

在我国,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前五位,已经夺去多个许多人的生命,其中不乏名人,2017年7月,55岁的央视主持人肖晓琳就因为直肠癌去世。

日常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这3种问题↓↓可能提示肠癌,要及时去医院排查>>

直肠癌早期信号要警惕

一般来说,肠癌早期的症状,主要集中在便血以及排便性状的改变。

变化一:排便次数发生变化

每个人每天的排便次数都不一样,如果一个人原本排便很规律,比如一天一次或者两天一次,突然变成几天一次,出现频繁的便秘症状,或者相反一天好几次,出现频繁的腹泻,就要当心了。

郑朝旭表示,如果这种改变又找不到明显的什么原因,而且伴随明显的肠鸣或腹痛、腹胀等症状,就要考虑到肠癌的可能。

变化二:便便性状发生了变化

即使你每天排便的次数没有什么异常,也不能掉以轻心,每次上完厕所,记得回头看看自己大便的性状是否正常。

郑朝旭介绍,大便性状的变化包括气味、形状、粗细等,比如过去是条状便,现在不成形,甚至形成颗粒状,以前有一定的粗度,现在越来越细,越来越扁,这些可能都是肠道发生的求救信号。

变化三:便中带血

很多像小美父亲一样的患者,看到便中带血,虽然会一阵紧张,但往往会先想到痔疮,实际上有些便血是肠癌导致的。

郑朝旭表示,一旦出现便血,就意味着肠道的屏障或者肠道的完整性遭到了破坏,血管暴露,血细胞溢出,如果此时还有排便相关的腹痛,就可能是肠癌的早期表现。

要强调的是,大便带血有时候可能少到无法肉眼发现,需要通过试剂检测,如果检测出阳性,就可能跟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直肠癌早期症状易与普通疾病混淆,导致患者疏忽大意。临床数据显示,一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二期可以达到80%;三期在60%左右。但是,在实际诊断的时候一期肠癌占比只有10%,大多数患者为晚期肠癌。这意味着多数患者在被确诊后,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直肠癌治疗新进展

目前,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还是以手术和放化疗为主,中期的肠癌一般都是手术为主,包括腹腔镜手术、内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等等,之后在辅助于放疗和化疗。

如果是晚期患者并且伴随着转移和扩散,那有可能就不能进行手术,只能进行放化疗为主的治疗措施。这些治疗方式的主要思路,还是以最大程度消灭癌细胞和切除病灶为主,由于放化疗存在较大的副作用,因此随着治疗的进一步深入,患者的身体往往也会随之垮下去。

目前在医学界,微创手术成了治疗新热点,微创手术以期最大可能的保证患者生存质量不受影响

比如有些直肠癌的部位相对靠下,传统的手术切除可能会导致患者失去肛门,手术后需要造口挂粪袋,生存质量严重受到干扰。

而新型的保肛微创手术,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以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TaTME)——“榻榻米”手术为例,这项新手术的最大特点就是不需要腹部开切口,不但能够保住患者肛门,也能降低局部复发的可能。在临床上,尤其对于男性前列腺肥大、肥胖、肿瘤巨大、骨盆狭窄等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直肠癌生长慢,避免致癌因素累积

“再好的治疗比不过病前预防。”直肠癌的防治要以癌前预防为主。

肠癌的发生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疾病有一个初期到发展成形的过程。从正常黏膜到肠道增生息肉、腺瘤、早期癌和进展癌的进展过程,大概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从一个增生点到息肉,然后再到演化成癌症,中间所有的时间,都是预防的最好阶段。提前有所防备,建立起正确的预防观念,就能最大程度避免其演化成癌症。

而肠癌的致病因素,也就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生活条件越好的地区,肠癌的发病率越高。专家解释,这很可能是因为高脂肪、肉食以及低膳食纤维的饮食习惯,增加了发病的风险。

高脂饮食直接刺激胆汁分泌过量,促进肠道内厌氧细菌的生长,而厌氧菌又会联合胆盐、胆醇分解,形成一种新的物质——不饱和胆固醇,如石胆酸、脱氧胆酸,后两者会增加患癌风险。

尤其工作缘故,久坐成为现代多数人的通病。久坐不动,会增加便秘的风险,粪便不能及时排除体外,粪便中的毒素就会长期刺激肠道,进而会增加肠上皮细胞发生变异的风险。同时,久坐可能增加肛周疾病的风险,而肛周疾病是演化成为肠癌的一个必要过程。

一旦发生肛肠疾病,如果不积极进行治疗,就会拖成为慢性症状,而慢性症状的演化进程,进一步会产生癌变的倾向。在这个阶段,是肠癌是否会发生的分水岭。

除此之外,肠癌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就有明显的遗传性,如果不进行积极的治疗,其后演化成为肠癌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不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所导致的肠癌,只占到肠癌发病的1%到2%,大部分的肠癌患者都还是散发状态。

因此,做到早筛查和早预防,是防止发病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来说,早筛的意义更为重要。临床上,4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应该进行肠癌的筛查,一般通过做大便隐血检查以及肠镜检查,都能有效做出诊断。

但同时要注意的是,如果存在遗传风险、患有肛肠疾病,或出现肠癌疑似症状的人群,应提早筛查年龄,尽早检查。

来源:39健康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