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央视认证」的神作上了?我赌它口碑要爆

十点电影

关注
文 | 十点君 · 音乐 |  勇敢的冒险家
十点电影原创

说到“动画片”,十点君最近有个很有趣的体验。


朋友:最近有啥片子值得看吗?


我:我觉得《XXX》还不错。


朋友:没听说过啊,谁演的?


我:是动画,没人演。


朋友:那还是算了吧,我不看动画片。


我:……


终于,今年暑期的“哪吒现象”,让我也偷偷地跟着扬眉吐气了一把。


不是说不看动画片吗?


真香了吧!


事实上,很多优秀的动画电影能做到的,远比成年人想象中要多。


今天要说的这部,叫做——




在聊这部电影之前,我想好好说说它的“来头”。


去年,十点君做过一次高分动画电影的集中推荐,其中画风最为清奇的,就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部——来自法国的《昆虫总动员》



别具一格的昆虫视角,精致巧妙的“微观小世界”。


主角是小蚂蚁小瓢虫,道具也是小火柴、小炮仗。



却能拍出“战争史诗”的恢弘气势。



看完之后,我下意识地想起了威廉·布莱克的那句妇孺皆知的诗: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这很欧洲。


不妨再联想一下举世闻名的法式菜系——


小而美,这很法国。



长期以来,世界动漫格局一直以美式、日式支撑起了“第一世界”:


迪士尼很唯美,皮克斯很疯狂,漫威和DC则充满了拯救世界的英雄。


哆啦A梦和海贼王经久不衰,宫崎骏和新海诚也是各有韵味。


相比之下,欧洲的动画产业则更主张风格自由,强调个性色彩。


比如去年上映的法国动画电影——《大坏狐狸的故事》



纯手绘的画风,幽默而温情的小故事,充满法国人的浪漫情怀。


浪漫意味着什么?


极致。


画面要简单,就干脆手绘。



粗线条,大色块。


而《昆虫总动员》系列则走向了另一个极致——


它让动画,真实得不像动画。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或许跟创作者的“家学渊源”有关。



第一部的片尾字幕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名字——



墨比斯,法国国宝级艺术家。


《阿扎克》《蓝莓上尉》都是世界动漫史里的大牛。


就连宫崎骏大友克洋这些日本动漫大师,都深受其创作风格的影响。


墨比斯与宫崎骏


此外,墨比斯的创作还曾延展到了科幻电影的视效制作,《第五元素》《异形》等经典科幻片,就都有他的功劳。


厉害不厉害!


而《昆虫总动员》的导演之一海琳·吉罗,就是墨比斯的女儿。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刚毕业的海琳·吉罗,就参与了吕克·贝松《第五元素》的图形制作工作。



2004年,海琳·吉罗和托马斯·绍博建立工作室,用实景+CG的技术手法,制作了一系列的昆虫短片——

央视还曾经引进过。

2013年,该系列的第一部长片电影《昆虫总动员》得以问世,还没等到电影上映,墨比斯就在2012年与世长辞。


时隔5年,这个“微观小世界”又出后续——


豆瓣评分8.4,比第一部还高。

那群真实可爱的小昆虫们,又回来了。



这里要着重提示的是,实景+CG这种技术手段,让《昆虫总动员》系列拥有了不同于普通动画电影的真实质感,也就是前文中提到的——


让动画,真实得不像动画。


辽阔的山川景色、精密的昆虫巢穴,再加上立体感极强的昆虫形象设计,居然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的错觉。


而纪录片一般的视觉感受,却又掩藏不住昆虫世界里的戏剧冲突


故事的主角,仍然是小蚂蚁小瓢虫


故事的开端,是“男二号”黑蚂蚁正在偷方糖。



不巧,遇到了一群横行霸道的红蚂蚁。



红蚂蚁们个头大、数量多,虎视眈眈。


但黑蚂蚁也不是吃素的,在危急关头用触角发出求救电波,这就引出了“男一号”小瓢虫帅气空降。



没想到,营救过程中出现了意外。



小瓢虫不慎坠入快递箱,从冰天雪地的法国——



漂洋过海,来到了瓜德罗普——


法国的海外省,位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中部。


东濒大西洋,西临加勒比海,西北为瓜德罗普海峡,南是多米尼加海峡。


属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26℃。



小瓢虫爬出箱子一看:


这尼玛啥地方啊!


一身红壳子的怪物,难道是坦克?


还有这位衣着翠绿的时尚大哥!



请问——您有事吗?


莫非——想吃我?


九死一生啊。


不过,在这个微观的昆虫世界里,也不光有残酷的食物链,还有戏剧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首先,是亲情


早在“快递装箱”的时候,小瓢虫的父亲就为了守护儿子,一路跟着来到了加勒比海。


在这片陌生的雨林里,父子俩接连出演了一系列的“商业大片”。


有和凶悍螳螂的高能空战



还在洞穴历险中遇到了五彩斑斓大蜘蛛:



至于后半段中的神秘友军——



毛虫之王,魔幻吧。


父子俩“虫”在囧途,父亲拼尽一切,儿子也在成长。


成长的路上,儿子还收获了一段异国恋情——


法国人的浪漫也再一次流露出来:


浪漫会催生什么?


仪式感。


它们摔碎了一只椰子,办了一场“婚宴”。


这只“小瓢虫”,简直可以说是“大男主”了。


等等,别忘了还有“男二号”——



兄弟有难,万山无阻。


博学多才的黑蚂蚁,愣是从地球仪上找到了“快递地址”。


还找到“家财万贯”的小蜘蛛帮忙,造了一艘酷炫到炸裂的飞屋海盗船——



没错,飞屋就是《飞屋环游记》里的那种飞屋;


海盗船,也是《加勒比海盗》里的那种。


要是有人在这个时候跟我说:


怎么可能?蜘蛛会开船?还能飞那么远?气球用嘴吹就能上升?嘴里生产氢气还是热气?


我也只能回答他:


亲爱的,你真不浪漫。



甭管科学原理是啥,反正海盗船最终还是赶到了加勒比海。


当它们准备带着瓢虫父子回法国的时候,小瓢虫却已经离不开自己的异国女友了。


这就很有意思了:


假设万物有灵,那么昆虫的世界里,应该也有“儿大不由爹”的生活烦恼吧。


起初,瓢虫父亲当然是坚持要带着儿子“回老家”的——


什么加勒比海,什么热带雨林,一会儿蜘蛛,一会儿螳螂的。


太凶险了,不好不好。


“回老家”多好?


气候咱习惯了,食物也习惯了。


再看这俩历尽艰险来接你的好兄弟——咱还有人脉啊!


可是,看见儿子和小女友难舍难分的样子,老父亲犹豫了。


说到底,什么才是“好”呢?


父子一场,终究还是要渐行渐远吗?



友情,爱情,亲情。


是不是一沙一世界?


更妙的是,以上这些所谓“剧情”,又都是在“零对白”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


电影中,昆虫们没有被赋予人类的语言。


仅仅是不同频率的鸣叫,以及连贯流畅的戏剧动作,就把故事给讲完了。


简单,但完整。


不需要字幕,也不需要赵忠祥老师的解说词。


不生产廉价的金句,也不靠文化壁垒贩卖猎奇。


这才是电影语言。


这也是世界语言。


这是电影的魅力,也是表达者的胸怀。


而对动画电影曾存保留态度的成年人们——


不应该错过这份胸怀。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想看《昆虫总动员2》的,电影院
活动传送门:暑期最酷的“昆虫夏令营”,扫码有惊喜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