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为了向亲爹复仇,她不惜当上了三陪女!

微电影

关注


“重男轻女”一直是一个令人费劲的社会现象。
前有樊胜美她爹,后有苏明玉她爸。
有人痛骂这种思想落后和腐朽,有人嘲讽这种思想给社会带来的男女比例失衡,还有不少女孩因为家族对自己的轻视,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创伤。
尽管如此,这样的思想直到今天还一直存在,为了抗衡父亲对自己的不公,有的女孩选择走向极端,譬如她——
《爱在规则之外》
รักไม่ได้ออกอากาศ
该剧出自一档名为《星期五俱乐部》的系列泰剧,每一季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
这些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尺度之大,震碎三观。
像之前《过界的爱》中,男主就是娶了女主后才发现,父母都爱上女主,最后女主出轨居然和婆婆在一起。
关键是,这样的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
这也意味着在真实世界里,还真有儿媳爱上婆婆,又或者你害死我妈,我勾引你全家的狗血事情。
女主人公Sin出生在一个华人家庭,父母开了一家小餐馆维持生计,她很小的时候,就要到店里帮忙干活。
而Sin的两个哥哥,则是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每天睡到日上三竿,醒了就和猪朋狗友喝到昏天黑地,什么正经事也不干。
Sin对两个哥哥的所作所为简直厌恶至极,但在父亲眼里,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
Sin从小就聪明,学习也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一直努力学习就想得到父亲的赞扬,哪怕一句。
可是在父亲的传统思想里,女孩子是不需要读书的,与其学那么多知识不如嫁个好男人。
哥哥考试不及格,父亲就骂老师教得不好;女儿考得好,父亲则讽刺是学校题目出得太简单。
总之,无论Sin做什么,父亲都看不顺眼。
Sin就是在这样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备受打压,所有美好的事情一到父亲嘴里就全变了样。
大学毕业以后的Sin决定到酒店实习,可父亲却认为女儿能在酒店工作不是因为能力足,而是年纪小,薪酬低,还会“卖笑”。
父亲甚至嘲讽女儿到酒店工作,说不定也是为了勾搭外国人,好让自己嫁出去。
原来“打压式教育”真的不分国界。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个错觉,就是压力能带来动力,它能够激励我们不屈从,在懒惰和受到诱惑时,能让我们更加的奋发向上。
但事实是,所有的东西都会物极必反,就像一根橡皮筋,长期处于紧绷状态,终有一天会绷断。
面对父亲的长期打压,加上哥哥的煽风点火,多年来的积怨让Sin决定对父亲展开报复。
她要做尽一切父亲不喜欢她做的事情,只要是能让父亲生气,心烦,她都要做!
于是她故意把自己打扮得很妖艳,声称要去酒店做三陪女。
父亲恼羞成怒,当着街坊邻里的面,扇了女儿一巴掌,还把一盆脏水泼到了女儿身上。
在他固有的思想里,他从不相信在铁腕手段之下,不能把一个叛逆的女儿“拉回正轨”。
他更笃定,在众目睽睽下教育孩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迫于群众的压力,孩子会觉得不好意思,最终低头认错。
这是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通病,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最终,当孩子的自尊心被践踏了一次又一次后,他们还会乖乖听话吗?
就这样,Sin从一开始骗父亲做三陪女,变成了真的沉迷于烟花之地了。
她开始和各色各样的男人交往,有的是酒吧歌手,有的是有妇之夫,有的是有钱多金的富二代。
每天都玩到深夜才归家,有时甚至连对方叫什么名都不知道,朋友都劝她注意点,
可是此时此刻的Sin只是挖空心思让父亲不爽,就像小孩子赌气一样,越不叫她做的事情,她越要做。
父女俩的关系就这样僵持着,直到一个叫Leng的男人出现
Leng是Sin的父亲安排给她的相亲对象,一表人才,温文尔雅,可Sin却对这个男生极度排斥。
见面的第一天,她就直言不讳地跟Leng说了自己的工作性质,但Leng并没有被她说的话吓到
Leng看穿了Sin是在撒谎,很识趣地为她保守秘密。
就这样,两个人开始慢慢地走到一起。
为了讨Sin开心,Leng会做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譬如喝酒,即使明知自己不能喝,Leng也舍命相陪。
不管多晚,Leng都会送Sin回家,还将Sin介绍给家人认识,让Sin提早融入自己的家。
本来照这个剧情发展,Leng一定会和Sin结合,美满生活下去的,然而Sin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毫无疑问,让Sin改变的人依旧是父亲。
Sin无意中听到父母的谈话,得知父亲对于自己和Leng的交往一事充满了“感激”。
而这种感激不是因为女儿得到幸福,而是Leng肯接受女儿这样的人,而女儿最终也按照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的生活。
父亲沾沾自喜,他又一次“赢”了女儿。
Sin知道后怒不可遏,她不能容忍父亲对自己的轻视,更不能接受父亲把自己看作一个低贱的女人。
于是她当机立断和Leng分手,当晚就跑到一个陌生男人家过夜。
为了向父亲复仇,Sin终于走上了极端,然而这种报复,受伤的却是她自己。
在后面的剧情里,Sin找的那个陌生男人其实是个毒贩,不仅暴力殴打她,还拿走了她所有的钱,她还因此受到牵连,被拘了起来。
幸好遇到了一个律师朋友才得以离开,然而这个律师却在当天夜里把Sin强暴了……
这样的“复仇”算是复仇吗?伤敌一千,自损一万,看起来并不明智。
去年,在上海的卢浦大桥上,一个17岁男孩突然从车里冲出来,从桥上跳了下去,在跳桥的那一刻,那个男孩没有半点犹豫,整个过程,不到5秒。
据称,男孩跳桥当天和同学发生争执,事后遭母亲批评,于是毫不犹豫选择了自杀。
有人说孩子的行为太偏激了,心理承受力太差,但更多人想到了自己的经历,这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谁也不知道,在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不错,孩子需要压力,但一定要适度。
不是孩子的心理太脆弱,而是父母把自己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只能去做,不敢有怨言,
时间久了,心理自然会有沉重的负担,自然会作践自己,甚至轻视生命。
父母和子女的矛盾,都来源于以爱之名。
Sin想得到父亲的重视,却没有用对方法,最终走上极端;而父亲却想女儿在自己的控制下生活。
如果这是一场比赛,Sin可以说输的一塌糊涂,但其实这也是父母的失败。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父母和子女间的磕磕碰碰总是有的,受到伤害就尽量和解,即使不能和解,也不要拿痛苦来惩罚自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