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重庆一女子整容失败欲跳楼自杀 119现场救援

新浪新闻

关注

在纪录片《119请回答》中,姚骅刚与整容失败试图轻生的女子交流。

消防员姚骅刚

姚骅刚(右1)在操作消防器材

“119吗,有人要跳楼,快来!”

救人,是消防员的天职,但不仅仅限于从火场里,还可能从天台边,从大桥上……他们灭的不一定是明火,还有人的“心火”。

“谢谢你,阻止我跨出可怕的那一步,让我开启了新的生命……”在“11·9”消防日前夕,姚骅刚收到一条匿名短信。

渝中区消防救援支队来福士站90后消防员姚骅刚,是队里公认的“谈判专家”。11年来,已成功将数百个有自杀倾向的人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首次面对轻生者 他将自己置于同样危险境地

2010年12月,他如愿参军,先是当武警,后来到较场口消防中队当上一名消防员。向往中的手握钢枪,成为了水枪。日常训练很枯燥,抢险救援也充满危险。

“救火,是消防员的天职!”一到消防队,他就把这句话牢记心里,但当时并没想到,除了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等任务,营救轻生者也成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刚入消防队不久,还是一名新兵的姚骅刚就遇到了生平第一例自杀救援。

那是在重庆长江大桥上,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由于情感受挫,翻越栏杆,身体已悬在桥的边缘外。

队友帮他拴上安全绳后,姚骅刚也爬到大桥护栏外。女孩情绪比较激动,对其他人有明显的反抗意识,但看到眼前这个年轻消防员将自己置于同样危险的境地,态度似乎稍有缓和。

“妹妹,你多大啊?看起来跟我差不多吧。我21岁,你呢?”看到女孩跟自己年龄相仿,姚骅刚以这样的开场白打破僵局。

女孩迟疑了片刻,开始断断续续地跟姚骅刚交流。她一边哭泣,一边述说自己在感情、工作中遭受的挫折。他也顺势谈起了自己的感情经验,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劝导她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女孩的身体一点点朝里靠,戒备心也放松了。姚骅刚找准时机,和同事一把将女孩拉了回来。

将女孩救上来后,民警担心她情绪不稳定,准备把她带回派出所继续开导。女孩不肯走,一直望着姚骅刚,希望他能陪自己一起——那是一种被信任的感觉。姚骅刚跟队里说明了情况,也陪着去做了笔录。后来,女孩终于打开心结,意识到自己寻短见的行为非常不理智,并表示以后不再做这种傻事。

“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没有什么人值得自己放弃生命。她很多年后,想起当年那一幕,她可能会笑一笑,觉得很不值得。”

姚骅刚坦言,第一次救援轻生者,心里还是挺紧张,手心都在冒汗——担心自己哪句话没说对,会刺激到当事人。

相对而言,他当时整个人置身于大桥外,反倒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了。

她整容失败欲轻生

他完成堪称教科书级的救援

去年6月中旬,在解放碑的一次任务中,时任较场口消防救援站战斗班班长的姚骅刚和同事们完成了一次堪称教科书级的救援。

“119吗,有人要跳楼!”总台接到当事人妹妹焦急的求助电话。赵敏(化名)留了一封“遗书”,手机关机,找不到人。情况危急,还好手机有关机定位功能。

当他们出现在天台门口时,坐在楼顶边缘的赵敏情绪激动,正崩溃地号啕大哭,叫喊着“不要过来!”女孩歇斯底里地哭喊。原来,她做整形手术失败,又遇到医院推卸责任,态度恶劣。“你先别着急,我们帮你想办法解决好吗?”姚骅刚大声但又语气温柔地朝她喊。

重庆当天气温高达38度,女孩看上去已有些脱水。“妹妹,我找瓶矿泉水给你。我不过来,你放心。”等姚骅刚靠近时才发现,女孩还拿着一把剪刀对着自己的大动脉。

此时,最危险的不是10楼的高度,而是手里那把锋利的剪刀。姚骅刚深知,一个人在情绪崩溃时,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于是,他决定不冒险靠近,而是继续劝说。“我的脸都毁了,你说我要怎么办?”看到女孩有少许跟自己互动的意愿,姚骅刚赶紧抓住机会,继续跟她交流。

女孩所在的位置没有盲区,不能从后面上,只能正面救援。

这时,赵敏的男友出现,姚骅刚观察到,男朋友在跟她说话时,她一直在认真听,说明两人感情不错。于是,姚骅刚决定引导两人多对话,转移她的注意力。

听到女孩大哭着说“我这样子以后还怎么嫁人”时,姚骅刚顺着她的话问另外一边那个手足无措的男子:“男朋友,你会不会嫌弃她嘛!”

男子忙不迭地说:“肯定不会嫌弃!”

姚骅刚一边跟女孩强调其男友的态度,一边不经意地靠近。此时,赵敏的情绪明显缓和了一些。机会来了!就在女孩正哭泣着与男友交流时,姚骅刚和同事周言杰两人看准时机,瞬间扑了过去……

女孩的亲人感激地给了每个消防员一个拥抱。赵敏经过劝说,也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深夜的一碗面

给了轻生男子重生的勇气

“自己想死,你们还冒着危险救他们干吗?要是把自己也搭进去可不值……”在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类似对轻生者的评论。但姚骅刚并不认同这样的评论:“我很理解他们的处境。请不要责怪他们。”

姚骅刚深知,现代社会压力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每个人都会有内心崩溃的时刻。“要不是彻底绝望了,谁会走到那一步!谁会愿意将自己放弃生命的脆弱那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但对于生命的留恋是人的本能。这也是值得高兴的一点,也是我们救援的机会。”姚骅刚说,他平时会把自己想象成对方,放在他们的处境里去想,可以起到更好的劝导效果。

他认为,很多人往往也就是一念之间产生的绝望,这时,他们尤其需要外界的关心和关爱,才会冷静下来。如果没有人去拉他们一把,冲动之下,就可能就会造成几个家庭一生的痛苦。

“摊上事儿的时候,不是谁都能保持冷静。”

有些人,这次救下来了,难保不会继续做出轻生的举动。“所以救人要救心。”姚骅刚说,每次救援成功后,队员们都会找机会跟轻生者聊一聊。有一天深夜,队员们在长江大桥栏杆外救下一名因被骗光积蓄而想不开的外地男子。此时已是凌晨,队员们问他“饿不饿”,听到对方说“饿了”,但已身无分文时,消防员们请他到面馆吃了一碗面。

男子一口气将热腾腾的面吃完,之后,对着消防员们鞠了一躬,黯淡的眼里又重新有了光。

一碗面治愈了他绝望的内心,也给了他重生的勇气。

学会一切营救技巧

但他“真的不希望在天台见”

“有的意欲轻生者往往是一时冲动,不理智的情绪占了上风。”姚骅刚说,这就需要救援人员具备一定的耐心、分析能力和谈话技巧。

起初,由于经验不足,“谈判”时难以直切要害,劝下一名轻生者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慢慢地,他摸索出一套营救经验。

“想要自杀的人,肯定是某方面遇到了极大的问题,这时就要多听他们倾诉。”他认为,在倾听过程中,对方的情绪可以得到一定疏导,救援人员也可趁机弄清楚事情原委,再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劝说。如一到现场,姚骅刚会根据对方身份找到合适的称呼:姐姐、妹儿、大哥等,拉近关系,再认真倾听,帮对方分析解决办法,慢慢地让当事人心情平复下来,主动放弃轻生念头。

只有在“谈崩”的时刻,消防员才会被迫实施强行救助。“我打心里理解他们,但真的不希望在天台见。珍惜生命,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亲人和社会的负责。”

因救援失败而失眠

坚强如他也要去做心理疏导

然而,不是所有的救援都能成功。有一次,面对一名坐在高楼窗台外沿的三十多岁的女性轻生者,姚骅刚已苦苦劝了两三个小时,楼下的队友也已铺好了救生气垫。

本来对方情绪似乎有所好转,然而,她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先是将包丢下去,然后选择了一个避开气垫的角度,纵身跳了下去。

女子往外挪动的瞬间,姚骅刚伸手想拉住她,但已来不及。

当着自己的面,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消逝了。姚骅刚和队友们都感到很沮丧。他自责了很久:是不是我说错了哪句话,让她放弃生命了……他连续几晚都失眠,老想着这事。在意识到这件事对自己产生的负面影响后,姚骅刚主动去做了心理疏导,并进行总结。

“现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消防员们也都会做自我调节。”姚骅刚说,自己会通过健身、跑步等方式缓解压抑的心情。

“兼职”谈判专家

竟是自学成为“蓝天使”

队友李佰特评价姚骅刚说:“他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真是没得说!经历了多个实战救援,我们都叫他’谈判专家’。”

“我远远算不上是什么谈判专家。”姚骅刚说,自己并没有经过系统地学习,但队里经常会有心理辅导课,他也喜欢翻阅一些心理书籍,闲暇时会经常琢磨,如何跟情绪激动的人有效沟通,安抚情绪。

通常到现场后,消防员们会根据现场情况做简单分工,比如由指挥员或班长选择最佳位置,上前安抚当事人情绪,进行交流,其他队员警戒、疏散人群、准备救援器材。

据了解,今后,消防部门也将考虑与心理专家合作,遇到比较难的“谈判”,请专家出场协助救援。

从扑灭大火到降服心魔,消防员每天都在进行角色切换,姚骅刚他们所做的,就是为每一位拨打119的求助者排忧解难。

这是他们的职责。但对于被挽救的轻生者和家人来说,他们就是披着蓝色外衣的天使,在最被需要的时候,脚踏着七彩祥云出现……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宋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