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快快评|大二女生被误诊为艾滋病,医疗监管当发力

新浪新闻

关注

12月27日,一名大二女生被误诊为艾滋病的消息上了热搜。据澎湃新闻,江西吉安陈先生反映,大二女儿小美“被诊断”患艾滋病,吃药一年多得知是误诊,要求追责。当地市疾控中心检验科负责人回应,当时小美未告知处孕期影响检验,也可能和试剂有关。

艾滋病,一种我们谈之色变的疾病。正值青春,确诊艾滋病,无异于天降霹雳,会被多少人讨论,被多少人误解?这一年间,该女生无奈退了学,吃大量的药物,伤害难以想象。而在近期复查时,却被告知误诊,这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无疑是天大的玩笑。

医学是一门探索性学科,临床上出现误诊是不可避免的。根据《临床误诊误治》杂志的统计,全球疾病误诊率高达30%。这说明,误诊是一个全球性的医学现象,即便在欧美发达国家,同样也在发生。但医学的局限性不能成为误诊的借口。检索新闻可知,类似情况绝非孤例。面对误诊,不能每次都是出了问题再问责。问责,更不能一问了之。

患者一旦进入医院,主动权就全部交给了医院,患了什么病、如何治疗都由医院所决定,医院必须对病人的生命和健康负责。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出现的误诊,即便是正常的、概率内的、或者医学上允许存在的,后果都应由院方来承担,而非患者。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健全医疗监管平台,相关部门要对各医院的诊断标准定期进行抽查,无论是医生资质、医疗机构资质,还是诊疗质量,都该建立在可靠、可查、可究的基础上。同时,要进行大规模的误诊调查,从中找出误诊规律。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建立国家补偿机制,给予那些在误诊过程中确实遭受了损害的患者一定的补偿,让他们得到宽慰。

误诊难以避免,但生命却没有第二次机会。只有全社会高度重视,监管先行,才能让医疗更“健康”。

现代快报+评论员 槿色凉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