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农村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 “剩男”何解?

新浪综合

关注
BBC报道安徽光棍村:偏僻闭塞 女人都离开了

来源:东方网

在中国农村地区,0-4岁少儿男女性别比例已达122:100,而第二、第三胎失衡现象更为严重,男女性比例分别达到了126.4:100和146.3:100。尤其当第一胎是女性时,第二胎的男女性比例达到了194.3:100。

日前,一份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家庭研究创新团队发布的报告如是显示。

这份报告名为《中国农村家庭发展报告》(下称《报告》),以2015年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家庭调查数据库(CRHPS)为基础撰写,该调查数据库的样本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区),259个县,样本规模为586个村委会的11654个农村家庭共计43952人。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出生性别比失衡背后有社会、文化和技术原因。据其根据官方出生性别比的测算,1980年至2015年,中国多生了3000万左右的男性。

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宋健对财新记者表示,从出生性别比看,中国性别失衡的确严重,但出生性别比可能并不反映真实情况。其中有婴幼儿漏报的原因,并且女婴漏报多于男婴。

甘肃“光棍村”:相亲十八年攒不够彩礼钱

出生性别比高=性别失衡?

出生人口性别比,指新生儿的男女比例。国际标准通常认定,每出生100个女孩,相应会出生102—107个男孩,这一数据范围在不同人群中具有高度稳定性,超过则属于“异常”。由于男孩的死亡率高于女孩,到了婚育年龄,男女数量趋于均等。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走高,2004年达到历史最高的121.2,其中农村地区尤甚。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城镇出生性别比为117.1,农村出生性别比则高达122.8。

不过,根据沈阳师范大学教授王立波的研究,出生性别比可能并反映不是真实情况。举例来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0-9岁年龄段的男性、女性人数分别为11268万人和10309万人,而该年龄组在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数量则分别11822万和11020万、11484万人和11358万人。女性比出生时多出1050万。

“大家以为出生性别比很高,但实际上是漏报的原因,没有那么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宋健对财新记者表示,根据其对于2010年、2015年的数据对比,“真实性别比并没有那么失衡”。她分析道,这其中有婴幼儿漏报的原因,其中女性比男性漏报更多,这种情况随着婴幼儿长大会得到缓解。

男子花近十万彩礼娶妻 事后发现女方已做外婆

“婚姻挤压”下的农村剩男

《报告》还显示,农村大龄未婚人口比例逐渐上升,“剩男”问题尤其突出。其中,农村“剩男”是“剩女”的4倍以上。

3000万以上,是此前很多研究者提出的“剩男”数量,这一数字能在全世界国家的人口数量上排至45位左右。仅从官方数据的出生数据看,据原新推算,1980年至2015年中国出生了6.92亿人,平均性别比114.7。“按照105的正常性别比来算,多生了3051万的男性。”

即便考虑到漏报因素,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仍不可忽视。

“‘剩女’是相对的,‘剩男’则是绝对的。”原新表示,“剩女 ”是因为择偶标准产生的,而“剩男”则是由于性别失衡导致的,而农村地区的剩男问题更加“雪上加霜”。

本次《报告》也显示,城镇“剩男” 比例低于农村,城镇“剩女”的比例高于农村。

最新全国“彩礼地图”出炉 你的家乡是多少?

“因婚致贫”等社会问题凸显

“剩男”问题应该如果解决?原新表示,虽然社会上出现了引进、买入东南亚等国外新娘的现象,但“剩男”数量过于巨大,依靠人口输出或者引进不现实。“所以政府一定要准备预案来应对。”

原新表示,因为性别比长期失衡,“婚姻挤压”与婚姻竞争会增加婚姻成本,“无论城乡”。以甘肃为例,其农村地区的彩礼已普遍在10万-20万左右,个别地区更高。“这会产生一种新的贫困原因,即‘因婚致贫’。”同时,婚姻家庭稳定性受到影响。

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比也可能失衡,同时加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原新认为,男性的生理及婚姻得不到满足的话,可能会寻求一些非法的途径:如性暴力、买卖婚姻、拐卖儿童等等。

此外,按照现有标准,60岁以上、未婚无嗣的农村老人属于农村“五保户”,由政府全权负责养老。随着时间推移,老龄未婚男性会加剧政府的养老压力和复杂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