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浙江男子频频忘事儿被辞退,去医院一查,惊了

新浪新闻

关注

起床开开心心去上班

来到单位

咦?怎么没人

脑袋一拍:啊,今天是周末!

都别笑!

忘带钥匙、忘带文件、忘记日子……

肯定有很多人都中招过

记忆力下降

也被网友评为#当代90后初老表现#

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

为什么年纪轻轻,记性却不行了?

有人说,不得不承认年纪确实大了

有人说,现在年轻人的压力太大了

当然,如果患有早发性痴呆

也会年纪轻轻就记忆力减退

37岁绍兴大哥总是记不住事

影响工作效率最终被辞退

“这个患者才37岁就发病了,确实有点早,但目前的治疗效果还不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彭国平副主任医师感到惋惜的这位患者姓陆,是浙江绍兴人。

初中文化的陆先生(化名)一直在当地一家轻纺厂工作,做的是车间流水工作,大概2年前,车间主任就发现他变得特别健忘,每一道流程工序到他这儿,就变得特别慢,有时候他甚至连怎么操作都忘记了,整个工作进度都被他拖下来,为此他遭了好几顿骂。

“厂里打电话给我们家属反映情况,其实我们在家里有时也感觉他怪怪的。”陆太太告诉我们,先生这几年在家也容易忘事,有一次跟团出去旅游,就上个厕所的功夫,他就走丢了,“后来他告诉我,他走出厕所就找不着北了,原地愣了好一会。”

陆先生的情况也曾引起过家人注意,还带他到当地医院做过检查,但头颅CT显示脑部没有病变,最终这病也就不了了之。但陆先生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工厂里刚开完会,转头他就忘了会上说了啥,为此耽误了好多事,最终因为工作能力下降,前不久还是被厂子辞退了。

磁共振、量表测试、家族史

真相大白:早发性痴呆找上他

眼见着陆先生反应越来越迟钝,人看着有点“挨(呆)姑(呆)姑(的)”,家人又带着他慕名来到浙大一院神经内科记忆障碍专科门诊就诊。

“门诊时我发现他性格比较内向,看上去也比较木讷,反应慢一拍。”接诊的彭国平副主任医师发现陆先生似乎不怎么爱说话,情绪也有点低落,为他完善了一系列检查,专业的成套认知量表测试也显示他的记忆和认知水平低于自身的文化程度和年龄界限

进一步的头颅磁共振也发现陆先生的顶叶脑皮层存在轻度萎缩,而一个更重要的信息来源是陆爸爸。“经过沟通,我们得知他的父亲在60岁左右也出现了类似的健忘症状。”彭国平副主任说,陆爸爸有时候会忘记吃没吃过饭,有时候去田里干农活常常会走错地,为此邻里还产生了不少矛盾,“根据他们父子的临床表现和他的检查结果,我们又为他俩个进行了基因筛查,结果发现他父子俩个存在相同的早发性痴呆的基因突变。”

陆先生最终被确诊为家族性的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痴呆,医生进行了对症的药物治疗,以改善其记忆力,防止他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和出现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保持情绪稳定。另一方面,在医生的要求下,他每天都会进行看报纸、抄写诗句和益智游戏等认知训练和社会接触,通过多动脑以维持脑部活跃。

出现这几种情况要及时去筛查

年轻人管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

一个事实是,无论是神经内科还是精神卫生科,近年来因为记忆力下降前来就诊的年轻患者正越来越多。那么,如何辨别自己到底有没有出现病理性的记忆力减退呢?

彭国平副主任强调,一般来讲家族性的早发性痴呆发病率约占痴呆患者的5%左右,有痴呆(包括AD)家族史的年轻人要尤其注意,目前对早发性痴呆患者只能通过药物治疗稳定或延缓发病,并不能治愈,所以早期发现非常重要。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要及时到医院筛查。

●1、近事遗忘:对最近发生的事情总是印象模糊,记不清其中细节,反复询问或重复。

●2、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变木讷

●3、近阶段来出现方向感变差,定向能力变弱,如拿东西时辨别人与物品的距离有困难。

●4、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连贯性下降或找词困难、叫不出人名等。

当然,大多数人的年轻人记忆下降多是由于情绪变动造成的。胡少华副主任也建议,出现情绪变动症状的患者也需要及时来院就医,“很多情绪变动的患者也会出现记忆障碍,但这些患者的认知症状常被忽略。”

如果你近期因为工作压力等原因出现情绪不稳定、记忆障碍等情况,医生建议你不妨试试下面这些方法调节自己。

1

减少应激源、降低环境压力。当代社会人仿佛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感,这些都会使人处于应激状态,学会放松自己,降低应激水平,保护大脑神经。

2

保持良好的睡眠水平。睡眠过程中大脑对神经有一个修复过程,良好的睡眠状态是必须的。

3

营养调节剂。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人体认知也存在关系,肥胖、代谢综合征等会影响脑部血流,从而影响大脑神经,所以平时可多吃新鲜水果、麦片等健康食物

4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