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被造谣出轨快递员的女子 现状如何?

新浪新闻

关注

前段时间,一段年轻女子出轨快递小哥的视频在网上被疯传,其中还配上了露骨的聊天记录。流传的故事中,视频中的吴女士被描绘成独自在家带孩子的“小富婆”,是两次主动勾引快递小哥偷情的“风骚少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吴女士承受了许多难以忍受的恶意。邻居、同事对她投来异样的目光,她甚至还收到了各种侮辱性的短信,这些事情给吴女士造成了巨大的精神伤害。

不久之后,事件真相大白。在警方的查证下,网上流传的视频被证实是郎某趁吴女士在小区快递站点取快递时通过手机摄录。出于博人眼球的目的,他与朋友何某通过分饰“快递小哥”与“女业主”身份,捏造了暧昧微信聊天内容,并将摄录的视频和聊天截图发至微信群。

尽管事情被查明了,但对遭受“社会性死亡”的吴女士来说,噩梦才刚刚开始...

“社会性死亡”后果严重

虽然造谣者被依法行政拘留了9天,但遭受“社会性死亡”的吴女士仍旧深陷困扰:网上的谣言和攻击并没有消失,甚至还有海外网友发信息辱骂她,身边的朋友同事对此议论纷纷,公司也将她劝退。她试着找新工作,却一直被拒绝,精神上备受打击,甚至不敢出门,最终被医院确认为“抑郁状态”。

而郎某和何某认为,自己只是“闹着玩”,完全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后果,对吴女士提出的公开视频道歉和赔偿相关损失表示拒绝。

网络应是守法者的家园

近期发生的几起“社会性死亡”事件,都是造谣者把键盘一敲,信谣者不分青红皂白的传播,导致受害人承受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伤害。互联网的出现,使造谣者的造谣成本显著下降,而受害人的精神损失、物质损失却呈几何倍数增长。许多好事之人将虚假视频加工,抛到网络上博取关注,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做法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

谣言止于智者,更要止于法律。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将正式生效,相比于之前的民法规范,其中最大的立法突破之一便是人格权独立成编,对自然人权利的享有和保护作出了相对全面的规定。其核心目的,就是在国家意志层面,更大程度上体现人文关怀,把“人”始终放在第一要位。

我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明确规定“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其中名誉权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除此之外,《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也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显然,以“社会性死亡”为目的的信息传播行为,不但可能侵犯名誉权,也可能侵犯隐私权。

相关报道:女子被偷拍“出轨快递小哥”后抑郁 造谣者拒赔

8月7日凌晨,从北京一位朋友那传过来的偷拍视频和聊天截图,让吴女士几乎通宵未眠,“整个人懵了,大脑一片空白。”她细数来杭州接触过的所有人,想不通到底谁跟她有仇,要如此害她。

流传的出轨故事中,她是独自在家带孩子的“小富婆”,是两次主动勾引快递小哥偷情的“风骚少妇”。引人遐想的“香艳剧情”瞬间发酵,从吴女士小区业主,到其领导、同事、朋友都在议论,甚至还有国外网友发来信息骂她。

和以往为降低影响不愿露面的谣言受害者不同,吴女士第一时间报警,接受媒体采访,积极收集证据,在微博随时发布事件动态。6天后,警方发布通报,两位嫌疑人郎某和何某因诽谤他人被行政拘留9日。

然而,比谣言和诽谤更可怕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据吴女士自述,她被原来的公司劝退,试着投简历、找新工作,却一直被拒绝;她经常无法控制情绪,失眠严重,对任何食物都失去了兴趣,最终被医院确认为“抑郁状态”。

“我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活了28年,但是一夜之间成了笑话,所有成绩瞬间清零。”12月1日,事发118天后,红星新闻记者在杭州与吴女士见面,她说,在让造谣者公开拍视频道歉、赔偿误工费失败后,她已起诉至法院,期待尽快有“好的结果”帮她回归正常生活。

[诽谤突至]

小区取快递意外遭偷拍

被造谣两次与快递小哥偷情

吴女士28岁,今年3月,她和男朋友从北京搬到杭州生活,一直在设计行业工作。

7月7日下午,她和往常一样,下班回家前先到小区门口的快递站点取快递。那天她穿着一条粉紫色的碎花连衣裙和一双白色高跟凉鞋,手上挎着其就职公司定制的红色纸袋。因为取快递的人较多,她站在门口,一边玩手机,一边等待。

彼时,她还不知道快递驿站旁边小卖店的老板郎某正将手机抬起,偷偷拍摄视频。

一个月后,8月7日凌晨,北京的一位朋友给她发来一段时长9秒的视频和几张微信聊天截图,视频正是她取快递的样子,但是聊天截图内容让她匪夷所思。

聊天截图显示,“吴女士”与快递小哥的聊天从拍摄的视频引入。在截图中,“吴女士”是一位昵称为“ELIAUK”的女业主,是独自在家带孩子的“小富婆”,是与快递小哥打情骂俏、两次主动勾引对方偷情的“风骚少妇”。

“整个人懵了,大脑一片空白。”当晚吴女士几乎一夜没睡,她细数来杭州接触过的所有人,想不通到底谁跟她有仇,要如此害她。第二天,她发现情况比自己想象得还严重,小区业主群、超市团购群等身边群组纷纷在转发讨论,公司领导、同事、朋友也给她发信息问怎么回事。

据吴女士说,事发后她很快确定被偷拍的地点在快递驿站,她先去报了警,然后找到快递驿站老板和郎某。郎某承认自己是隔壁便利店老板,当天在快递驿站帮忙,视频是他拍摄的。那时吴女士才知道整个事件的造谣者不止一人。

“随着事件发酵,扩散范围大到我难以承受的程度,不仅限于杭州一地传播,其它城市,甚至国外的朋友都能看到。”8月8日,吴女士第一次在微博发布了自己的遭遇,让网友帮忙将看到的相关传播证据截图发给她。

吴女士称,选择站出来不完全为了自证清白,她希望那些遭遇过、正在遭遇或者未来遭遇与她一样境遇的女性,能勇于和这些龌龊的人抗争到底。“当天如果没拍我,可能别的女孩就是受害者。”

但是,很多人不相信,依然发私信骂她,她只好每天在微博更新事件的动态,以及自己找到的相关证据。直到8月13日,警方发布通报,骂她的人才越来越少。

警方通报称,网上流传的视频是郎某趁吴女士在小区快递站点取快递时通过手机摄录。出于博人眼球的目的,他与朋友何某通过分饰“快递小哥”与“女业主”身份,捏造了暧昧微信聊天内容,并将摄录的视频和聊天截图发至微信群。

随后,郎某和何某因诽谤他人被行政拘留9日。据吴女士介绍,将微信群里的截图和视频打包进行转发、造成大范围传播的陶某因证据不足,未被拘留。

陶某在后来向吴女士的道歉中称,当时只是出于“好玩”和“吃瓜”的心态,并不知道事情是捏造,也非恶意转发——他声称自己只转发到一个103人的微信群,没有大范围传播。

[风波余威]

被公司劝退,找工作碰壁

医院诊断其为抑郁状态

事件尘埃落定,吴女士原以为坚强的自己很快就能开启新生活,但是比谣言和诽谤更可怕的事情才刚开始。

因为需要处理和面对很多事情,吴女士没办法及时投入工作,最后被公司劝退,只好离职。她的工作需要经常代表公司外出谈业务,她也理解公司的行为,“毕竟没有任何公司愿意用一个站在风口浪尖的人去代表公司谈合作。”

另外,因为流传的视频中吴女士挎着的定制纸袋有公司的商标和名字,公司曾找过她,声称此事也给公司造成了影响,对此她压力很大。

事发后几个月,吴女士几乎不出门,将自己封闭起来。她发现自己虽然清白了,但仍然成为周围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很多认识她的人一见面首先是讲关于她的这个八卦。

“我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活了28多年,但是一夜之间成了笑话,所有成绩瞬间清零,”吴女士说,这是让她最难过的事情。

她将网购的邮寄信息改为男朋友周先生,不再亲自去快递站点。有时候和周先生一起出门取快递,她也是站在小区门里等待,等周先生拿到快递回来,再一起回家。

她基本每天凌晨两三点才睡,但是往往四五点就醒了。咖啡一杯接着一杯喝,除此之外,她对所有食物都失去了兴趣。她很多次情绪失控,一哭起来就停不了,全身颤抖。实在没办法平静,她就在客厅里不停地走,一直走到筋疲力尽才坐下来。

周先生怕她出事,把工作辞了,24小时陪着她。周先生说,那段时间吴女士基本不怎么吃饭,消瘦得特别明显,有时候会突然抱住他哭很长时间,深夜经常做噩梦,大喊大叫。他劝吴女士不要胡思乱想,但是没用。

“不敢想关于这件事情,但又控制不住去想,每次一想起来,心脏就加足了马力跳动,整个人开始窒息,精神、情绪开始失控。每天无限循环,不知道要爆发多少次?”吴女士在微博写道。

9月8日,周先生陪吴女士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就诊,吴女士被诊断为:抑郁状态。医生建议她服药治疗,但是她想再坚持一下。临走时,医生给她留了电话,告诉她,挺不下去的时候一定要打电话。

进入10月,吴女士尝试投简历,找工作。据她介绍,自己去面试过几次,对方均问到上一份工作离职的原因,她认为应该如实回答,可是每次讲完,对方总是同情地看着她,给她加油,然后委婉地拒绝她的求职意向。

周先生发现,如今每次出门吴女士都很敏感,一旦有人掏出手机,她就条件反射地躲开。有一次,吴女士在法院门口,有人举起手机拍她,她立刻上前抓住偷拍者,给周先生打电话,最后让对方删掉图片、道歉才了事。

“漂亮女孩走在路上,被男的多看几眼,被街拍摄影师偷拍,以前我觉得没什么,但是这次事件之后我的想法变了。”周先生说,现在谁多看女朋友一眼,他都会恶狠狠瞪回去。

[造谣者]

原本和小兄弟“闹着玩儿的”

赔12万是“狮子大张口”

吴女士说,事发之后几个造谣者的态度让她心寒,除了陶某发微博给她道过歉,其他两位很长时间不露面,也没有道歉。她提出和三人和解,好让自己尽快摆脱痛苦、开启新生活,但是对方认为她“要求太过分”。

吴女士的两个要求:一是,造谣者录制视频公开讲述事件经过,并向她和家人道歉,允许戴口罩和墨镜遮挡;二是,造谣者承担她在这件事中造成的实际损失,包括她和男朋友失业实际时间的工资、案件证据公证费用、律师咨询费等,三人每人58000多元。

“名誉损失费,精神损失费是无法估量的,这些我都不要。”吴女士想不通,整个事件她什么也没做,但是生活全部被毁了,反而做错事的人,生活没有一点影响。“郎某的便利店换了招牌继续做生意,何某依然在一个修车厂工作,正准备结婚。”

10月,吴女士请了一位律师,准备对三位造谣者进行后续追责。10月26日,她委托律师给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递交了一份刑事自诉材料,请求法院以诽谤罪对造谣者进行依法判处。目前,吴女士仍然还在等法院的受理通知,她期待尽快有“好的结果”帮她回归正常生活。

红星新闻在何某所在的修车厂找到了何某,但对方拒绝回应。

12月1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来到小区快递点旁的便利店,看到郎某的父亲在店里工作,对方表示郎某不接受采访。

郎某的父亲告诉记者,当初儿子是和小兄弟“闹着玩儿的”,后来截图被第三个人传播了出去,所以主要责任是在传播者,他儿子因为这个事情已经警方拘留过了,对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也挺冤枉的”。

郎某的父亲说,事发后他们给吴女士道过歉,后来也想过和解,“但对方‘狮子大开口’,儿子和他的小兄弟要赔12万。”郎某的父亲认为,吴女士男朋友辞职造成的经济损失与此前的事件没关系,不应该赔偿。

来源:半月谈、齐鲁晚报、梨视频、红星新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