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是天灾还是人祸?甘肃白银越野赛亲历者回忆

新浪新闻

关注

5月23日,一则噩耗传来,震惊的不仅仅是国内马拉松圈。

在甘肃省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举行的山地马拉松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目前已有21人不幸遇难,堪称国内马拉松赛事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难之一。

官方通报显示,失温是造成多名选手伤亡的重要原因。

最新通报显示,5月22日上午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已致21人遇难。该赛事共有172名参赛人员。

公开资料显示,该赛事由白银市委、市政府主办,执行单位为黄河石林大景区管理委员会、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晟景体育”)。

23日上午8时许,第一财经记者致电晟景体育,该公司监事张小燕表示,公司确实承接了这次赛事的具体运营工作。对于此前应急预案的准备情况,她回应称“总经理正在和领导开会,以发布会的信息为准”。对于公司下一步的计划,她表示“我们先要救人”。

随后,第一财经记者致电黄河石林大景区管理委员会,接电话的一名工作人员称,“我不清楚情况,问一问工程科、安全科再回复”。但此后该电话一直未被接通。

目前,黄河石林大景区已发布公告称,景区于23日起紧急闭园,开园时间另行通知。

23日上午,甘肃白银就越野马拉松赛赛事事故举行新闻发布会。白银市市长张旭晨表示,该事件是一起因局部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

是天灾还是人祸?甘肃白银越野赛亲历者回忆经历>>

未强装冲锋衣、补给不足

据官方通报,22日中午,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短时内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并伴有大风,气温骤降。中午12时17分,有参赛人员在赛事工作群发布求助视频,组委会立即反应,安排20人进行救援,曾先后救出18名参赛人员。

通报称,接到当地报告后,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失联救援指挥部并组织救援力量700余人投入搜救。由于赛段内地形地貌复杂,夜间气温再度下降,搜救难度较大。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5月21日,组委会微信公众号“石林国际马拉松”曾发布近期天气预报。预报显示,22日阴转多云,西北风三到四级,最高温度19℃,最低温度9℃。此后一周都没有降雨。

“问题就出在极端天气上。”一名亲历本次赛事的运动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场极端天气来得猝不及防,不仅前一天的天气预报没有预测到,当日天气也比较好,坐摆渡车去起点前甚至感到了一丝暖意。但下摆渡车时,天色变了,体感温度瞬间降低。

一名具有多年马拉松经验的跑友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通常大家跑步都是轻装上阵,因为身体会越跑越热。但是如果周围温度过低,则不适宜,会有失温、冻伤的风险。同时,开跑前组委会会强制检查装备,“像这种参加100公里的,一般都要准备两三千卡路里以上的食物和必要的保温物品背在身上。”

据上述亲历者介绍,冲锋衣并没有被列入本次赛事的强制装备,而是仅作为建议装备写进了赛事手册。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几段现场传出的视频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运动员衣物单薄,仅身着短袖短裤。

另一个问题出在补给不足。上述亲历者回忆称,从CP2到CP3(check point ,打卡点)距离约为8公里,选手们需要手脚并用往上爬近1000米,且难以下降后退。但这时,风力已经加大到七八级,雨水密集。方向逆风、视线受阻、全身湿透、路段陡峭,使得该名选手体感非常不适。

亲历者对记者表示,“保温毯一拿出来就被大风撕碎了”。此外,从赛事群的截图可以看到这些对话,如:“我们在山沟,女队员失温严重不能动”、“请组委会带上保暖的衣服”。

“流落南方”回忆道:“(我)把手指放嘴里含着,感觉含了很久,但手指仍然无感觉,同时觉得舌头也冰凉了。这个瞬间,我果断决定退赛,下山。”

最终,他果断回撤让自己及时获得救援,幸免于难。

而官方通报则显示,失温是造成多名选手伤亡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人体在调节体温时会动用身体储存的能量,但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就会导致失温。失温表现为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

据亲历者介绍,更麻烦的是,CP3不提供任何补给,包括食物、饮水和休息区,无法在此处退赛,只能坚持到CP4。这加深了参赛选手的危险。

同时,救援工作也受到了天气、地形等因素的阻碍。官方通报称,接到当地报告后,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失联救援指挥部并组织救援力量700余人投入搜救。由于赛段内地形地貌复杂,夜间气温再度下降,搜救难度较大。

“从现有的信息来看,虽然大家都戴了GPS设备,但是山里的定位应该不到那么精确。天气不好,救援速度也跟不上。”一名资深跑友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细节得以披露。

例如,冲锋衣并没有被主办方列入强制装备,而是作为建议装备写进了赛事手册;另外,选手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救生毯被大风吹破,导致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

“跑圈大神”参赛折戟

据新华社报道,经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梁晶的教练魏普龙确认,宁波江南百英里冠军梁晶在比赛中不幸遇难。

梁晶是中国超马记录保持者,2016万科济南12小时超级马拉松赛,梁晶连续三年拿走三个冠军,2017年150.35公里的成绩,也创下他本人的最好纪录。

此外,2019年中国山马个人年度总冠军郑文荣、知名山地马拉松运动员曹朋飞、黄印斌也参与了本次比赛。据知情人士透露,郑文荣身体已经好转、无生命危险,其余几人情况尚不明确。

公开资料显示,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在黄河石林景区举行,共有近万人参加比赛和健康跑,其中172名参赛人员参加了百公里山地越野赛。该项赛事从2018年开始举办,此次为第四届赛事。

据赛事活动报道称,今年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包括山地健康跑(不限人数)、21公里越野赛(600人)、100公里越野赛(400人)三个组别。赛道多为自然起伏的山地,山间土路或沙石路多,有爬坡、下坡障碍,从景区入口到山下龙湾村的22道弯修在悬崖上,全长2.3公里,落差216米,多弯道、山坡。

其中,黄河石林100公里越野赛,赛道平均海拔1716米,最高海拔2300米,其中有16公里左右的赛道海拔在2050米以上,累计爬升3500米。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赛事还设置了多个等级的奖金,奖金冠军奖金为15000元,亚军12000元,季军9000元,前10最低奖励2000元。对于大众选手,只要参加完比赛就给予奖励1600元。

对此,上述跑友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个奖金在国内赛事里算很诱人了。”

“一场极具挑战性和耐力考验的越野跑与马拉松赛事。”石林国际马拉松组委会微信公众号的简介上写道。

如今,我们除了要缅怀不幸遇难的跑者,也要反思和追问悲剧的背后,作为一项已经举办三届的赛事,赛事的气象服务是否精细?应急预案和医疗保障是否完备?如果在发现气象异常后,赛事主办方和跑者如果能更及时终止比赛,是否会避免酿成更大的悲剧?

曾完成100天100个马拉松壮举,有“中国极限跑者第一人”称号的陈盆滨在获悉这一悲剧后,第一反应是“无以复加的震惊和悲痛”。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这场悲剧的发生给国内举办马拉松赛,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办赛和参赛跑者,都敲响了警钟。

他分析道,高海拔地区举办马拉松赛,主办方应充分考虑和掌握当地环境条件、气象状况,与气象部门建立畅通的联系,及时获取最新气象信息,作出预警,承担起比赛“吹哨人”的关键角色。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目标,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完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主办方根据气象和比赛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他说。

记者注意到,23日有媒体致电景泰县气象局,相关人员介绍,景泰县气象局为本次比赛提供了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风级风向等信息,“但是具体的冷空气过境信息没有。”

陈盆滨特别指出,不少运动员身披的救生毯被大风刮破,这也体现了主办方在准备相关物资上的缺位。

此外陈盆滨表示,与日常参加平原地区的赛事不同,跑者前往高海拔地区参赛也应提前抵达并充分评估身体的适应情况;以及在比赛过程中不可存在侥幸心理,为了完赛作出超出身体承受极限的选择。

诸位国内马拉松圈顶尖选手的不幸陨落,则更加印证了在比赛中“量力而行”的重要。

作为圈内资深跑者,晓辉(化名)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平时会更倾向于选择参加比较成熟、知名度相对较高、组织比较完善的比赛。

而在比赛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天气情况、赛段难度等情况的综合考虑,我会在感觉能力不足或者有危险时,就果断选择退赛。”

在他看来,造成这次悲剧的关键还是在于突发的自然灾害。在这一点上,他的观点和“流落南方”更为接近。

晓辉向记者分析说,组委会失误肯定是有的:比如出发时天气就不太好,可以考虑比赛延后或者改变路线;至于强制装备没有指定冲锋衣,这可能是根据往年天气来安排的,但跑者为了自身安全应该选择带上;补给方面CP3没有热水热食,也是可以改善的。

“在正常天气这些都还好,但气候恶劣的时候就麻烦了。出了这么大的事儿,组委会完全没有责任是不可能的,但把责任全部推给组委会,我认为也不太合适,”晓辉说,“这场悲剧再次提醒我们,挑战自我的时候,要永怀敬畏之心。”

其实,类似的悲剧并不是个列。同样在今年5月,2021乌蒙山超级越野赛中,选手杨立杰在比赛中出现失温,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组委会在通告中表示,“杨立杰倒在了他热爱的赛道上,是一名真正的勇士”。

强身健体、超越自我是体育的目的,而在比赛中不幸遇难,是参赛者本人的悲剧,更是逝者家人一生的痛苦。推崇体育精神,但无论如何不该渲染“倒在赛道上是英雄”的观点。

正如有跑友说的那样:“马拉松的终点是安全到家。”

无论是办赛方、参赛选手,还是社会舆论,一味追求赛事难度和完赛成绩、甚至是被扭曲的所谓“体育精神”,都无疑失去了对体育、自然乃至生命的敬畏之心。马拉松“热”在国内方兴未艾,但接连不断的生命拷问,让这项大众喜闻乐见的运动走到了十字路口。

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时候做出积极的调整和改变了。

来源:第一财经网、中国新闻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