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夺命越野赛的几个问号

新浪新闻
5月24日消息,甘肃景泰山地马拉松事件发生后,当地卫生部门积极开展参赛受伤人员救治,目前伤员病情稳定,健康状况良好。
参赛人员王金明说,来的时候身体很疲倦,然后手脚脸都有些冰凉,现在慢慢恢复了知觉。
在对参赛受伤人员进行身体治疗的同时,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心理专家们也积极对参赛受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据悉,景泰县人民医院总共收治了五名参赛受伤人员,其中一名已出院,其余四名病情平稳,健康状况良好。
22日13点左右,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
据人民日报最新消息,截至23日早上8点,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甘肃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
在此次事件中,赛事区域的天气预报是否到位?突然发生极端天气的原因是什么?救援是否及时?对风险是否存在误判?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白银市气象局,对方表示,赛事气象服务是(景泰县)县气象局提供的,白银市气象局也按照正常程序播报了气象报告,关于这个事,各方正在收集资料,联合会商。工作人员表示,白银市气象局不是此事的官方信息出口,所以相关情况以官方说法为准。
超马圈领军人物梁晶在比赛中不幸遇难
有业内人士透露:这次冻死的一半都是圈内的高手。国内越野跑顶尖选手梁晶的教练魏普龙确认,宁波江南百英里冠军梁晶在比赛中不幸遇难。
作为中国超马圈的领军人物,梁晶在长距离的比赛中所向披靡。
他获得第一个超马冠军是在2014年10月,梁晶在济南12小时超马比赛中,跑出了惊人的149.5公里,打破全国纪录。
随着马拉松成绩不断提高,2015年,梁晶辞去工作,走上了职业化道路。
2015年1月,首届香港12小时超马比赛,梁晶以139公里的成绩夺冠;同年10月,梁晶以145.725公里的成绩卫冕济南12小时超马。
2016年4月,梁晶以136.73公里的成绩获得12小时超马男子组冠军;同年10月,梁晶以150.35公里的成绩三度蝉联济南12小时超马。
2017年,梁晶的表现更加抢眼,先后获得2017连云港环岛12小时超级马拉松冠军,南京老山100公里国际越野挑战赛男子组冠军,2017懋源地产张家口康保草原国际马拉松冠军,2017中国贵州·金沙亚洲山地竞速挑战赛天空跑50公里冠军,2017杭州超级马拉松24小时金杯赛全国纪录。
2018年梁晶一路开挂,仅在4月就先后夺得HCFR2018国际越野跑挑战赛100公里冠军、2018曲阜12小时超马冠军、2018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冠军。
10月1日,在获得越野赛2018八百流沙极限赛冠军20天后,他又以151.2公里的成绩,四度问鼎“2018济南12小时超级马拉松赛”冠军,并打破自己保持的中国12小时超马纪录。
11月,他以11小时12分46秒第一个跑完100公里赛程,夺得“2018China100山地越野系列赛暨环四明山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冠军。
如今,噩耗传来,跑友圈一片痛哭。许多人在微博上悼念:今天是国内跑圈大地震的一天,国内顶尖越野跑高手梁晶都没能幸免,哀悼,比赛年年有,命就得一天,回家才是终点。
亲历者:
抵达赛点时天气转阴起风,手指冻到麻木
红星新闻记者从一名自称是本次越野赛马拉松的参赛者处了解到,此赛事在马拉松越野赛跑友眼中,是一个较为成熟的赛事,“几届搞下来,也算是一个成熟赛事了,赛道几年没变过,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相关人员都了然于胸,且往年的比赛没有出现过一单哪怕是极小极小的问题。”
该位自称是本次活动参赛者的人员表示,比赛日早上尚且阳光明媚,但坐摆渡车抵达赛点的时候已天气转阴,随即起风,“开枪前我跑了两公里来热身,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更麻烦的是,跑完这两公里,身上也没有热起来。”
该参赛者称,在马拉松过程中,他先后经历了下雨、逆风,期间“发现十根手指都没有感觉了,同时觉得舌头也冰凉了。”后他果断决定下山,“我撤到山腰,蓝天救援队的人员指引到一个小木屋,屋内已经有十位左右先撤下来的选手了。在小木屋等待救援的一个多小时时间,小木屋里选手的人数已经达到接近五十人。”
出现失温须采用正确方法施救
失温,也叫低体温症,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失温是户外运动最常见的危险之一,它并不只是在寒冷气候才会出现。事实上在低于20℃时,失温就开始威胁着户外运动者了。
在冰点以上,我们容易被环境温度所麻痹,有些人不自觉的就让自己走的大汗淋漓,这时湿掉的内衣增加了身体热量传导速度,是干内衣的5倍之快。除此之外,风寒效应、湿度都会加剧体温的散失。
当失温出现时,人体温度会出现不同阶段的降低,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人体失温的各个阶段表现如下:
一级,轻度失温:33-37°C
颤抖、心律升高、排尿变多、呼吸频次升高、肌肉不协调、蹒跚、行为异常。
二级,中度失温:29-33°C
恍惚、颤抖减少甚至消失、虚弱、思维麻木、智商降低、口齿不清、记忆障碍、视觉障碍、心律不齐、瞳孔放大。
三级,严重失温:22-29°C
昏迷、神经反射消失(对疼痛没有反应)、呼吸频率和心律极低、低血压、可能出现心室纤颤、患者无法自主调节体温。
四级,致命阶段:低于22°C
肌肉僵硬,很少能觉察到心跳或者呼吸、很容易出现心室纤颤然后真正死亡。
对于失温的判断很简单,只要是在寒冷环境中,出现行为和言语异常的人员,应立即怀疑其已经得失温症。
还能动的失温患者,说明在1级或者2级失温,应立即寻找庇护所、避风处、休息、换掉湿衣服、增加保暖、进食碳水化合物,如有条件最好生一堆火。不要剧烈活动,防止四肢冰冷血液回流进一步降低核心体温。
如果已经失去自我行动能力,意味着进入了3级失温状态,那么首先要替换掉湿衣服,将患者用隔热层包裹起来,用布包住热水瓶对患者腋窝、腹股沟、脖子进行回温,然后立即将患者向医院转运,在此期间其他队员应当制作一个简易担架,如果患者呼吸低于6次每分钟,要用口对口人工呼吸给提升至12-13次每分钟,如果出现心博骤停,应立即采取CPR(心肺复苏术)。
对于失温症患者的复温,需要采用正确方法,否则会加速患者失温的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对2级以上失温患者的体外复温,应集中在对核心部位,较严重的失温患者(2级以上)身体严重脱水,体液和细胞液浓度升高,身体内的生化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适应低温环境,如果复温过于猛烈,可能会出现悲剧。同理,也不能给2级以上的失温患者热水喝,这会剧烈扩张血管,导致低血压,进一步降低核心体温,可能会造成复温休克。
篝火是一种温和的辅助复温方案,它能有效的提高环境温度,对急救有很大帮助。如果没有温暖的庇护所,在救援到来之前,就要尽可能的向温暖地区进行转移,以争取时间。可以采用“三明治“包裹法,可以用太空毯、衣物、座垫、地布、甚至是干草等一切能够用上的隔热物进行包裹。
白银夺命越野赛的几个问号
救援是否及时?对风险是否存在误判?
没有人会想到,一场由政府主办的体育活动,让21名参赛选手有去无回,这场越野赛让他们跑到了人生的终点。
5月22日上午,由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办的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在黄河石林景区举行,共分为健康跑、21公里越野赛、百公里越野赛三个组别。据组织方公布的信息显示,比赛参赛人员接近1万人。其中,有172人参加了百公里越野赛,前10名将获得2000元至15000元不等的奖金。
22日9时,随着一声枪响,172名参赛选手在黄河石林旅游景区开跑,沿着蜿蜒逶迤的22道弯一路奔跑。
救援是否及时?
22日中午12点左右,在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选择退赛,还有一部分队员失联,比赛被迫停止。
据白银市政府通报,到了当日中午12时17分,有参赛人员在赛事群发布求助信息。赛事组委会收到消息,“安排救援人员20人立即出发,向赛事越野赛道救援参赛人员”。
下午2时,救援人员到达高难山地上山点后,雨急风大,夹杂冰雹、冻雨,加上出现泥石流的现象,救援难度增大。赛事组委会联络黄河石林景区管理委员会,派出景区应急队伍营救。
下午4时许,有民间救援队到达现场,虽然极端天气已基本过去,但由于路况很差,救援队到达现场后,没搜救多久天就已经黑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路上,救援队员只能靠自己所带的微弱光源开展工作。
“山比较大,整个路程也比较远,而且山是沙石结构,坡度也比较大,路也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地方得手脚并用往上爬。”一位参与救援的队员告诉《中国慈善家》,这给救援工作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另外,白银消防救援支队特勤消防站指导员王晓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5月22日15时34分,白银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有越野赛参赛人员被困于赛道,无法下山。
白银支队调派条山消防救援站、西区特勤站4辆消防车25名指战员前往救援。
“下午4时21分收到了救援的派遣命令,我们携带了船型担架、医用担架、救援绳索、照明设备与保暖衣物等救援设备前往救援,大概在下午6点多开车到他们CP4集结点附近。”王晓东称,因为22日上午蓝天救援队参加了此次比赛的执勤安保,在消防队员赶往现场的时候,蓝天救援队已经开展了救援行动。
根据前方应急指挥部报告,截止5月23日12时,21名遇难者遗体全部转运出遇难现场,应急救援行动结束。
《中国慈善家》梳理公开报道信息发现,不管是民间专业救援队还是当地消防队,到达现场的时间约为下午4时许,而根据白银市政府通报,最早在当天中午12时17分,就有参赛队员在赛事群发布求助信息。但在这4个小时期间,只是景区应急队伍在开展营救。
是否存在误判?
5月23日上午,景泰县气象局工作人员向媒体透露,该局为本次比赛提供了现场气象服务,并向组委会主要领导发送了比赛场地的气象信息专报。气象专报中提供了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风级风向等信息,“但是具体的冷空气过境信息没有。”
《中国慈善家》从权威渠道获悉,5月21日21时55时,白银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黄河预计未来24小时内,白银、景泰、靖远、平川大部分地方平均风力将达5~6级,阵风可达7级以上,并伴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白银市应急指挥中心还要求各县区和市减灾委成员单位强化预警,做好防范准备,提醒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做好设施农业温棚的防风、高空悬挂物的加固、生产设施防风保护及室外野外火源管控等工作。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要加强应急值守,做好应急响应准备,保证信息畅通。
有着多年马拉松赛事组织经验的刘旭东告诉《中国慈善家》,举办这种赛事,应提前对最近5至10年的同期的天气情况(气温、湿度等)进行研究,通过气象部门做一些了解,并据此做一些临时的应急预案。
“相对于一般的马拉松比赛,越野赛更应注意部署沿途的医疗点位,应急预案相对更重要,当地政府或组委会有权根据气象情况及时叫停赛事。”刘旭东说。
一位资深马拉松参赛选手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国内的一些越野赛还是在积累经验阶段,保障和补给就是最基础的常规配置,应急机制并不完善。100公里越野赛已经接近极限运动了,参赛选手都是高手,运动能力非常出色。而此次有“大神级”选手在此次比赛中不幸遇难,也说明组织方存在对情况的误判。
“在白银越野赛中,组委会是不是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是关键,一是对选手能力的判断,极限运动对选手的能力都会有比较高的要求;二是在什么情况下提供救援的判断,这决定了能不能做出及时救援。”上述人士说。
越野赛是否应该单独审批?
通常情况下,山地越野跑等极限赛事被纳入马拉松赛事序列当中。但是,和总长42公里且有严格国际标准的平地马拉松赛事相比,长达百公里的山地越野赛事的本质是“冒险”,是对人体体能的极限挑战。
2014年国务院取消国家体育总局部分体育赛事审批权,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更新《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表明除国际体育赛事及特殊赛事之外,体育总局一律不再对体育赛事活动进行审批。
在这个背景下,近几年,由于审批权的放开,加上地方政府推广自己品牌形像的需要,在地方政府主导和资本推动下,各类马拉松赛事呈井喷态势,“跑马热” 成为一种现象。而越野跑作为一项在山野林间、戈壁荒漠的全新跑步方式,获得较快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赛事数量飙升到了 481 场,参赛人数达到了80多万人次。
与此同时,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和野外环境的复杂不确定性等多维因素导致伤亡事故频发。
此次白银赛事一位中途退赛者黄静(化名)告诉《中国慈善家》,她是在距CP3还有一半路程的时候停下脚步的。原本只是想休息片刻,但雨越下越大,风也越刮越大,吹得人无法站立。她的双腿开始发抖抽筋,这时才决定退赛,而此时还有选手继续往前冲。
黄静躲进一个小石屋,不一会儿,这个屋子聚集了大约40人,都是退赛者。最终,他们到CP2坐上接应的车,等待数小时后被送回酒店。
“今天早上才知道这么多人不幸遇难,没想到跑个步会把命跑没了。”黄静说,她以后不打算再参加这样的越野赛事了,“正常的马拉松跑跑就可以了,这种越野跑真的很危险了。”
黄静建议,地方政府应该谨慎对待越野跑的组织工作,最起码应该保障运动员的安全,有关部门也应该对越野跑赛事单独进行审批。
来源:综合 公众号“白银新闻”,每日经济新闻,中国慈善家,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