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谢宇案一审明日再开庭 弑母背后他想隐藏什么

新浪新闻
来源:综合 红星新闻 全现在
红星新闻记者从“吴谢宇弑母案”被告人辩护律师处获悉,该案一审将于8月26日上午9点开庭,此次开庭将宣判。福州中院一份编号为(2019)闽01刑初122号的《开庭通知书》显示,该案将于8月26日上午9点在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二法庭开庭。
2020年12月24日,福州中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案。
据福州中院2020年12月24日发布消息,公诉机关指控:2015年上半年,被告人吴谢宇产生杀害母亲谢天琴(被害人,殁年48岁)之念,网购刀具等作案工具后,于7月10日在家中将谢天琴杀害。作案后,吴谢宇谎称谢天琴出国陪同其交流学习,骗取亲友钱款共计144万元予以挥霍。为逃避抓捕,吴谢宇先后向他人购买10余张身份证件。2019年4月,吴谢宇被抓获归案。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吴谢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为逃避法律追究,买卖身份证件,其行为分别构成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应依法予以并罚。
在福州中院12月24日的法庭上,公诉机关宣读起诉书并出示了相关证据,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充分发表了意见,被告人进行了最后陈述。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他究竟为何会对自己的母亲下此狠手?他的三年逃亡生活是如何度过的?一文回顾案件始末>>
案件回顾:
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2016年2月14日,谢天琴被人杀死在福州市晋安区桂山路172号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教职工宿舍5座102单元住处。经警方侦查,其儿子吴谢宇有重大作案嫌疑,随后作案后畏罪潜逃。
公开报道显示,谢天琴是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的历史老师,其丈夫在2010年患癌症去世,和儿子吴谢宇相依为命。吴谢宇则是有名的学霸,因为成绩优异而保送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据新京报报道,2016年2月初,谢天琴的弟弟接到吴谢宇发来的短信,提及他与母亲将从美国回来过春节,希望舅舅到莆田高铁站接他们回家过年。没有接到谢天琴母子后,谢家人发觉不对劲,向警方报案。这期间,吴谢宇以母亲的名义贷款,以出国留学的名义向亲友借款,金额达144万。
在媒体最早披露的信息中,吴谢宇在网上购买了30多张身份证,一直在国内活动,并未像案发后不少人预想的那样,潜逃出国。吴谢宇三年的逃亡生活直至2019年4月21日凌晨,他走进重庆江北机场,最终被警方抓获。
对于吴谢宇的逃亡生活,有媒体报道称,吴谢宇弑母后至少曾在福州、河南、上海、重庆停留,并最终在重庆工作、生活。
2016年3月3日,福州晋安警方发布悬赏通告称,2016年2月14日,当地警方发现受害人谢天琴被人杀死在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桂山路172号某中学教职工宿舍5座102单元住处内。经侦查,其儿子吴谢宇有重大作案嫌疑,现已畏罪潜逃。
该悬赏通告显示,吴谢宇,男,1994年10月7日出生,北京某高校学生,身高1.80米左右,体型偏瘦,常戴眼镜,籍贯福建省仙游县,住址为案发宿舍,户籍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吴谢宇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事发前后,他网购了多种刀具、防水防腐材料和隔离服。命案发生后,其伪造母亲的辞职信,以母亲名义向亲友借款140余万元,随后销声匿迹,案件未能有所进展。
直至2019年4月21日凌晨,吴谢宇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被警方抓捕,红星新闻记者从重庆市公安局机场分局政治处获悉,接近警方的内部人士曾透露,吴谢宇当日在重庆江北机场乘机时被抓,随后吴谢宇弑母一案移交给福州市公安局晋安分局。
2019年5月27日,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对“北大学子弑母案”犯罪嫌疑人吴谢宇作出批准逮捕决定。2019年8月5日,该案报送至福州市人民检察院。
圣诞节前一天,北大吴谢宇弑母案在福州中院开庭审理。检方指控吴谢宇在2015年7月10日在家中将母亲杀害。作案后,吴谢宇谎称母亲陪同自己出国,又骗取亲友144万元。为逃避抓捕,他还购买了10余张身份证。检方据此认为吴谢宇构成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
在庭上,吴谢宇对于检方的指控供认不讳,讲述作案过程时,他痛哭悔罪。对于量刑,他表示接受法院重判,但称自己还有劳动能力,希望能为社会干点活;同时,吴谢宇还称正在写自己的经历,希望能写完面世,以警示世人。这应该是他为自己辩护时的策略。
甚至,他做好了被判处死刑的准备,他要保护的不仅是自己的生命,他所有辩护要保护的重点,恐怕是他永远不愿示人的最隐秘的犯罪心理动机。
应该说,这是一次很顺利的庭审。检辩双方并没有太多分歧,被告陈述将检方的指控全盘照收,没有任何辩解。估计,接下来的宣判也不会有太多波折。无论最终是否判处吴谢宇死刑,这起离奇而令人发指的弑亲案也将尘埃落定。
然而,如果以洋葱比喻,这可能只是这起震动人心的案件所包裹的第一层。
吴谢宇在庭审中陈述自己的作案动机时说,杀死母亲是因自己试图自杀,又不忍母亲独活受苦,他本来计划杀母后自杀,结果最后放弃了自杀。吴谢宇称自己此前也曾有过自杀未遂的尝试。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吴谢宇的供述是相当理性和有效的。他认罪、悔罪,对无法辩解的犯罪事实不做任何纠缠,干脆利落认了、悔了;然后在作案动机上引经据典,集中精力通过情节来打动法官。供述中,他称父亲去世对他的打击很大,读大学后怀疑自己罹病而感到恐惧,由恐惧而逐渐认为死亡是从一种形式到达另一种形式,从一个世界到达另一个世界,甚至可以达到死去的爸爸的世界,可以很幸福。这段其实无据可考的个人心路历程,却很好地为他弑杀母亲的动机做了铺垫,令人唏嘘甚至同情。
然而此处应该拷问,作为一名高智商罪犯,吴谢宇精心选择的法庭供述是否就是他真实的犯罪动机?我想应该是,但不全面。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吴谢宇在庭审中,完全回避了那些对于揭示犯罪心理具有关键意义的犯罪情节。以他的智商,他应该很清楚,在中国的现实中,这些情节对于定罪量刑没有太大的作用,检方也不会纠缠这些“无关”的枝节情节。
在吴谢宇案中,引发舆论关注的,不仅仅是他弑母,而且是他弑母后精心准备和实施的一些行为,包括层层包裹母亲尸体、设置监控、方便随时查看等。这些令人惊愕的犯罪情节,完全无法用他庭审时的供述来加以解释。他在杀害母亲之前,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实施,不仅是实施杀害行为,还包括准备实施裹尸行为。而裹尸过程远比实施杀害更为漫长。
从犯罪心理的角度,弑亲可能有许多原因,大多数时候是激情杀人,即在冲动的情况下犯罪。但吴案中,精心准备、实施以及漫长的裹尸过程,都表明这绝不可能是激情杀人,而是精心策划和准备的工具性谋杀。特别是,弑母后耐心而细致的漫长裹尸过程,明显反映了犯罪人可能的精神病态:他事实上是享受裹尸的过程。之后在停放尸体的房间安装监控摄像头,也是享受裹尸过程的延续。
看完关于庭审的报道,能得出结论:检方并不在类似变态的犯罪情节上花费时间,而是专注于故意杀人罪的指控。但事实上,要厘清一个犯罪人是不是在精神病态驱动下犯罪,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包括请犯罪心理学家参与等等。但司法现实中,相关犯罪动机的层层剥离,又往往无助于真正的定罪量刑。更重要的是,检方恐怕并不愿舆论聚焦在离奇变态的犯罪情节上,罪有应得并且伏法的故事图式,足以“匡扶正义”,无须也不宜让离奇变态的犯罪情节“教坏”民众。
媒体调查披露的其他一些犯罪前后的生活事件,与吴谢宇离奇的裹尸行为起到了印证和指向的作用。在高智商天才扎堆的北大也是佼佼者的吴谢宇,曾迷恋一名性工作者,恋爱交往了半年,并曾提出十几万元的彩礼试图提亲。而且,据知情人透露,吴谢宇被抓时,在储藏间中搜出了性工具。
种种迹象显示,吴谢宇可能具有性心理的异常倾向,甚至障碍。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这种异常或障碍很可能与成长过程中母亲的过度管控有关。当青春期的儿子被寡居的母亲过度控制,限制谈恋爱,确实很容易导致儿子的性心理发生异常。
也就是说,吴谢宇弑母的动机可能相当复杂,很多因素杂糅其中。潜逃期间,相信他已经千百遍地预习过如果一旦被抓获要怎样讲述。所以,前几天庭审时吴谢宇的供述充其量只是他的1.0版本。他讲他受父亲病故的影响,讲他内心的不安和恐惧,讲他试图以及曾尝试自杀,讲他不忍母亲独活……这些估计都是真实的。但是,即便是真实的,也只是洋葱的第一层。
如果把吴谢宇弑母后裹尸作为心理模型的一个象征,那么他也完全可能把最核心的犯罪动机和最隐秘的犯罪心理用一层一层的“故事”做了包装。他不想为世人知晓、议论的隐秘动机,恐怕永远都不可能被他披露。
他在庭审中说正在写他的经历,希望写出来后能警示世人。这应该是他为自己辩护时的策略。甚至,他做好了被判处死刑的准备,他要保护的不仅是自己的生命,他所有辩护要保护的重点,恐怕是他永远不愿示人的最隐秘的犯罪心理动机。
吴谢宇案庭审后,检方很满意被告对指控的罪名供认不讳,并且表示悔罪,这是匡扶正义的“正能量”。吴谢宇用最外面的一层洋葱配合了庭审,至于此案的内里——犯罪心理动机到底包裹在第几层,估计也不会再有人追究了。
原标题“吴谢宇弑母案”一审明天再开庭 律师:将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