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央视:让TA退出演艺圈!

央视

关注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让 TA 退 出 演 艺 圈 !

10月12日,吸毒艺人宋冬野因演出被举报取消,发长文卖惨引发网友热议。

宋冬野“喊冤”,网友并不买账,纷纷表示劣迹艺人应该封杀。

随后,另一明星也引发关注,

央视网发文称:让TA退出演艺圈!

2021年9月4日,一头名叫Kiska的虎鲸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在网传视频中,Kiska不停将头部撞向海洋馆池壁进行自残,场面骇人。

视频由Kiska的前饲养员PhilDemers拍下。

除了自残外,还有Kiska出现诸如呆滞木浮等非正常行为的视频片段。

这些行为与Kiska所受的生理、心理压力有关。

自1979年在冰岛被捕获以来,Kiska便一直处于被圈养的状态。

之前还算好,至少还有另外三头虎鲸陪伴着它。

但自2008年其它三头虎鲸相继去世后,海洋馆里便只剩了Kiska一个。

此外,1992年至2004年期间,Kiska被人为安排,产下过5头宝宝。

但5头宝宝都没有存活很久。

在经历了十几年孤孤单单的圈养生活、5次丧子之痛后,不出问题才怪。

而Kiska的处境,总会让人想起八年前的一部纪录片。因为,实在是太过相似——

《黑鲸》

2013.7.9 美国

时间拨回2010年2月24日。

美国的奥兰多海洋世界内,一头名为提里库姆的虎鲸杀了人。

在做日常训练时,训练员道恩·布朗被三头虎鲸拖入水中,撕咬致死。

验尸报告中指出,道恩的肋骨、颈椎等多处发生骨折,脊髓被断开,头皮被完全撕下。

这并不是提里库姆第一次杀人。

1991年2月20日,在温哥华太平洋海洋馆内,兼职饲养员伯恩在工作时不慎落入水池。

当她想游回岸时,却被三头虎鲸反复拖入水中,最终溺亡。

据当时的游客回忆,将伯恩拉入水的正是提里库姆,另外两头只是在旁观。

之后,太平洋海洋馆被迫关闭,提里库姆则于次年被卖到了奥兰多海洋世界。

8年后,第二起悲剧发生了。

1999年7月7日,一位偷溜进海洋馆的流浪汉死在了提里库姆的水池里。

法医报告中指出,流浪汉的身上布满了咬痕。

不论他的最终死因是否为溺水,提里库姆会咬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光看这些,很容易让人以为虎鲸是一种极其凶残的动物。

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如此。

除人类外,虎鲸在自然界里没有任何天敌,捕食时也异常凶猛。

以凶狠著称的大白鲨,见到虎鲸后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只有逃窜的份儿。

但奇怪的是,虎鲸在人类面前表现得却十分温顺,对待人类也一直十分友好

自有记录以来,几乎没有出现过野生虎鲸主动伤人的案例。

反倒是救人的案例不少。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虎鲸如此温顺,为何提里库姆会在19年间连续杀掉三人?

具体原因我们其实无法知晓,因为人类暂时还不能理解虎鲸的想法。

只不过,通过了解一头虎鲸从被抓捕到被圈养的一些经历,我们似乎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黑鲸》播出后,社会一片哗然。

不少人第一次知道了圈养虎鲸的全过程,也第一次被深深震撼到。

因为基本上可以这么说——

从被抓捕的那一刻起,虎鲸从今往后的命运就注定了只有悲惨可言。

考虑到运输成本,捕鲸时人们往往会选择幼鲸。

而虎鲸是高度社会化的群居型动物,往往是几十头生活在一起。

于是便会出现十分凄凉的一幕——

人们在收网捞鲸,虎鲸家族的其它成员则停在附近不断哀鸣。

很多捕鲸者其实也能大概感觉到这好像有点不对劲,只是充耳不闻罢了。

再来,圈养环境。圈养之前,虎鲸的生活环境是整个大海。

圈养之后,换成了池塘。

无论在空间大小还是生态复杂程度上,两者之间都有着云泥之别。

奥兰多海洋世界,2010

对于原本每天都游数百公里的虎鲸来说,这池塘根本无法满足它们基本的生存习惯。

一个非常显眼的改变,是虎鲸的背鳍。

野生虎鲸因为游动距离长,速度快,深海水压等因素,背鳍几乎都是直立状态。但在圈养环境里则不然,大部分被圈养的虎鲸背鳍都呈弯曲状。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改变,是经常能见到海洋馆内的虎鲸身上遍布着各种伤口和齿痕。

这是因为虎鲸是社会性动物,具有稳定而复杂的家族体系。

而在大部分海洋馆里,生活在一个池子里的却都是来自不同社群的虎鲸。

相处和谐还好,如若不然,发生冲突后,在狭窄的水池里它们根本避无可避。

最后,圈养当然不是白圈养。

纵然虎鲸是海中霸王,来到海洋馆后也只是“打工仔”。

它得表演,它得不断跃出水面,它得用尾鳍拍打出水花……

提里库姆在奥兰多海洋世界表演,2015

这些原本有着其独特生态意义的动作,最终目的都变成了取悦游客。

至于训练它们的方式?

正向激励永远不如惩罚来得有效,迅速。

永远填不饱肚子对于海洋馆里的虎鲸来说是常态,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会积极“打工”。

尽管很多海洋馆都将动物表演打上了科普和展示的旗号,但基本都是自欺欺人。

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是:

人类根本就无法模拟出虎鲸生存的环境,又如何展示它们的自然生活状态?

无人机拍摄到的野生虎鲸

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都让虎鲸苦不堪言。

然而更惨的是,虎鲸是少数拥有自我意识的生物之一。

因为有灵性,反倒承受了更多的痛苦,何其讽刺。

PS:海洋馆中另一群常客——海豚的处境,与虎鲸基本没什么差别。最大的区别可能是,海豚面相看起来呈微笑状,所以更容易被人们误以为它很快乐。

关于海豚处境的纪录片《海豚湾》

残酷的事实不仅仅只发生在海洋馆内。1994年8月20日,夏威夷檀山,一场大象马戏正在演出。

突然间,这头名叫泰克的大象发疯了。

在全场近千名观众面前,泰克踩死了自己的训练员,紧接着又转身扑向了自己的美容师。

随后,泰克挤过狭窄的会场出口,撞开马戏团的铁门,逃了出去。三吨多重的庞然大物狂奔在闹市的街道上。

为了防止泰克伤人,警察开枪了。

几轮射击后,满身是血的泰克终于瘫倒在一辆轿车旁。

令人心碎的是,这一天本该是泰克的最后一次演出。

没人知道泰克当时在想些什么。

或许是嘈杂的环境让它紧张了,或许正如人们所说,它真的只是突然疯了。

总之,以身中近百枪为代价,泰克体验到了在城市里三十分钟的短暂自由。

事件发生后,人们开始追问泰克发疯的原因。

结果不难预见——

在此之前,泰克已经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囚禁和虐待。

当然,更多被奴役的野生动物还是选择了臣服。

虽然人类目前还驾驭不了自然,但驾驭野生动物并无太大困难。

老虎鞠躬,黑熊骑车,海豚拍手,大象画画……

这些你在野外绝对不会见到的画面,经过长期训练后却都能被强行实现。

看起来很欢乐的场景,背后却都是残忍的真相。

当需要违背动物野性来娱乐观众,其本质便已走向了虐待。

不幸中的万幸是——

有人在继续经营着动物表演,自然也有人在努力摸索着其它出路。

比如纪录片《人类-动物》中出现的,泰国清迈的大象生态公园。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泰国的重要经济支柱。

而大象表演则是其中最著名的观光项目之一。

载客、马戏、拉木头、婚礼、体育赛事……随处可见大象的身影。但各种表演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对大象残酷的训练。

披上戏服,欢天喜地;脱下戏服,瘦骨嶙峋。

大象生态公园的创立,便是为了收治在泰国被折磨得体无完肤的那些大象。

通过开放某些志愿者项目,比如“喂大象”“替大象洗澡”,既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又能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和亲近大象,这不比看大象画画香?

又比如全球各地的很多动物园,也开始渐渐回归“以动物为本”的办园理念。国内做得比较好的,有之前爆红网络的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

园长沈志军有个理念:红山的动物,有不被人看到的权利。

所以他彻底取消了动物表演;

所以动物园每个场馆都尽力还原动物所适应的野生环境。

总有人在行动。

诚如动物学家珍·古道尔所言: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

动物表演的背后,没有欢乐。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至少可以做到拒绝动物表演、举报虐待动物等小事。

让动物成为动物,也是让人类成为人类。

(注:2017年1月6日,提里库姆因肺病不治在海洋世界死亡)

参考资料:1。韩国这部9.5,要是中国人拍出来该多好   影探

2。全世界心碎!被囚禁42年,5次丧子后,“她”开始疯狂自残   英国报姐

3。“怪你有灵性,所以更痛苦”丨动物表演背后,也有沾血的故事   welens

4。一年亏损3000万:这样做人,能有好报吗?   最人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