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海宁全市幼儿园筛查!8000多名儿童中竟有14名!家长需警惕!

新浪新闻

关注

全市筛查!结果出来了

去年11月

海宁开启了第二次

幼儿园小班语言发育筛查项目

海宁市70所幼儿园

共有8582人次填写问卷

通过初评、复评,共发现

孤独症14人

精神发育迟缓3人

语言发育迟缓5人

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美满。为健全海宁市入幼儿童发育干预服务体系,促进言语、认知及相关健康发展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019年10月22日,海宁在嘉兴范围内率先启动了“幼儿园小班语言筛查项目”,每年针对幼儿园小班儿童开展一次常规语言发育筛查。2020年已经是第二次开展了,此次项目由海宁市残联、教育局、卫健局联合主办,市第二人民医院承办。

从2019年到2020年,共筛查幼儿16470人次,发现孤独症22人

“能说出8到10个字的句子,收到邀请能加入到伙伴们的游戏当中去,会拼三块或四块游戏拼图,爱问为什么……”打开这份筛查问卷,一共有30个问题,涵盖了言语、社交行为和认知三个方面。

这份问卷是由海宁二院联合省儿童医院康复科专家共同设计,并在第一次筛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量表敏感度改良,在量表项目上也进行了简化。小班的孩子完成初评后根据得分情况进行综合研判,是否需要通知家长来院复评。

△ 医生正对孩子进行语言和认知复评

免费筛查 治疗享受政府补贴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初评还是复评,家长都不需要掏钱。如果复评后发现孩子有孤独症倾向,市二院会直接通过转诊系统帮家长对接好省儿童医院的诊断性评估,确诊后来海宁二院康复治疗的话,还可享受最高36000元/年的政府补贴(需符合规定条件)

康复治疗后有了进步

2月初的一天,上午9点多,在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一位年轻妈妈抱着3岁多的孩子来寻求康复科主任张尹佳的帮助。

康复科主任 张尹佳:这位妈妈就是带着复评异常的孩子来做干预治疗的,这项筛查的最大意义也正是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拿到这份筛查报告,张尹佳的心情是沉重的,但同时也感到一丝欣慰。

康复科主任 张尹佳:每年我们都要接诊几十位患孤独症或有自闭倾向的孩子过来做治疗,但往往一些家长是在孩子念小学一年级后才发现这个问题,错过了6岁前最佳干预时间,通过此次筛查,有效地识别出了幼儿园小班中存在语言、认知及行为发育异常的儿童,让家长能及时发现、及时就医、及时治疗。

“这是什么颜色呀?”“哪个积木大,哪个积木小呢?”在充满童趣的语训室内,语言康复师潘义正在对一名3岁孩子进行训练,在完成了一系列的认知训练后,潘医生又对其进行了社交辅助训练、异常行为的矫正训练。这些都是在为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进行干预治疗。

△ 潘义对孤独症孩子进行一对一治疗

孤独症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别的药物,一般主要是教育训练和行为干预,1岁半至5岁是治疗黄金期。

语言康复师潘义:千万不要因为传统观念,即使知道孩子患上了孤独症也不采取治疗,总觉得孩子长大了就会没事,这样可能会耽误孩子以后的成长道路。

△ 早期干预,一对一多媒体训练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筛查出来的孤独症孩子小天(化名),因为从小由爷爷奶奶隔代养,所以特别宠,到上幼儿园的年纪了,不仅课堂上坐不住,还不会说短句子。如果对什么东西感兴趣,比如苹果、饼干,就用手指头点一点,然后“嗯嗯”两声,表示想要;如果是不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杯子、本子,哪怕问再多遍,他也显得很“高冷”,不会给予回应。

小天第一天来到二院儿童康复中心时,因为害怕和抗拒,满地打滚,不停哭闹,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两周。为了消除他的焦虑,干预初期,潘义先让爷爷在一旁陪着,等到他慢慢接纳环境和自己,再通过观察分析,去引导小天发起主动交往。“小天对吃的很感兴趣,我就把饼干放在他看得到拿不到的地方,这样他就会主动来跟我说话。”接下来的干预治疗中,潘义还把吃的当做一种奖励,让他一步步走出治疗室,走进更大的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打交道。

与此同时,小天妈妈辞了职,在医生的建议下,把小天送到了融合幼儿园学习,并配合治疗方案,一遍遍教孩子语言和行动。经过近一年的干预治疗,大家都看到了小天的进步,“现在孩子可以表达自己高兴或者不高兴,也慢慢有了规矩概念。”说起这个孩子,潘义的眼里满是希望。

另一个孩子乐乐(化名)也是通过筛查发现的。家长第一时间带着孩子来二院复评,被诊断为有孤独症倾向。乐乐的治疗医生吴佳妮回忆,乐乐上幼儿园时,总是坐不住,跑到教室外,老师怎么喊也喊不回来,而且脾气也很大通过干预治疗,现在课堂上坐得住了,而且在认知上取得了很大进步,“像数数字、数字排序、颜色形状,他都能准确答出来。”

△ 早期干预,一对一体能训练

如何判断自己孩子

是否患有孤独症?

人们这样描述孤独症儿童

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

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

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全称:孤独症谱系障碍),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已由罕见病迅速升为常见病,是儿童精神发育障碍的主要疾病。美国疾病控制中心2014年调查显示,8岁人群孤独症的发病率为1/59,2015年调查3-17岁人群孤独症的发病率为1/45。根据在北美、西欧和日本所收集的数据估计,全球有3500万人患有孤独症。

张尹佳说,孤独症谱系的孩子在临床上的表现都是有所不同的,不能凭一种异常就贸然诊断,孤独症的诊断需要结合孩子表现的同时进行诊断性量表评估,语言障碍、社交障碍、情绪控制障碍、刻板行为等都是孤独症孩子的常见表现。

“有些孤独症的孩子可能整体能力会落后于普通孩子,但他们在某些方面也拥有着超强能力,比如画画、拼图、记数字,甚至能如愿考入大学。所以要多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并注意培养并泛化到孩子其他技能中去。”

大潮君从医生处了解到

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下问题之一

需要及时去儿童康复科就诊

一、偏执于某方面的兴趣爱好,例如重复开开关、重复摇摆身体、转圈圈等;

二、不跟人交流,不看交流对象眼面部或难以向他人主动发起游戏;

三、存在认知方面发育落后;

四、没有口头语言,并且没有用其他交流方式来替补,例如身体或手语。

孩子在1岁到2岁半时,家长就可以针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评测,比如玩躲猫猫时,孩子是不是有开心地回应、眼神会不会注视大人等。

每一个孩子都是降落在凡间的精灵

孤独症的孩子是特别的

我们要及时发现

积极进行康复治疗

用呵护这些“星星的孩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