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死亡6例!山西最新法定传染病疫情发布,近期高发,山西人需提高警惕·

新浪新闻

关注

据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消息

2022年6月1日零时至6月30日24时

山西省报告法定甲乙丙类

传染病发病11374例

死亡6例

甲类传染病鼠疫和霍乱无病例报告。

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出血热、狂犬病、乙脑、登革热、炭疽、流脑、白喉、新生儿破伤风、钩体病、血吸虫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共14种传染病无病例报告,其余13种乙类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总数为717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报告死亡6例(5例艾滋病、1例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乙肝、梅毒、肺结核、布病、丙肝,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88.13%。

丙类传染病中包虫病和丝虫病无病例报告,其余9种丙类传染病的报告病例总数为4197例,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95.40%,无死亡病例。

2022年7月卫生健康提示

近期,国内多个省份疫情出现反弹,北京、西安、天津等地先后发生奥密克戎BA.5变异株引起的聚集性疫情,警示我们疫情输入风险时刻存在,丝毫不能松懈。为持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建议公众密切关注全国疫情形势,特别要关注国内新发疫情,如有7天内疫情风险区旅居史,要向社区(村)、单位及时主动报备个人行程,并积极配合落实核酸检测、隔离观察、健康监测等疫情防控措施。接种疫苗、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请公众积极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7月高温多雨,蚊虫繁殖加快,公众应采取防暑防蚊措施,防止高温中暑和虫媒传染病的发生。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食物加工时生熟食分开,防止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提示

当前,国内本土疫情尚未完全阻断,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持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维护三晋人民身体健康和正常社会秩序,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提示如下。

一、配合第一落点管控

高、中风险区的入晋返晋人员,要主动配合落实“落地核酸+点对点转运+精准赋码+隔离管控”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措施;低风险区的入晋返晋人员,主动配合落实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第一落点免费核酸采样,点对点接返,3天健康监测管理措施。省外无疫情风险县(市、区)的入晋返晋人员,抵晋后24小时内主动配合完成一次免费核酸检测。

二、配合重点场所防控

山西公共交通工具和酒店、餐饮店、图书馆、商超、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全面实施测温、扫码(场所码、健康码、行程卡)、查验5日内核酸检测证明措施。请公众关注自己的核酸检测有效时间,提前进行核酸检测。

三、配合落实防病措施

夏季是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病等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注意勤通风,每日通风换气3次及以上,每次通风时间以30分钟为宜,保持空气流通。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品加工生熟要分开,不采摘不食用不熟悉的野菜野果和蘑菇。加强锻炼,劳逸结合,均衡饮食。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请佩戴口罩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和排查,如实告知旅居史和接触史,就医途中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虫媒传染病,是由病媒生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在夏秋季流行,有很大的破坏性和传染性。虫媒中以鼠类、蚊子、苍蝇、蟑螂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且最为常见,习惯上称之为“四害”。它们可传播乙脑、疟疾、登革热等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因此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做好虫媒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从而保护身心健康。

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

预防措施:

消除或破坏蚊虫孳生地,及时清理缸、罐、废旧轮胎、啤酒瓶、陶瓷器皿等积水容器。

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期在树荫、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

疟疾

疟疾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儿童发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节流行。疟疾主要是通过蚊子叮咬人传播的。

预防措施:

防止蚊虫叮咬,皮肤暴露处可涂抹趋避剂,防蚊叮咬。

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蚊子叮咬而传播,好发于儿童;最早表现为发热,体温迅速升到39-40℃以上,体温越高,病情越重;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婴儿则可表现为前囱门的隆起,婴幼儿高热时还会伴有抽搐、惊厥。

预防措施:

10岁以下儿童应接种乙脑疫苗。

采取必要的防蚊、灭蚊措施。

★健康生活小贴士★

家中安装好纱门、纱窗或空调,也可使用蚊帐、蚊香、诱蚊灯和电蚊拍等,尤其是前往虫媒传染病高发季节的地区或国家时更应该注意。

减少屋内外积水,对室内外的水容器加盖,雨后及时翻盆倒罐,清除废弃器皿,不留死水。 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消灭蚊虫的栖息场所。

做好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正确投放垃圾。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随地吐痰,注意咳嗽礼仪,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掩口鼻,养成文明健康好习惯 。

去野外时宜穿浅色的长衣长裤,裤腿选择收口的或者扎进袜子里,不给蚊子钻进裤腿的可乘之机;避免穿露趾的凉鞋,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避免到不洁的水域或草丛中游玩;不在潮湿的树荫下、草地上、凉亭、垃圾站逗留、水边坐卧,可随身携带驱蚊水、清凉油、中药驱蚊香囊等驱蚊产品增加保护。

来源:中新网山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