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男子常有饥饿感查出胃癌,医生提醒容易饿还要警惕5种病

新浪新闻

关注

受访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张晓梅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冰洁

今日,一则“男子常有饥饿感,一查患上胃癌”的新闻登上热搜。原来,从去年开始,68岁的李先生发觉自己饭后很快就会饿,胃口变得“异常好”。李先生自认作息规律、经常锻炼,只是爱好烟酒,不会有什么健康问题。但胃镜检查发现,他的胃里有一块恶性肿瘤,目前他正在积极治疗。

正常情况下,规律摄入一日三餐的人,每3~5个小时感到饥饿是合理的。但饮食、疾病、情绪等因素,会缩短这个时长,或伪装出“饥饿”的感觉。如果发觉自己总是饿,可对照以下步骤自查。

一查饮食:是不是吃少了或动多了。摄入的食物不足,尤其是蛋白质没吃够,能量跟不上身体的需求,就会本能地觉得饥饿;如果三餐饮食未变,体力活动增加了,身体耗能多了,也会让人容易觉得饿。此外,还需查看自己有没有喝够水,健康人群每天应喝1.5~2.5升水。口渴、饥饿感都是由下丘脑控制,脱水会刺激下丘脑发出复杂信号,出现饥饿感,且常在口渴感来临前出现。

二查疾病。如果饮食、运动并未发生改变,则需排查疾病因素。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晓梅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胃癌患者常觉得饿的情况在临床并不多见。大多数胃癌早期并没有特别的症状,仅有一些不适,容易与普通胃病混淆;进展期胃癌反而会让人食欲不振,且随着癌症发展,会越来越没有饥饿感。

三查心情。如果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异常,可能是心理问题,因为饥饿感常与愤怒、焦躁和更少的愉悦感相关。研究发现,压力会增加饥饿激素的水平,肾上腺也会产生更多的皮质醇,会增加食欲;睡眠不足会降低瘦素(一种引起饱腹感的激素)水平,并增加生长素释放肽(一种增加食欲的激素)水平,这种激素还会向大脑发出饥饿信号,让人感觉到饥饿。

临床中,常让人感觉饿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处于高胃酸状态,进食后食物消化得快,是患者易饿的原因之一。而且,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表现是饥饿痛,患者对饿的感受很强烈。但患该病的人又不能饮食过饱,否则会刺激胃窦,造成胃酸分泌增加,影响溃疡的愈合。

糖尿病。对不少糖尿病患者来说,早期最明显的症状并非“三多一少”,而是难忍的“饥饿感”。这是因为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血糖虽然高,但器官、组织无法有效利用,就会向大脑发出“血糖不足”的错误信号,大脑便会发出饥饿感,催促患者进食;患者的机体可能也习惯了高血糖状态,血糖稍有下降就会感到饥饿。部分患者的饮食控制过于严格,摄入的热量不足,也会产生饥饿感。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由于甲状腺过度活跃,机体的新陈代谢加速,会消耗更多热量,因此,即使甲亢患者吃得比正常人多,也总觉得饿,体重也会下降。除了饥饿外,甲亢患者常伴有怕热、出汗、心悸、兴奋等其他症状。如果怀疑自己患有甲亢,最好去检测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一经确认则需遵医嘱治疗。

下丘脑受损。下丘脑有两个不同区域,分别控制饱足感、摄食。当下丘脑出现功能受损时,比如肿瘤、头部外伤,饱足感调节区出现障碍,患者便可能时常觉得饥饿,从而过量饮食,造成下丘脑性肥胖。

感染肠道寄生虫。按时吃饭后仍感到饥饿,也可能是蛔虫、蛲虫、或绦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迹象。寄生虫会夺走体内的必需营养素,让人比平时更容易感到饥饿。尽管吃得比平时多,体重仍可能减轻。

总之,如果经常感觉饥饿,吃得多体重没增加反而在减轻,最好及时就医,排查疾病风险。▲

来源:生命时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