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量破2亿,央视花1分半报道,这部短剧凭什么这么“横”?
最近,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剧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这部短剧一共三集,首集播出后就收获了不俗的热度,不到3分钟的视频收获了700多万的点赞和80多万的评论。
第二集播出后更是热度飙升,直接拿下平台短剧榜的热度冠军。
截止目前这部时长不到7分钟的短剧播放量已经高达2.1亿,成为了当下最火爆的视频短剧。
与此同时,和这部短剧相关的话题也频频登上热搜,引发了无数网友的热烈讨论。
很多博主纷纷下场,仿照这部剧的创意进行二次创作。
美妆博主仿妆大英博物馆文物妆容,舞蹈博主去敦煌为文物起舞。
就连各大官媒也对它点名表扬,人民文娱称赞该剧是“小短剧也有大情怀”。
央视六公主更是花了1分半的时间对这部短剧进行介绍,称它立足现实引发强烈共情。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和青石一样,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部火爆全网的短剧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一盏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玉壶出逃回家的故事。
短剧开始男主张永安在英国街头拍照片,听到一则新闻播报:
大英博物馆发布消息称,中国玉壶于两周前失踪,但没有明显的盗窃痕迹,请任何知情者立即与大英博物馆联系。
伴随着这则新闻播报的结束,张永安突然被人撞倒,手中的照相机摔在地上。
于是张永安追上前去,一把抓住了对方。
只是这个“肇事者”有点奇怪,她身穿一袭翠绿的长衫,满头碧玉首饰点缀。
面对张永安的质问也是一脸无助,在那里不断的用英文给男主道歉。
张永安心疼地看着自己的相机,用中文碎碎念的说到怎么这么倒霉,吃饭的家伙都砸了。
而听到男主说中文后,女孩的眼睛突然亮了,立马抱住了男主,眼含泪水的说:
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好久,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怎么样找到回家的路。
对于女孩的这一行为,男主十分疑惑和不解,直言女孩脑子有病,逮着人就喊家人。
可是女孩却紧紧跟随着男主,还告诉男主:
她是大英博物馆的那盏中国玉壶,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对于女孩的喋喋不休和寸步不离,男主不耐烦的说出,从哪来回哪去!
而天真的女孩误以为男主要帮助他,高兴的问到,你要带我回中国吗?
最终男主不堪女孩的“纠缠”,带她回到住所,而一场男主带着女孩回家的故事也正式启程。
从该剧的剧情和时长来看,这部剧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拍摄手法也很朴实。
但为什么,这部《逃出大英博物馆》能够如此火爆?
在青石看来是因为这部短剧做到了四个字,真诚和共鸣。
我们先说真诚。
之前青石在介绍今年暑期档《八角笼中》《封神》两部电影时,就用到了这两个字。
因为这部两部电影作品之所以成功,就是源自主创团队秉承的对待作品和观众真诚的理念。
而在这部《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中,青石同样也看到了。
有剧集创作上的真诚。
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这部短剧的诞生源自一个网友的脑洞。
今年年初有网友提议,拍一部名叫《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动画,讲述文物拟人化复苏后逃离大英博物馆,回中国过年的故事。
同时还给出了具体思路,比如把那些文物拟人化复苏过来逃离大英博物馆,然后寻找回家的路。
每个朝代的文物在历经磨难回到中国后发现已经不是记忆中的中国,但是他们在国内四处逃亡时却发现各种文化传统依旧在传承。
比如舞狮、拜年、守岁、放鞭炮。
在网友问有没有人想拍摄时,自媒体博主煎饼果仔在评论区留了两个字:等我!
于是他联合博主夏天妹妹,认真翻阅资料,创作剧本。
更是停更三个月,前往英国进行拍摄,开启了一场盛大的、浪漫的、震撼的大洋彼岸中华文物之旅。
有对故事细节打磨的真诚。
虽然这部短剧时长很短,目前播出的两集时长不到7分钟,但在短短的时长中整个故事十分流畅。
最主要的是它每一句台词和画面都不多余,全部暗含着不同的深意。
比如故事的主角明面上的一盏出逃的玉壶,其实真正的主角是大英博物馆内数以万计的中国文物。
玉壶代表的不仅仅是她自己,更是代表了大英博物馆内那些中国文物。
根据材料记载,这盏玉壶在2017年由大英博物馆购入,是为数不多没有被盗窃的文物。
她是光明正大被买过去的,所以记得从英国到中国的回家路线。
而博物馆里的其他文物,是被在装在黑袋子里运到英国,根本不记得自己的回家航线。
这也是玉壶被“推选”出来,作为“出逃对象”的重要原因。
比如玉壶与男主的初次相遇时,满脸都是灰尘。
原因是大英博物馆对中国文物的漠不关心和不加保护的态度,摆放玉壶的展台是没有玻璃罩遮挡的,可以被随意触摸。
比如玉壶跟男主回家之后,看见大房子瞬间惊呆了,这么大的柜子才住两个人?
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都是挤在一个柜子里,所以她在看到记者住的这么大的“柜子”(房子)只住两个人表示惊讶。
而睡觉玉壶前会取下所有的头饰,也寓意了中国向来对文物的爱护。
比如玉壶和男主去超市买东西,买一堆茶叶。
对玉壶而言,茶叶是中国传统国粹,是家乡的符号,而且古代运输玉器瓷器时路上多有颠簸。
所以玉器中都会装满茶叶来减震,小玉壶时时刻刻都在做着回家的准备。
除了这些短剧中还有很多充满巧思的细节。
小玉壶强调自己的名字,是因为大英博物馆没有给文物列出名字只有编号。
小玉壶给自己拍照会打开闪光灯,是因为她在博物馆中常常遇到这样的对待,以为这是正确的拍照方式。
还有小玉壶在男主家中作噩梦醒来,外面急促的敲门声像极了八国联军侵华时的野蛮粗暴。
而这不仅是小玉壶的噩梦,也是全体中国人民不能忘却的痛。
能够在如此有限的剧集时长中,传递中这么多的信息,不得不说,这部短剧真的太用心了。
难怪《逃出大英博物馆》在播出后,网上出现了这样的声音:
让内娱的导演编剧演员好好向这部剧学习。
因为和这部剧的真诚用心相比,如今的很多国产剧都是敷衍了事,雷人的剧情、各种抠图等充斥在荧幕上。
其次是共鸣。
之前新华社对电影《消失的她》做专访时,对于影片的成功,制片人陈思诚就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切中当下观众热衷的话题,形成情感共鸣。
《逃出大英博物馆》同样如此,也是切中热点,通过作品和观众有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最近几乎每一个热爱中国文物的朋友,都在关注大英博物馆文物被盗的消息。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凭借各种珍贵的文物而名声大噪。
可是博物馆中的很多文物的获取方式却并不光彩,以中国为例。
在大英博物馆里,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
可这些中国文物都是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通过疯狂掠夺而获取的。
这些陈列于异国他乡的文物珍藏,背后是中国近代以来百年伤痛。
就如网上说的,没有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最让人心痛的是这些珍贵的文物也没有得到好的保护,随意搁置,任凭游客触摸拍照。
短剧中玉壶满脸灰尘和不拍闪光灯,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些。
如果文物会说话,大英博物馆将时刻响彻着“我要回家”的哭喊声。
而《逃出大英博物馆》以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拟人化手法,让无生命的物品有了生命。
把文物流落海外的抽象情绪,变成了可见可感的具象画面,让它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从大英博物馆逃出来了,家人们,请把我带回中国。
所以《逃出大英博物馆》不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共鸣。
它不仅以艺术手法呈现了流落海外文物处境,更是将我们深切的民族情感凝聚于此。
因为让文物回归祖国,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中国是世界文物大国,也是世界流失文物大国,众多流失文物散落海外,国宝们的归家之路仍然坎坷。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让它们被遗忘。
就像小玉壶向男主反复郑重强调,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就像该剧的创作者煎饼果仔表达的:
是承诺,也是自媒体人的赤诚之心,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
我们真心相待,在这个信息飞速的时代献出我们的绵薄之力,更希望他们,它们都能听见我们的声音。
文物是文明的印记,而它们的最佳归属是回到故土。
所以惟愿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能够早日回家,在中国博物馆里焕发光彩。
盼归,盼归!
青石电影|小猪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