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从浙江到甘肃,从28岁到60岁,那些叫“国强”的人

新浪新闻

关注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俞倩玮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国强。

浙江台州的王国强、浙江宁波的李国强、陕西蓝田的陈国强、甘肃会宁的魏国强……“国强”们的背后,承载着父辈的家国情怀和期许。

从1949年到2023年,74年,时间长河中的弹指一瞬间,但关于国富民强的故事,却深深印刻在个体成长的岁月中。

陈国强,60岁(1963年生,陕西蓝田人,在甘肃庆阳工作,现居西安)

从72小时到1.5小时

回家的路越来越便捷

1970年,深秋,陇东火了,源于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件:甘肃庆阳马岭镇发现大油田。沉寂了百余年的陇东黄土高原,揭开了厚重神秘的面纱,一时备受瞩目。

上万名来自玉门、青海、四川、江汉等油田的石油大军,扎根于此,开始探索这片石油富矿。

黑白照片背后的火热记忆。

九年后,年仅16岁的陈国强,也成为其中一员。

陇东风沙大,黄土地绵延崎岖,方圆几里鲜少有人。配套生活的基础设施自然跟不上。

陈国强记忆中,他常常和同事们顶着寒风,在马莲河两岸,在陇东高原的沟沟壑壑,天当房、地当床,搭帐篷,修干打垒,住窑洞。

有时候,一下雨,屋里积水。一大帮人顾不得身上被打湿,第一件事就是抢救个人物品。“个个都是宝贝啊。那时候,一件衣服翻来覆去穿,被子里都是团絮。”陈国强说。

陈国强(左起第四个)当年和同事们在一起。

生活条件艰苦点,年轻人凑一起,倒也乐乐呵呵过一天。

要说让大家最发愁的,还是回家之路。“我从采油厂回家,三四百公里路,需要三天时间。”陈国强是这样解释自己的归途——

第一天,带着介绍信等,坐绿皮大巴车从厂区到庆城,没排上位置的,过道中央挤着站1个多小时。傍晚到了后,住在庆阳医院对面的第一招待所;

第二天,天还没亮,赶紧去排队买长途汽车票。早上6点半出发,大概晚上9点到西安,然后就近找个旅馆落脚;

第三天,离家还剩四十多公里。继续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坐着摇晃的长途大巴回家。

“我以前叫小强,后来父亲给我改名国强,希望国富民强,日子能越来越好。”带着这个与祖国血脉相连的名字,随后几十年的发展,陈国强既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

陈国强小时候

对陈国强而言,时代变迁体现最明显的,便是交通便捷了。

随着福银高速、银百高速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开车四个多小时,便可抵达蓝田县。

2020年底,庆阳的“高铁梦”也实现了:银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银川、吴忠和庆阳等地区与关中城市群实现无缝对接,同时庆阳也接入全国高铁网,实现与全国大中城市的高铁互通。“一张高铁票,1.5小时到家,能赶个中午的饭点到家。”陈国强告诉记者。

今年2月退休后,陈国强经常带着家人往返两地。如今走在庆阳市区,整洁是第一印象——靓丽的街道,一街一景的绿化行道树绿意昂昂。四周到处都是新建成的高楼大厦和正在新建的高楼。

附近公园,有市民正悠闲地散步、打太极拳,充分享受着城市生活的美好。

最近几年,陈国强重新摆弄起的自己的笔墨纸砚,练习书法。国庆节,他特意题写了一副“国富民强”的字。“国泰民安时,家国同庆日。愿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越来越红火。”

陈国强喜欢书法

陈国强的祝福。

魏国强,28岁(1995年,甘肃会宁人,在杭州工作,现居杭州)

撒哈拉沙漠里

我们留下中国红

魏国强的名字里,藏着一段时代记忆。

每年清明节,对于甘肃白银会宁县的魏氏一家人来说,更有着非凡的意义。他们要为魏家祖坟里,埋着的一个没有血缘、没有名字的人,添上一抔黄土。

故事要从魏国强太爷爷魏鸿儒那辈讲起。

87年前,1936年10月,敌机轰炸,打破了小城安宁。魏国强的爷爷,魏煜,当时不慎被遗落在街头。关键时刻,是一个小红军,用身体护下了魏煜。

为感念小红军,魏鸿儒将恩人迎进祖坟,敬他为先尊,世代供奉。并给自己的三个孙子,也就是魏国强父辈一代,起名为继征、续征、长征,合起来就是“继续长征”。

到了魏国强这一代,他的父亲又给兄弟三人起名:国强,民强,富强,延续那份红色精神,成为照亮更多人的光芒。

说实话,作为95后,年幼时魏国强始终觉得,自己名字略显“土气”,毫无文艺范。

直到长大后,魏国强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参与者,他逐渐明白自己名字背后的深意。

在埃及的魏国强

“毕业时想着要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结果没想到一跑就跑到了埃及。”毕业后,魏国强来到杭州工作。去年9月,他作为项目经理,带领一支负责安装、吊装、装潢的90人团队,远征开罗,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履约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项目。

这条埃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全长约70公里,是连接开罗市区、东部沿线卫星城及埃及新行政首都的纽带,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在遥远的尼罗河畔,魏国强一行人头顶烈日,在广袤的撒哈拉沙漠中,夜以继日,攻坚克难,向世界展示中国新一代电梯工程的实力。

同样,中国人的努力与付出,帮助当地基建提升,埃及人都看在眼里。

这让魏国强有点自豪。

令魏国强印象最深刻的有几件事。

在履约完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项目后,埃及的国家隧道局、开罗市政府的官员,给魏国强团队发来表扬信以及奖杯等。

“你好,兄弟。”这是埃及员工最常说的一句中文。魏国强告诉记者,项目建设时,他们在当地请了50多名员工,从事司机、助理、翻译等工作。“这样,他们有了更多就业机会。那时正逢埃及疫情严重时期,旅游业停滞,不少相关从业者都失业了。”

“为他国的基建奉献了我们的力量,给当地人民带来交通便利,这就是我的一份成就感、自豪感。”在魏国强心里,红色印记早已烙在青春底色里。

这几日,杭州亚运会正在进行。在广州出差的魏国强一直关注着赛事动态。“我同事去了开幕式,给我发了视频,非常震撼,科技感、中国元素十足。”

魏国强也送上了一份祝福:钱江潮涌滚滚向前,同爱同在,潮起,向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