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各地称谓不同,过年回家小心闹笑话

新浪综合

关注
春节不怕走亲戚 黑科技“亲戚计算器”上线

来源:现代快报

又是一年春节到,长期在外地工作、生活的“游子”们开始紧张有序地打点行装,做各种回乡准备,满心欢喜。而新媳妇儿和毛脚女婿们则有些“惴惴不安”,春节期间,会遇到大量的亲戚,各地称呼大不相同,一不小心闹笑话了怎么办?今天,我们就盘点出一些有特色的各地称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有些话没人翻译真听不懂 你知道“姆姆”“巴巴”叫的都是谁吗

有一些称呼,普通话中虽然不说,但是我们时常听到,带有比较浓厚的地域色彩,比如西安人叫爸爸为“大”,这个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还有一些呢,根据说话人的态度、语气也能猜出几分的,比如重庆人叫婆婆叫“婆子妈”,叫公公为“老人公”。当然这种说法只会用在和外人表述时,“我婆子妈……”或者是“我们家老人公……”和本人交谈时不会使用。 此外,湖北钟祥地区会叫婆婆为“婆子”,江阴话叫公公婆婆为“阿公”“阿婆”也是差不多的。

有一些称谓呢,因为方言中读音发生改变,就听不懂了。比如重庆话和高淳话都说的“家公”,指的是外公,但是读音念作ga(第一声),所以外地人听到可能很难分辨。高淳话中外婆就叫“家(ga第一声)婆”,而重庆话则念作gaga(第一声),听起来令人更加费解。

台湾主播玩某网游装福建人 被逼唱国歌现原形

还有些说法,不请说话人翻译一下,可能就猜不出来了。重庆人有时会喊舅妈为“姆姆”;宜兴、无锡话中姑姑叫“巴巴”(音同),江阴叫“阿巴”(音同)。有时,在称呼中还会有不分性别的称法,比如重庆话里,嫂子、弟媳的父母,不论男女通通称作“姻伯”。还有些说法,因为普通话中较少用,所以听到也会比较陌生,比如西安人叫舅妈为“妗”,虽然普通话有这种说法,但是很少用,也会让人一时反应不过来。

有些称谓让人大跌眼镜 “爷”是爸,“奶”是妈,婆婆是“大家”

如果说,没听过的说法不理解还情有可原,但那些最常见的称谓,在不同方言中却换了个意思,令人误解,这才是最容易闹笑话的地方。

“全国方言”最污等级大调查 你能到几级?

在苏州、长沙或者南昌,听到“爷”,可千万别以为是对方的爷爷,其实这是爸爸的叫法。这种说法可是有渊源的,《木兰辞》中就写道:“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在粤方言阳江话中,也有叫“阿爷”的。

而最为神奇的是,在温州话中,妈妈被叫做“奶”或者“阿奶”,是不是大跌眼镜?不用诧异,其实这个在古代就有了,袁枚在《祭妹文》中写道:“阿奶问,望兄归否?”“阿奶”就是妈妈的意思。但是记者打听了一下,现在温州人已经很少这么说了,郊区还有人用这种说法。相反,一些妈妈管自己的女儿叫“阿奶”。类似的,还有温州话里的“阿娘”,其实是指姑姑。

就服你!新春节怼撕神曲来了

此外,重庆人叫叔叔为“爸”,外地人可能会不解为什么会有“二爸”“三爸”这种说法,而最小的叔叔就叫“幺爸”。湖北有些地方也会叫叔叔伯伯为“大爹”“二爹”“小爹”,相应的他们的配偶就会叫“妈”,有些不了解当地语言特色的人可能会觉得奇怪。

听到“舅爷”“舅婆”,很多人都以为是爸爸的舅舅和舅妈呢,怎么着也是和舅舅家有关。其实在西安,这可是指外公外婆哦;江阴话里的“舅公”“舅婆”也是指外公、外婆呢。另外,如果在厦门、潮州、福州等地听到“大家”,你可千万别以为这是在喊所有人,人家这是在叫自己的婆婆。

大连老师犀利发卷 训话是否似曾相识?

理解不对,辈分可能差一辈儿 爸爸成了“阿叔”“舅舅”“老师”

在南方地区的很多称谓听起来很相似,但是千万别掉以轻心,同样的称呼,结果可能大不相同。比如在浙江台州,人们叫自己的姑姑叫“姑娘”,而在苏州却把自己的小姑子叫做“姑娘”。

还有“姑爷”这个词也是如此,在不同的地区,它指不同的人。在普通话中,如果爷念第二声,就指爸爸的姑父;而在成都话、合肥话、长沙话、阳江话中,它都表示姑父的意思,也就是姑姑的丈夫。但是,“爷”读轻声的时候,它又表示女婿,人们常说“新姑爷”,就是刚结婚的女婿。

东北老师是怎么训学生的,你们感受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