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熊猫最新数据发布!全球圈养数量达548只

新浪热点
11月8日,大熊猫保护与繁育国际大会暨2018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年会在成都举行,2018大熊猫最新数据在大会上发布。据悉,截至2018年11月,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再创新高,全球圈养数量达到548只。2018年共繁殖大熊猫36胎48只,存活45只,幼仔存活率达到93.75% 。其中,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繁育成活31只,含旅居马来西亚繁育成活1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繁育成活11只,含旅居日本繁育成活1只,北京动物园繁育成活3只,已基本形成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大熊猫种群。
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增长 野外种群逐步恢复
据了解,早在1963年,我国林业部门就在四川省卧龙林区等地建立了4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上世纪末,又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大熊猫栖息地条件明显改善,野外种群逐步恢复。

野外调查显示,我国大熊猫野生种群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长到1864只,保护的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从139万公顷增长到258万公顷,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数量从15个增长到67个,有效保护了53.8%的大熊猫栖息地和66.8%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随着2.7万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挂牌,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将会掀开了新的篇章。
目前我国与17个国家、22个动物园开展了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项目,在外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大熊猫数量58只。大熊猫既架起了国际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纽带,又将世界保护工作者聚集到一起,成为濒危物种全球保护的典范。
据悉,接下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认真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抓好大熊猫就地保护和野外放归工作,着力解决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和基因孤岛化问题。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认真组织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提升大熊猫保护管理水平。

圈养大熊猫实现了优生优育 在川人工圈养大熊猫达482只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大会上获悉,在不断加强野外大熊猫保护的同时,我国圈养大熊猫繁育也实现了优生优育、优质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在成功攻克大熊猫繁育难题后,通过制定全国大熊猫繁育配对计划,推动基因交流,进一步加强大熊猫遗传学研究与管理。近几年来全国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平均亲缘关系值逐步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不断上升。截至2018年11月,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再创新高,2018年共繁殖大熊猫36胎48只,存活45只,全球圈养数量达到548只,已基本形成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大熊猫种群。其中,在川人工圈养大熊猫达到482只。

据了解,四川是我国的生态大省和物种保护大省,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也是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和分布中心。全省幅员面积48.6万平方公里,林草面积占75%以上,有野生大熊猫1300多只,占全国的75%,大熊猫种群数量、栖息地面积、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等均居全国第一位。
四川围绕大熊猫保护繁育,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持续保护和修复大熊猫栖息地,建立国家和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46个,全省71.2%的大熊猫栖息地和86.8%野生大熊猫种群划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推进种群复壮,在全国率先开展救护大熊猫易地放归和人工繁育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深化交流合作,有52只大熊猫在17个国家参加国际合作。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