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春节民俗日历丨正月初三 各地风俗大不同

澎湃新闻

关注

很多人知道大年初一、初二的习俗,却不大知道大年初三习俗。按照我们北方人的习俗今天是回娘家的日子,所以俗称今天为迎婿日。大家是否已经在自己的老丈人家中开怀畅饮了呢?接下来小编为您带来大年初三习俗~

正月初三

初三习俗在民间很讲究

烧门神纸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小年朝

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不外出拜年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旧俗为防招惹口舌是非,通常不外出拜年。

谷子生日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以为如有犯者,会导致谷物减产。

羊日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贴“赤口”

在中国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格式:“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正月初三日当对神前香火前门钉断四方男女赤口贼盗火星一切祸灾归天大吉大利”),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

全国各地大年初三的习俗>>

1、东北扫帚日

每年的正月初三,不仅是吉林省,在北方很多老百姓都称之为“扫帚日”,因为这天老百姓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而且在打扫院落的时候,还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要从外往里扫,这表示聚财的意思。

2、山东初三初四回娘家

“过完年,回娘家”是春节的传统习俗,在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时间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东烟台、莱芜、聊城等地,却是初三、初四才“回娘家”。需要注意的是给父母带的礼物数量一定要是双数的,女方父母家里也会准备好丰富的酒菜来招待女儿女婿。

3、甘肃送灶神

在西北农村的大部分地方,初三这天是要送灶神的。从小年也就是腊月二十三请回灶神爷贴在灶台中间,并摆放供品,每天上三次香供奉,寓意保佑家里面五谷丰登,来年庄稼有好收成,全家人丰衣足食,年年有余。而到了正月初三就要把灶神爷送走。

4、江浙接迎灶神开井

在江浙嘉兴、湖州,初三是被叫做“小年朝”,是接灶神日子,意为迎接灶君自天上回归。在杭州旧时候,初三需要进行“开井”仪式。古人初一初二的时候,让劳累一年的井绳休息,就用红纸条把井口封住,大家不能取井水。初三这一天要举行一个很特殊的仪式,把封条揭去。

5、闽南竹竿舞

在福建闽南漳浦,在初三当地的畲族同胞会用喜庆的竹竿舞来迎接八方来客。当地从初三开始,用这种载歌载舞的方式来庆祝新年。因为在闽南初一是要互相拜年,初二是女婿日,女儿女婿都要回娘家,所以畲族人非常好客,他们从初三开始用这样的竹竿舞表达欢乐的心情。

大年初三吃什么?

1、吃合子

间有俗语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很明显,初三有吃合子的习俗,合子是中华面食中的一种,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在京、津地区流行的一种面食。中国自古讲究“合”;而合子也是两张面皮盖在一起,包起的形状样式;“合”谐音“阖”,寓意:阖家团圆,和和美美。

合子的面皮一般不用发酵的面,而是用烫面和冷水面这两种,合子的“馅儿”必须以蔬菜为主,少放肉馅,甚至不放肉馅,合子皮薄、馅大、味道鲜美,因此深受欢迎。

2、吃菜包饭

“初三吃口菜包饭,合家欢聚庆团圆”。每年的大年初三,家家户户都会备上一顿“菜包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这道饭,其实就是由菜叶包住的饭,预示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喽。大蒜、豆角、虾米、韭菜、生菜都是菜包饭必备的,把白米饭倒进锅里,和韭菜、大蒜、豆角等一起炒好。然后,铺好生菜,放在手心,接着添上早已炒好的饭,双手并拢,将生菜叶卷起来,用手拢成团捧着吃,寓意团团圆圆。

3、吃冷水面

冷水面顾名思义是用冷水和面,这样和出的面弹性好,馅装得多,但是不能擀得太薄,否则入锅后容易破损。冷水面团创造出面团不同的软硬度口感,面的颜色洁白,面皮有韧性和弹性,可制作水饺,刀削面,猫耳朵,豆沙酥饺等。

大年初三不做什么

1、不宜拜年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认为这一天里容易发生口角,所以人们一般在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也不相互拜年,希望避免与人发生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但还是避免为好。

2、不宜扫地,摔碎东西

正月初三不要从事家里的洒扫工作,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了,也不许摔坏东西,摔了赶紧说:“碎(岁)碎(岁)平安。”这是提醒人们过年别得意忘形,也应小心翼翼、以求吉利。

3、不宜动刀子、剪刀

有句俗语说,“初三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因此在古代民间,这一天不宜动刀或剪刀,否则新的一年里就会是非不断。其实这些传统习俗,都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寓意和期盼。

4、不宜点灯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当中,大年初三这天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人们要早早熄灯就寝,不能打扰老鼠娶亲,晚上忌点灯。再者,从过年到初一、初二忙了几天,也该好好休息一下,补补前几天的睡眠,才能更有精力继续过节。

接下来的几天在吃上讲究也很多>>

初四:

初四烙饼炒鸡蛋,小年的时候,把财神爷送上了天,初四的时候,就要把灶王爷接回来了,初四要迎灶神,吃烙饼炒鸡蛋,同时还不要出远门,因为要准备迎接灶王爷的回归。

初五:

初五吃饺子,初五的饺子,和初一时候吃的不一样,初五的饺子馅更有讲究,要自己剁馅儿,自己剁菜,肉馅要是一个“圆圆的肉丸”那可是最好了。初五的饺子,有“破五”的说法,也有“赶5穷”的意思,大体就是赶走不吉利和穷的东西,饺子形状像个元宝,这一天吃图吉利。

初六:

初六是送穷神的日子,这一天吃什么也行。到了初六特别有意思,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在发送穷神的图片。

初七:

初七吃“长寿面”,被称为“人日“,按照传统,这一天要吃面条,可以保佑家里的老人,健康长寿身体好。

所以谚语是这样的: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初一到初七,吃的东西都有意义,老传统有道理,照着吃多添喜气,反正吃什么也是吃。

诸多古老的习俗

都是人们心里的祈福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

万事顺意

来源:澎湃新闻、北青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