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四川一男子神似三星堆纵目人?专家为其抽血检测

红星新闻

关注

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出土金面具等 500 多件重要文物,再一次惊艳世界,并引起公众对三星堆文明的讨论热潮。3 月 21 日晚,网络上出现 “ 三星堆纵目人后裔在剑阁县武连镇 ” 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据照片比对,该男子与三星堆纵目人的确十分相像。该男子与神秘的纵目人究竟是否相关?

3 月 22 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被称当代 “ 纵目人 ” 的四川剑阁县武连镇王守义的儿子王鹤,他表示,2014 年,由四川省社科院牵头,专家等人对他们进行了考察,还进行了抽血检测,并出具了考察报告。↓↓

考察——

男子相貌与三星堆 “ 纵目人 ” 相似

专家曾到其家中抽血检测

3 月 21 日晚,三星堆 “ 纵目人 ” 后裔现在剑阁县武连镇的消息在网络流传。红星新闻记者发现,该消息中的主角是四川剑阁县武连镇的王鹤,也是被称为 “ 当代纵目人 ” 的王守义的二儿子。

22 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 69 岁的王鹤大爷,对于几年前考察组到他家对其父亲考察一事,他仍记忆犹新。

王鹤大爷告诉红星新闻,早在 1986 年,四川省社科院的副院长廖永祥到剑阁县志办去讲课,发现当时在剑阁县志办工作的父亲王守义的相貌,跟刚出土不久的三星堆青铜像非常像,不过当时并没有进一步研究。

“ 廖永祥去世后,2014 年,省社科院另外的领导在其日记中,发现他曾经记录的这个事情,于是和广元联系,并找到了我父亲。” 王鹤介绍,那一年,他父亲已经近 90 岁高龄,当时由省社科院牵头,还有复旦大学的专家等,一起到他们位于剑阁县武连镇的家中,“ 拍照、摄像、采访等,一共花了近一天时间。”

王鹤称,去年 3 月,其父亲已经去世,他还有一个哥哥,现在在山西。当年专家组考察他父亲时,他哥哥也从山西回到了剑阁。

“ 他们带我父亲和我们兄弟二人到医院进行了抽血,说是进行 DNA 检测。” 王鹤说。

报告——

这一个体是较早从湖南分出的类型

或源自新石器中早期高庙文化

在采访中,王鹤大爷拿出了一份检测报告,封面上写着四川省巴蜀文化中心资助课题,编号 2014-3,报告名字为 “ 四川省剑阁县当代纵目人考察报告 ”。

红星新闻记者在考察报告上看到,上面有三星堆青铜像和王守义的头像对比,图片上方写着 “ 当代纵目人 ” 与 “ 古代纵目人何其相似乃尔。”

“ 考察报告是 2015 年出的,当时给我们寄了 5 本,我和哥哥分别保留了一本,还给剑阁县送了一本,我们觉得相当珍贵。” 王鹤说。

记者发现,考察报告中记载了 “ 四川剑阁纵目人基因检测初步报告 ”,上面有这样一组结论:这一大类型在中国汉族中占到最多的比例,集中分布于从湖南到山东的地带中,与伏羲文化相关,共祖年代为约 6800 年。根据内部 STR 分析,这一个体是较早从湖南分出到四川的类型。从源头上看,可能来自湖南新石器中早期的高庙文化的人群。

高庙文化出现原始的八卦图案、凤鸟、獐牙、建木等造型,与古蜀文化的特征似乎有关联。这一样本的基因溯源比较支持文化的关联性。

在这结论后面,考察报告中称,对比家族谱系和古蜀文化知识,认为以上结论基本上靠得住。唯一有一点异议,“ 根据内部 STR 比较与家族资料分析,这一个体是较早从湖南分出到四川的类型 ”,与其家族迁徙源流资料有所抵牾(注:矛盾的意思)。6800 年前的个体迁徙,是经过湖南、湖北,首先到达了陕西的关中、汉中一带,这个重要的 “ 中介环节 ”,不应该轻易否定。因此,这句话似应修改为:“ 根据内部 STR 比较与家族资料分析,这一个体是较早从湖南分出到陕西的类型,后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迁徙入川定居。” 这样可能更符合历史实际一些。

对话——

当代 “ 纵目人 ” 之子:

300 年前从湖南迁徙辗转而来

祖辈在剑阁武连镇生活

王鹤今年 69 岁,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去年 3 月,他父亲去世。对于当代 “ 纵目人 ” 这一说法,他们并没有太多对外透露,而在考察组到他们家之前,他们并不知道 “ 纵目人 ”。

王鹤介绍,根据他们族谱记载,他们家族在 300 年左右前从湖南迁徙到了山西,离西安很近,然后再迁徙到了四川,从此生活在剑阁县武连镇。

“ 我父亲在剑阁、绵阳都曾就学,后来在重庆读的大学。我印象中,他一直没有去过三星堆,我虽然去过,但也没有注意到纵目人青铜像。” 王鹤说,直到考察组找到他们,他也才发现自己父亲的相貌跟纵目人很像。

剑阁县政协文史研究员田兴荣对王守义也有接触,他告诉红星新闻,当年他得知考察组去考察王守义后,他也去了王守义的家,发现王守义的相貌确实和纵目人很像。

来源:红星新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