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解密:鼎盛时期突然消失 三星堆文明经历了什么

新浪新闻

关注

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考古工作者在四川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器物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尤其是新发现的五号坑中,三星堆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黄金制品,其中包括一张独特的金面具。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湔江(鸭子河)南岸。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分布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性遗址,也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起始于4800年前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三星堆,繁华而热闹。但是,她却在距今大约2800年突然消失。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

三星堆文明为何突然消失?到底发生了什么?

◆三次偶然,为我们开启了通往3000多年前古蜀王国的大门

提起三星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神秘的铜人头像,其实不仅仅是出土的文物让人浮想联翩,“三星堆”这个名字,也极具神秘色彩。“三星堆”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堆,在四川人的口语中,有人工垒建的意思,三星堆可以理解为人工垒建的三座土台。这三个黄土堆,位于东经104.2度,北纬31度上。它的东北方,有一道形似弯月的残破城墙,土堆和城墙隔着马牧河相望。于是,当地人就给这个景观起了“三星伴月”的雅称。而“三星堆”这个名字,最早的出处已无从考证。

三星堆祭祀坑的发现,是偶然,也是必然。从上个世纪20年代末第一次发现三星堆文物,到1986年发现两个赫赫有名的祭祀坑,再到这次最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都十分偶然。三次偶然,为我们开启了通往3000多年前古蜀王国的大门。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而它的发现,要追溯到90年前的一个巧合。1929年春季的一个傍晚,村民燕道诚和儿子燕青保,在自家门口不远处挖水沟,为农耕做准备。据记载,燕青保用锄头翻起泥土时,忽然被一件硬物震得手疼,刨开一看发现是块玉石器。由此,敲开了尘封3000年的古蜀国大门。

1986年3月5日,三星堆遗址开启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小心地发掘蛛丝马迹,附近窑厂工人也在加紧取土烧砖。1986年7月18日傍晚,砖厂工人惯常的挖土动作,突然改变了考古发掘的节奏。因为工人取土时,挖出了几件玉器,一号祭祀坑就此显现。

时隔不到一个月,1986年8月14日傍晚,砖厂工人在距离1号坑30米的地方挖土时,一个埋藏着文物的地点再次暴露出来,这就是2号祭祀坑。坑内堆积叠压着大量遗物,有青铜头像、立人像、大面具及大象门齿等。1986年,三星堆的两个神秘大门,被意外地叩开。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赵殿增表示,这些东西此前从来没有见过,也从来没有留下过文献记载,考古人员根据两个坑的地层和测定的年代,把它框定在3200年前到3300年前左右。

三星堆考古的第三次偶然,则发生在2019年,恰好也是三星堆发现90周年。2019年12月2日,当考古人员不抱太大希望地在1、2号祭祀坑周围小规模试掘时,再次意外找到一件绿色青铜器一角。当大家满心疑惑,这件青铜器属不属于三星堆文化时,首任三星堆考古领队陈德安下坑伸手一摸,凭借深厚的经验,斩钉截铁地说:“是大口尊,没问题!”

1986年发掘的1号坑和2号坑之间,仅约30米,本次最新发现的6个器物坑,就位于这30米之间。本世纪头10年做过两次密集探测,但遗憾的是,因为2004年为了展示1号坑和2号坑做了一个平台,刚好把整个8个坑完全遮盖住,仅仅一个坑(3号坑)的角落露在外面。雷雨表示,这一次运气真好,刚好把这个角给找着了,于是就顺藤摸瓜,把这一批坑都找到,不然的话又得等几代人才会有发现。

◆三星堆文明的消失与极端天气有关?

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间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显示了当时三星堆文明的灿烂辉煌,但是,三星堆文明却在距今大约2800年神秘消失,有学者推测这与当时三星堆地区的环境变化有关。

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象牙和大象臼齿,而《华阳国志·蜀志》对大象的存在也有记载,可见当时三星堆地区是有大象栖息的,当代亚洲象主要为栖息于热带,根据出土青铜器分析,地质学教授、史前考古学研究员刘诗兴认为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拥有的板状根和气根等,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高温高湿环境树木的典型特征;而神树树枝上的戴胜等,也是热带地区的典型动物。

另外,在古蜀广汉地区选择的典型的自然剖面上,做出高分辨率的孢粉古植被序列,根据三星堆地区孢粉古植被序列,得到该地区气候变化情况,并将其与全国同时期气候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三星堆地区气温距平普遍高于同时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并且两者在约2.8kaBP左右均出现了低峰,表明在经历了全新世温暖期(8.5-2.8kaBP,期间出现多次气候波动)之后,在2.8kaBP出现气候干冷期,环境恶化。

全国范围内,在约4kaBP和2.8kaBP都出现了气候变冷事件,而且两次气候变冷的程度是几乎一样的,大约比现代平均温度低1℃,但在三星堆地区,两次变冷程度显著不同。4kaBP的这次气候变冷事件在成都平原地区普遍变化较小,但是,在其他地区,如相隔不远的三峡地区,青藏高原或是较远的江汉平原等,都在4kaBP出现了明显的气候变冷事件。

三星堆地区所处的这种相对封闭的局部环境对其影响会有延缓作用,使得其气温变化程度没有如我国东部地区般剧烈,同时,来自龙门山的山脉的多条水系提供了相对较充足的水源,而盆地封闭的地形使得水汽不易散失,因此,在4kaBP的气候变化事件中,虽然中国的其他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气候变干冷的现象,但是三星堆地区还能保持比较暖湿的气候条件。不仅如此,在之前气候暖湿的时期,成都平原洪水频繁(成都平原直到秦国李冰修建都江堰后,水患才得到遏制),并不是特别适宜文明的发展,而这次略微的气候干冷,反而有利于成都平原地区文明的发展。

在2.8kaBP的气候变化事件中,三星堆地区气候变化程度并未与全国其他地区气候变化程度有太大的差异,造成两次变化幅度不一致的原因至今尚未有明确答案,仍有待我们研究,但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在这一时期,三星堆文明神秘消失。

在三星堆文明第四期遗址中,发现了富水淤积层,这是三星堆被洪水淹没的有力证据。虽然当时气候虽然以干冷为主,但是极端天气容易出现,突发性洪水出现的几率很大,因此有学者认为这个阶段的气候变化引起了洪水泛滥,从而导致三星堆文明消失。

早在1986年的三星堆遗址发掘中,考古工作者便发现在三星堆文化层之上,有一层厚约20—50厘米的淤土,呈青黑色,其中包含物极少。再以上的地层中,只有两汉以后至近现代的零星遗物。而在《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历史文献中,恰好记载了大致同一时期杜宇王时代的严重洪水,以及鳖灵治水的传说。一些学者将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联系起来,认为洪水及其带来的动荡,可能与三星堆文明的突然消亡有关。也有研究者表示,所谓的“自然灾害”可能是地震。对于上述观点,一些考古学者并不认同。三星堆遗址主要发掘者之一陈德安介绍,相关研究表明,三星堆遗址的上下游并未发现马牧河改道的迹象,只能证明河流左右摇摆较大,向北迁移冲毁了西城墙至月亮湾之间的台地。此外,文献记载鳖灵治水也是相当成功的,即使水灾对都城有一定影响,也不至于立即迁都。

◆三星堆文明的消失源于过度消耗?

出于对王的敬仰,古蜀人喜欢将蜀王神话,把自己装扮成可以通天地人神的巫祭集团,以增强古国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神化后的蜀王,自然地披上了浪漫色彩,以蚕丛纵目、鱼凫神化、杜宇化鹃、开明复活等传说的形式,流传至今。长期以来,后人们将信将疑。近些年来的考古发现研究证明,早期蜀王确实存在,三星堆正处于鱼凫年代。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学专家赵殿增解释,在三星堆神权古国高峰时期,居民已经集中了各方的珍宝和财物,多方面汲取了神奇观念和艺术技术,制造出大批神像、人像、动植物群,出现了三星堆遗址独大独尊、主要遗物以及大多与祭祀有关的奇特景象。然而,突显奇异观念而营造的大量神器祭器,已经大大超过了古国的承受能力,过度的人力物力集中和财富消耗,必然导致经济的崩溃和社会的冲突。

大约在商代后期,三星堆神权古国逐渐失去控制,最终发生了严重的生存灾难和社会恐慌。正如四川大学考古专家林向所说,当时人们认为这些神器祭器己经失去了灵气,无奈之下,居民们决定搬离。

最终,人们通过一两次盛大而隆重的“燎祭”,把平时放在神殿中的主要神器和祭器,搬到三星堆前的广场,对着西北方神山中的天神祖先,举行了最后和最大的祭典,然后打坏焚烧神器和祭器,有序地埋藏于祭祀坑中,表示送到了天上和神界。随后,他们中大多数人迁到成都金沙遗址,开始了十二桥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杜宇氏蜀王”时期。但仍有部分人留在三星堆,在数百年间,一直守护者自己的家园。

◆跟战争或权力斗争有关?

三星堆文明的消失很神秘,除了上述两种猜想外,还有下面两种说法:

一是战争。有专家指出三星堆的消亡是因为兵灾和外族入侵,从而政权改变,一个执掌先进文明的部族或者政权沦为俘虏或者奴隶,因此他们将曾经的文明全部毁掉并掩埋。然而,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已经进行了近百年,人们却没有发掘出一样那个时期的兵器,有的只是玉斧、玉戈,被人们称为“礼器”。此外,虽然在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但对器物进行精确测定后发现,它们的年代相差数百年。

二是迁徙。一些学者将三星堆“迁都”或“衰落”归因于权力斗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注意到,在三星堆文化晚期,原先的宫殿、神庙、城墙都已经毁弃,大量居民迁往他处,遗址范围内只有少量的地点发现这一时期的遗存。不过,该原因是不是足以促使这个古王国开始如此大规模的迁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来源:读者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