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参加《变形记》15年后,那个农村男孩现在如何?

新浪新闻

关注

1

《变形记》一直以来是一档争议颇大的节目。

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交换生活,有人形容是城市孩子的游戏,是农村孩子的噩梦。

他们的命运似乎并没有因为短暂镜头前的交换而改变,城市孩子依旧拥有他们高歌猛进的人生: 成为明星,成为网红。

而农村孩子在没有了摄像机的追逐,电视台的关注后, 逐渐被人遗忘,回归他们原本的命运。

这档节目最初在2006年播出,首期节目的两个孩子,一个是城市里家庭富足的网瘾少年魏程;

一个是青海农村贫苦的14岁男孩高占喜,节目中,高占喜一度被认为是不舍得离开城市的小孩。

7天交换结束,魏程备受感动,回归校园。

而高占喜呢?

高占喜回到了自己一贫如洗的家,仍旧面临失学的可能性。

没想到15年后,高占喜的故事竟然有了新的结局。>>

2

高占喜出生在青海农村,一个极度贫苦的地方。

那里的孩子只有四分之一能够去上高中,其余的孩子大多只能辍学打工,养活家人。

而高占喜知道,即使在这个贫穷的村子,他家也是村里最穷的。

他看过别人家的屋子, “贴了瓷砖的。我家只有土屋,所以我想我家应该是最穷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

高占喜的父亲早年去城里打工,却因为意外双目失明,只得回家做些农活。

母亲甚至没有走出过县城。

家里人靠种麦子维持生计,但是因为土地贫瘠,收成一般。

高占喜是家中的老二,大哥早已经辍学外出打工,弟弟尚且年幼,再加上父亲的残疾,一家人的担子都压在了高占喜和他的母亲身上。

高占喜童年的贫穷是今天的我们无法想象的:他家住在村子最偏的地方,再远一点就是无人区。

他时常吃不饱,从小到大的口粮大多时候只有家里的黑馍馍。

咸菜都是奢侈,高占喜的“配菜”往往只有不要钱的凉水。

在高占喜的世界里,吃鱼这样的美味只能从书中了解。

小汽车只有最有钱的人拥有,电脑、互联网他不了解,手机更是传说中的东西。

高占喜的同学也大多有差不多的认知。

“城里孩子的衣服都是没有补丁的,我们的衣服都是有补丁的。”

“城里的饭菜在我们这里就是大餐。”

而改变命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高占喜一直说,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他也常年都在年级前几名,但是他知道,父母已经在商量:让他提前辍学,帮衬家里。

这样的高占喜,拿着特地去隔壁村换的几根虫草,揣着20块钱,踏上了去往城市的交换之旅。

他说,想去新华书店,想去图书馆看看。

3

城市,是一个超出他想象的词。

他第一次坐飞机。

第一次坐进汽车。

也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高楼大厦。

城市妈妈给他买了一双149元的鞋,他吓了一跳:“一双鞋就要149?”

在他的家里,20块钱要存很久,1个月1块钱的零花钱只能用来买文具。

过年时哥哥带回来的苹果和糖果,就是他对城市的所有幻想。

这个繁华的地方让一个14岁的孩子无所适从,他几次忍不住大哭。

但是一个孩子总是能很快适应新事物。

很快他学会了洗澡,开心地拥有了自己的房间,他脱下了老家的布鞋,穿上了新的运动鞋。

领到了城市父母给的百元零用钱。

他被幸福和兴奋包围,丝毫没有想家,甚至将自己要在城市好好学习的豪言壮语忘到了脑后。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我不禁担心,这个曾经贫穷却朴实的孩子,是否会被一次娱乐节目毁掉一辈子?

当年很多观众也有相同的担心。

4

毕竟,城市里的高占喜似乎乐不思蜀了。

他先是在表弟的教导下,迷上了电脑中的游戏。

随后又开始请客表弟表妹吃饭,购买了一大堆零食,花掉了他口中的“巨款”。

随后,城市妈妈带他去家里的工厂帮忙。

和从前的农活相比,工作并不累,只是将碟片装进塑封。

但是高占喜却很快厌倦了。

“太枯燥了,我不想做。”

他那时还是个孩子,当然只想着快乐,容易的生活,很容易忘记现实的艰辛。

他正全身心投入这场华丽的城市冒险,早已忘记贫瘠的土地上,父母的辛苦劳作,自己的远大志向。

小小的高占喜或许在想:我已经逃出了原来的生活,来到了梦想中的城市,以后也会这样快乐吧……

而他不会知道,远在青海的父亲正拿出存了许久的20元钱,为了能让远道而来的城市儿子去黄河看看。

5

但是一件事的发生让他很快明白,城市并不是完美无缺,城市里生活的人不是只有幸福,并非来到这里就是赢了。

他被节目组安排了暑期打工,工作是去路上卖报纸,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比他更加瘦小的男孩。

孩子的母亲身患尿毒症卧病在床。

为了补贴家用,这个孩子就利用课余时间打工。

“他才8岁啊,他很了不起。”

高占喜似乎开始明白,并非来到城市就会拥有轻松的人生,你所想要的一切,都要靠努力获得。

在交换结束的前一天,高占喜得知:父亲受伤了。

沉迷于城市五光十色的他似乎突然醒悟,和所有人预想中不同,他主动提出: ‘马上结束交换,他要提早回家。’

节目组一再向他确认:真的要提前走吗,

离开了就很难再回来?

他羞涩地笑着对大家说, “我的麦子熟了。”

梦醒时分,他明白自己要回去帮助受伤的父亲,明白关系一家人生计的麦子地不能没人去管。

任何人都有迷失的时间,何况高占喜只是一个14岁的孩子,而短暂地享乐过后,他却变得更加清醒。

6

回到家,他拿出了给家人的礼物。

换回了自己熟悉的布鞋。

“回到家之后习惯吗?”

高占喜似乎明白采访者话背后的意思,

笑着说,“习惯。”

短暂的交换,城市生活的美好让高占喜更加肯定了心中的想法:

“长沙的生活确实比我们这里好。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才能走出这里。”

完成最后一次采访,摄像机撤离,节目组离开,乡村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而高占喜也比从前更清楚,想要改变命运,唯有刻苦读书。

后来,《变形记》成为了一档热门节目。

每一季交换的孩子都会成为热议的话题,高占喜渐渐被新的热门话题取代,少有人关心这个青海乡村的孩子,在那跌宕起伏的7日之后,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城市之旅反而给了高占喜更多动力。

回到学校,高占喜没有怀念电视机和网络,而是更加刻苦读书。

他没有和大多数同龄的孩子一样辍学,城市父母为他提供了学费上的援助,他也十分争气。

在高考的时候以理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

后来,他还成为了一名国防生。

担任过大学军训的教官,见过他的学生说他,“很高,很帅。”

从前那个贫穷,恐惧的14岁小孩,已经变成了栋梁之才。

他没有辜负一次逆转人生的体验。

将可能的噩梦,变成了实现梦想的动力。

之前有一个很火的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有些人出生就已经在我们梦想中的“终点线”,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去拼搏呢?’

高占喜却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我们努力,不是为了过得比所有人好,只要今天比昨天更好,只要现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那么所有努力都有意义,一路荆棘也不虚此行。

从贫苦中走来的高占喜,选择了成为国防生,去帮助和保护更多人。

他是这档饱受非议的节目里,我看到为数不多的美好。

来源:视觉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