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青你3被叫停:“倒奶风波”还是“余景天”?

新浪新闻

关注

近日,网上热传的一个视频令人瞠目结舌。视频中某品牌牛奶被大量拆开(实际为乳酸菌饮品),直接被倒入沟渠中,而且只倒掉手头的这些还不算完,背后还有一整面“酸奶饮料”墙等着被倒掉。

据报道,涉事饮品是某选秀节目的合作方,观众购买后可以为该选秀节目的选手投票,但投票需要扫二维码,而二维码在瓶盖内,开了瓶才能扫码投票。因而,也有粉丝戏称投票的“票”是“奶票”。

粉丝为了追星看演唱会、要签名都很常见,但为了追星“只要瓶盖不要奶” “成箱成箱地倒牛奶”也是闻所未闻,如此明目张胆浪费食品的行为竟然在现实世界中上演。

5月4日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发文,责令爱奇艺暂停《青春有你》第三季后续节目录制。5月5日凌晨,爱奇艺回应表示“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不少网友十分疑惑,北京广电局提到的“相关问题”究竟是哪些问题?有网友分析认为,最近这档节目至少有两件事闹得沸沸扬扬。

与“倒奶”几乎同时发酵的还有某练习生退赛消息,因其涉嫌双重国籍违法、家中经营场所亦有涉毒之嫌的消息在网上曝光,该练习生在平台被约谈后宣布退赛>>

首先,粉丝为给学员打投,在购买某冠名商的牛奶后,却雇人把牛奶成箱倒掉,此事被媒体曝光后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新华社更发文痛批这种现象:“粉丝购买赞助商奶制品后,扫描瓶盖内的二维码才能为偶像助力。买得越多助力越多,喝不完又转卖不了,直接倒掉便成了最‘快捷’的处理方式。偶像能不能出道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节目组和赞助商却获得了高热度和巨大收益。对此,我们不禁想问:策划这种打投方式之初,有没有考虑到可能造成大量浪费的风险?有没有想过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这个前有劳动节后过青年节的假期,这样的节目、这种营销方式又将给青年人造成怎样的不良影响和引导?”

5月5日凌晨,余景天所属公司星宇愔乐发文退赛:“近日关于我司艺人余景天的各类信息占用了社会公共资源,给大家带来了困扰,在此代表我司及艺人表达诚挚的歉意。同时,因艺人个人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参与相关工作,决定退出目前的节目录制。”

过去一段时间由相关选秀引发的争议不仅频频污染网络风气、挑战社会的公序良俗,更涉嫌突破了法律的红线。自2018年《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爆红以来,类似引进自日韩“101系”偶像选拔的网络选秀,发展不过三年,节目中固然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但野蛮生长的乱象更多——粉丝集资、彻夜打投、网络暴力、流量造假、无视国家法律……种种无底线追星的行径,已让此类网络选秀愈来愈有成为全民公敌的趋势。

网上曝光的视频显示,在“只要票、不要奶”的畸形思维导向下,成桶成桶的乳饮料被倒入地沟。如此“倒奶打投”,商家获利、平台赚了流量,侵害的却是法律与青年人的三观。就在节前,4月29日通过的反食品浪费法明确提出,应当“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形成科学健康、物尽其用、防止浪费的良好习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再是柔性倡议,而是被纳入法律条文的刚性要求,违规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倘若练习生真的以如此挥霍方式被粉丝投出道,“偶像”二字恐怕早已偏离了应有的价值范畴。

值得警惕的是,“倒奶打投”又岂止是一桩孤例。与“倒奶”几乎同时发酵的还有某练习生退赛消息,因其涉嫌双重国籍违法、家中经营场所亦有涉毒之嫌的消息在网上曝光,该练习生在平台被约谈后宣布退赛。再往前,一些选秀综艺里的练习生、通过选秀出道的当红偶像等,因父母被曝光有债务信用危机而遭受公众质疑。

让人寒心的是,因巨大的流量获益,平台在行政管理部门介入前,并不会主动劝退问题练习生,而是试图通过花钱压热搜将违法违规问题一压了事、瞒天过海。各类“寄生”于粉丝经济的App不断涌现,为粉丝打榜、集资提供便利的同时牟利。更让人忧心的是,被畸形“偶像光环”所蒙蔽的粉丝群体,并不会因偶像的负面新闻而脱粉回归理性,不少人成为网络互骂互撕的生力军。

“倒奶打投”也好,无条件无底线的维护偶像也罢,绝非2021年才发生的新现象。自2018年“偶像元年”以来,选秀节目便一路与争议相伴相生。

一方面,追逐梦想的大旗之下,年轻人熙熙攘攘地来,似乎每一次都声势浩大,但若以唱跳音乐作品来衡量,这几年的新偶像似乎在演艺圈从未留痕。从选秀节目中出道,随后无缝接代言、拍杂志大片,空降各种综艺、影视作品。只要其商业价值仍未被榨干耗尽,只要下一茬儿偶像没有取而代之,他们就能在经纪公司、平台方、商业主的共同“维护”下,绕开实力与专业的公平竞争,凭流量坐拥最好的资源。

另一方面,“陪伴成长”的新世代追星理念下,粉丝业已沦为资本造星的“帮凶”。从选秀通道开启那一刻,决定谁能出道的,便不再是单纯的才艺,流量才是王道,谁的粉丝群体能“氪金”,谁的粉丝群体拥有日夜打投的“战斗力”,谁就可能走上最终的“花路”。流量思维下,粉丝的时间和金钱都不再是个体的财富,而是为所谓梦想买单的资本工具。这便是为什么,《创造营2021》和《青春有你3》的节目进程中,不断传来粉丝群体动辄集资数百万元的消息;这也是为什么,数字专辑、杂志电子刊常靠粉丝的攀比心理、过度消费赚到盆满钵满;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出道的新偶像一旦在影视、音乐作品中被大众批评,粉丝群体会悍然“出征”,一句“我们真金白银送出道,要你管”俨然粉丝引以为豪的拜金逻辑。

如今,“倒奶打投”与一连串涉嫌违法的行为看似一夜爆发,实则公众“苦畸形的流量思维久矣”。要纠偏,呼吁粉丝理性追星恐怕治标不治本。只有从源头上规范各平台、经纪公司、软件商等,从源头遏制畸形的“基因”,才可能让“偶像”回归其应有之义。

来源:羊城晚报全媒体、潇湘晨报、文汇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