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讯

高考查分时间表陆续出炉 该如何填报志愿?

新浪新闻

关注

8 日,随着外语考试结束,部分省份的高考迎来收官,阅卷工作陆续启动。

目前,已有近十个省份公布了查分时间与填报志愿时间。10 日,所有省份的高考日程将全部结束,2021 年全国高考也将正式落下帷幕。

那么,高三毕业生该如何填报志愿?填报志愿有何技巧?哪些考生适合报考外地高校?转发收藏>>

部分省份高考结束 多地查分填报志愿时间公布

8 日下午,包括山西、安徽、河南等在内的多个省份的考生完成最后一门考试,这些地区的 2021 年高考也正式结束。

因考试日程安排不同,还有很多省份的高考将在 9、10 两日陆续收官。

像是河北、上海、江苏、广东、湖南、内蒙古、重庆等十余省份将在 9 日结束所有考试。

北京、天津、山东、浙江、辽宁、海南等省份将在 10 日结束考试。

随着考试收官,部分地区的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志愿填报时间等也陆续公布。

截至 8 日,已经有安徽、河南、湖南、海南、山西、吉林、广东、江西等在内的近十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成绩查询时间。

其中,安徽、江西的查分时间预计为 6 月 23 日,山西、吉林为 6 月 24 日,河南、湖南、海南为 6 月 25 日,广东暂定 6 月 26 日前。

此外,也有一些省份虽然没有公布具体放榜时间,但已经明确了志愿填报时间。比如,河北的本科提前批集中填报志愿时间于 6 月 26 日开始,甘肃的第一次志愿填报时间为 6 月 25 日 20:00 至 6 月 27 日 20:00。

阅卷工作严把公平关 防疫要求不放松

考试结束后,阅卷工作也将紧锣密鼓地展开。确保公平公正、做好疫情防控是各地在这一环节的工作重点。

为保证评卷工作的公平公正,甘肃要求遵循 “ 坚持标准,公正准确,给分有理,扣分有据,一把尺子量到底 ” 的原则,各学科成立质量检查组,加强评卷复查,控制评分误差,确保评卷质量。

山西则要求,评卷工作期间,评卷场所和关键位置应配备视频监控录像设备,视频监控不留死角,工作期间全程录像。

在疫情防控方面。早在今年 5 月,安徽便召开了 2021 年网上评卷工作领导组会议,要求安排合适评卷场所,准备充足防疫物资,协调疾控专业人员驻点,落实评卷人员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要求,确保评卷疫情防控到位。

严禁宣传 “ 高考状元 ” 福建严禁 “ 高考喜报 ” 等信息

以往,每当高考成绩出炉,各地的 “ 高考状元 ”、“ 高考升学率 ” 等都备受外界关注。对此,教育部已经三令五申,禁止宣传上述概念。

在今年 2 月印发的《关于做好 2021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教育部明确,要求各地各校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严禁通过任何形式公布、宣传、炒作 “ 高考状元 ”“ 高考升学率 ”“ 高分考生 ” 等。

各地方也据此出台了更细化的措施。例如,广东不仅要求严禁宣传炒作 “ 高考状元 ”“ 高考升学率 ”“ 高分屏蔽考生 ” 等。还明确,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培训机构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

福建则明确,高考后,不公布高考试题和答案。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此外,严禁宣传炒作 “ 高考状元 ”“ 高考升学率 ”“ 高分考生 ” 等,严禁出现类似 “ 高考喜报 ”“ 一本上线率 ” 等信息,不得在网上发布或校园内张贴不利于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考试标语。

填报志愿有何技巧?

人们形容高考报志愿是个“技术活”,可大多数考生都是第一次填报,因为缺乏经验,很担心造成“填高了录不上,填低了又遗憾”的后果。填报志愿究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技巧呢?

熟悉填报规则拉开分数梯度

北京十八中教师甄兆敏

考生们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后,紧接着就要填报志愿。如何让自己的成绩发挥最大作用,尽可能被理想高校录取呢?我给考生和家长提点儿建议。

填报志愿,先要了解填报规则。今年是北京实行新高考的第二年,按照《北京市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本科阶段的志愿填报与录取投档采用院校专业组方式。考生志愿分本科、高职(专科)按录取批次顺序填报。本科招生设置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2个批次。专科招生设置专科提前批、专科普通批2个批次。投档规则分为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两类。

首先,考生和家长应该了解什么是院校专业组。院校专业组是本科志愿填报与录取投档的基本单位,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多个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这是个新事物,但是如果将其与以往的文理分科类比一下大家可能会更清楚些。以往的文史类和理工类可以视为现在的院校专业组,文史类的选科要求是政治、历史和地理,理工类的选科要求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只不过,现在的院校专业组比以往的文理分科分得更为精细,选科时有多种组合方式。

其次,各批次志愿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前一批次的录取对后一批次录取的影响是:前一批次未录取不影响后续批次录取,前一批次若录取就不能参与后一批次录取。例如,某考生将本科普通批次志愿视为理想志愿批次,在填报提前批次志愿时,可以冲一下,而且不服从调剂。如果冲高成功固然好,如果冲高不成功可以滑到本科普通批次进行合理选择。如果太保守,也许在提前批就录取了,而且会浪费后一批次的机会。

第三,如何填报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顺序志愿按照“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进行投档。用上公交车来类比的话,顺序志愿就是在公交车(院校)前排队,额满即停止上车(停止投档);第一轮没上车的到还没坐满的车辆(第二志愿)那里排队。填报顺序志愿时,要将最优专业组排在第一志愿,保底志愿排在最后。

平行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根据考生所填报志愿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专业组。也用上公交车来类比,平行志愿就是在公交站场外按分数先排队,按照你车票(志愿表)上志愿的先后顺序,依次看哪辆车(院校)有空座位你就上哪辆车。

平行志愿指的是投档时是一个批次,不代表平行无先后。投档时,按照平行志愿中的顺序依次检索,符合条件的志愿出现即投档。投档后,后面的志愿就无效了。所以,在填报平行志愿时要根据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对志愿进行排序,录取分数高的志愿排在前面,录取分数低的志愿排在后面。例如,考生的分数是600分,可以将录取分数是650分-550分的专业组按照分数高低依次排队,高分在前,低分在后。在投档时,会按照志愿的先后顺序检索,即按照分数高低检索,能够保证分数得到最优的利用。如果反过来,将录取分数550分的专业组填在最前面,在投档时,虽然录取分数为600分的专业组对于考生更合适,但是按照规则会将考生档案投到前一个专业组中,白白浪费了50分。

最后,是否服从调剂?志愿表中每个院校专业组的最后一个选项都是:是否服从调剂。如果在提前批次,自己的理想专业分数线比较高,可以冲一下,填不服从调剂。如果录取了,皆大欢喜;如果录不上,滑到本科普通批次还有机会。如果是本科普通批次作为自己理想批次,就建议填写服从调剂,以免滑到专科批次去。在其他批次的志愿填报中,也可以按此原则进行填报。

哪些考生适合报考外地高校?

每年填报志愿,都有很多考生在“是否报外地高校”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报吧,人生地不熟会碰到很多困难;不报吧,外地一些高校的办学特色确实很诱人。到底报还是不报呢?

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黄冈中学北京朝阳学校教务处张平平

每年高考报志愿,都有一些学生在“报不报外地高校”这个问题上纠结。在此,我给学生和家长出出主意。

客观地讲,很多学生从出生到高中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有人关心、被人照顾。如果远离家乡到外地上学的话,人生地不熟,从生活环境到饮食习惯等各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可能需要经历一个调整学习生活状态的过程。而很多家长也舍不得孩子远离自己,何况寒暑假还会有买火车票、机票等麻烦。

在我看来,大部分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在考虑进入高等学府学习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不妨看得远一些,从最有利于人生规划的角度来思考。其实,外地有很多高校的办学水平、校风学风、名气口碑、学术水平、教学质量都是一流的,很值得学生报考。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外地高校呢?

第一,生活适应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新环境中,学生必须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气候、饮食等诸多因素,还要学会独立面对一切,包括照顾自己的穿衣饮食、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订购火车票或飞机票、管理重要证件、合理使用生活费等。

第二,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学生要善于规划四年的本科学业,努力学习尽早通过各种考试,以确保能获得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同时,还要能够合理选修各类课程,自我安排就业方向、考虑清楚是否考研或出国深造等。

第三,沟通交往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生活习惯、消费理念、家庭经济状况不尽相同。在一个宿舍、一个班级内可能会有矛盾出现,同学之间必须学会相互适应,求同存异,这样才能适应父母不在身边的独立的大学生活。

当然,学生到底报北京高校还是外地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兴趣爱好、高考成绩等诸多因素,最终做出合适的选择。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

加载中...